2月27日 讀經概要

2月27日

民數記10:11-12:16;可8:27-9:13

從民數記10:11開始,以色列人終於要往前行了!
他們從《出埃及記》19章開始來到西奈山,一直到《民數記》10章10節,在山下住了約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神給他們頒布律法,指示他們建造會幕,指示他們獻祭的方法,教導他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如何慶祝節期,又訓練他們如何安營,何時起營往前行,何時停下來。
神真的是花了許多的心思裝備以色列人,使他們成為耶和華的軍隊。

到了第二年2月20日,雲彩收上去了,以色列人就從西奈山出發,往迦南地前行。

我們看到他們按照神在第二章的指示列隊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哥轄子孫,他們抬著神的約櫃,代表神在前面引路。
接下來,第一隊是猶大營;之後是革順和米拉利族,他們抬著會幕的器具;
第二隊是流便營;之後是哥轄族,抬著聖所中的聖物;
第三隊是以法蓮營;
第四隊是但營。

可以想像他們前行時是多麼的高興,浩浩蕩蕩地走向應許之地。

在這樣滿懷希望的氣氛中,摩西極力地邀請自己的岳父(或內兄)與他們同行,作他們的眼目(嚮導),希望他也得到耶和華的好處。我們注意到摩西三次提到「好處」。可惜,摩西岳父不肯去。
在這裡我們看到:
第一,一個人若不是出於神的感動,他是不肯與神同行的。即便用再多的好處吸引他,他也不肯跟隨神。除非聖靈光照他,開啟他的眼睛,使他真的看見自己的貧窮和卑微,看到神應許的是何等豐盛的恩典。
第二,摩西為何請求岳父作他們的眼目?這是因為從西奈山到巴蘭曠野這一段路極其難走,是所謂「大而可畏的曠野」,一路都是高原丘陵,溝壑縱橫,崎嶇不平。摩西的岳父對地形相當熟悉。所以,摩西希望他能幫助以色列人。這無可厚非,也是很正常的考慮。不過,這也可能暗示摩西對前面的道路有些擔心,想要依靠人的能力,似乎忘記了神正在引導他們,神就住在他們中間。

摩西的岳父走後,摩西的眼睛完全定睛在耶和華的身上。他們離開了耶和華的山,前面有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頭上有耶和華的雲彩引路。每當約櫃前行時,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你興起!願你的仇敵四散,願恨你的人從你面前逃跑。」當約櫃停下來,摩西又說:「耶和華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
弟兄姊妹,我們每天也要作這樣的禱告。或出或入,都要求耶和華神與我們同在!

民數記11章——以色列人發怨言

經過這麼多的教導和訓練之後,我們覺得以色列人應該已經很成熟了。結果,剛剛離開西奈山,才走了三天的路程,他們就開始發怨言了。

「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直燒到營的邊界」表明神在震怒中還施憐憫於他們。如果不是燒到「營的邊界」,而是燒到了中央,會怎麼樣呢?可能就迎來了與所多瑪一樣的結局。所以那個地方起名叫他備拉,意思是焚燒。

其實這不是以色列人第一次發怨言。在《出埃及記》15-17章,他們剛剛過紅海,就三次向神發怨言。在瑪拉因為水苦而發怨言,在汛的曠野因為沒吃的而發怨言,在利非訂因為沒水而發怨言。但是,請注意,那時神一點也沒有向他們發怒。為什麼?因為那時他們還沒有到達西奈山,他們的生命還很稚嫩,還沒有領受律法。可是,經過了一年的時間,接受了許多的教導和訓練,生命還是老樣子。這怎麼不令神傷心?因此神要嚴厲地管教他們。但管教他們是出於愛,「主所愛的,他必管教」。

弟兄姊妹,請省察自己的生命狀況。 你信主多少年了?聽了多少神的話語?生命有沒有長大成熟?《希伯來書》5:12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吃奶的嬰孩只想要凡事順利,吃乾糧的成年人要接受艱難環境的熬煉。主耶穌早就告訴我們,要作祂的門徒,就必須背起十字架跟從祂,要進窄門,走小路。雖然充滿挑戰,但主應許必永遠與我們同在!祂不留下我們為孤兒,乃是賜下聖靈永遠與我們同住,作我們的保惠師。

在他備拉剛受管教,有一些「閒雜人」引發另一次抱怨。「閒雜人」可能是與以色列人通婚的埃及人,或在埃及為奴的外族人。他們跟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目的並不是為了事奉神。他們是為了眼前的好處出埃及。所以,在路上一遇到困難就想念埃及的好處。他們幻想出一個美好的埃及,作為自己虛假的盼望。而神允許這些閒雜人在百姓面前,是要把百姓心中的「閒雜人」也顯露出來。這些百姓雖然有應許之地的盼望,卻活得和那些「閒雜人」一樣,只看重眼前的好處,結果他們就和「閒雜人」一起哭著要吃肉。

以色列人的抱怨聲給摩西帶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摩西感到力不能勝,擔當不了帶領他們的責任。摩西甚至向神求死。其實,神也是在借此機會考驗摩西。摩西在火煉的試驗中,也顯出了自己的虧欠。他在抱怨的過程中,眼裡只看到自己,似乎忘記了神的能力。他以為是自己獨自擔當重任,其實神早就應許他:「我必親自與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33:14)。

可見,摩西雖然被神稱讚為最忠心的僕人,但他不是完美的中保。只有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才是。主耶穌在地上忍受人的一切抵擋、辱罵,卻從來沒有發過一句怨言。為此,我們要更加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民數記12章

我們看到,不但以色列百姓發怨言,連大祭司亞倫和姐姐米利暗也發起了怨言。他們因為摩西娶了古實女子而毀謗他。事實上,他們是嫉妒摩西的地位。但摩西沒有為自己辯護,顯明他真的是極其謙和的人。他默默承受這些毀謗,但神卻站出來為他伸冤,也堅固他的領袖地位。神稱讚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並且神與他是面對面說話。於是神就管教米利暗,使她長大痲瘋。亞倫馬上認罪悔改,為米利暗代求。而摩西在整個事件中,唯一的一次開口,就是求神醫治米利暗。

神應允摩西的禱告,但仍然要將米利暗關在營外七天。

兩百萬以色列人前往的行程,因米利暗而耽誤了七天,但神卻並不著急。進迦南固然是神的目標,但神也要藉著曠野的路程來顯露人的敗壞,一面拆毀舊人,一面造就新人,使「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10:11)。

可8:27-9:13

這一部分的經文中,主耶穌不再行神蹟醫治病人,而是專注於訓練門徒,教導他們認識耶穌的身份、耶穌的使命、以及耶穌的榮耀。

主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在《馬太福音》16章裡,主耶穌稱讚彼得說:「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彼得雖然回答對了,但並不真正明白基督的使命。他以為基督來是要復興以色列國。然而,耶穌指示他們,他來的使命乃是「必須要受許多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主耶穌為何「必須」死在十字架上?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聖父與聖子在永恆裡立約,由聖子代替蒙揀選的人受刑罰。這是必須成就的救贖之約。我們要為這個「必須」發出感恩和讚美。因為主必須受死,我們才能有得救的確據!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救贖我們這些罪人。這是聖經的核心真理,是我們必須明白的。保羅說:「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主不但「必須」死在十字架上,也「必須」復活。但當時的門徒還不明白復活的事。於是,主帶領三位最親近的門徒登山,在那裡變了形象,顯出他的榮耀。這是要教導門徒,雖然他們的主外表看來貧窮卑微,但他的真正身份卻是榮耀的神的兒子!

神又差遣摩西和以利亞顯現,他們代表律法與先知,就是整個舊約。他們來,是為了見證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基督,是他們一直盼望的那一位。他們很快又消失,只剩下耶穌一人,這是要教導門徒,要單單注視耶穌。

父神也從天上發出聲音作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唯有耶穌是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是教會的元首。我們都要聽從基督,專注於他,常常住在他裡面。

Previous
Previous

2月28日 讀經概要

Next
Next

2月26日 讀經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