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 讀經概要

2月28日

民数记13-15章;可9:14-50

民数记13章 主题是:凭信心还是凭眼见?

在本章,以色列人来到了加低斯,已经正站在应许之地的门口,等待进入神所赐的迦南地。这时,他们本应该凭着神的应许直接进军迦南地,可是他们却打发探子去窥探那地。

 

首先,是谁提出要打发探子去窥探迦南地?根据本章经文,好像是神吩咐摩西作的。其实,根据申命记1章21-22记载,是以色列人先提出要派探子去,然后神许可他们这么作。

“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申1:21-22)

 

可见,在他们打发探子之前,他们的信心已经动摇,心里开始感到惧怕和惊慌。面对挑战,心里有惧怕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如何处理心里的惧怕。以色列人选择了凭自己的眼睛去看环境,而不是回到神面前,凭信心战胜惧怕。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凭着眼见行事,不是凭着信心而行。保罗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这是神百姓行事为人的基本原则:凭信心不凭眼见。凭信心我们看到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看到天家的荣美,看到神与我们同在。我们是因信称义,因信得生,因信进入永恒的安息。基督徒要走的道路就是一条信心的路,是“本于信以至于信”。以信心开始,也要以信心完成。

 

因此,无论如何强调信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没有信心就不能得着神的恩典。以色列人倒闭在旷野就是因为不信神的应许。

 

十二个探子中有十个是没有信心的,有两个是有信心的,就是迦勒和约书亚。他们去的地方是一样的,但看到的却完全不同。十个探子看到的是困难和危险,迦勒和约书亚看到的却是耶和华的同在,“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14:9)。

 

信心从哪里来呢?第一,是从神的话语而来。“信道是从听道来的”。约书亚很早就跟随摩西,作摩西的帮手,上过神的山,看过神的荣耀,必定常常听摩西讲论神的话。而迦勒和他很可能是亲密的属灵伙伴。因此,神的话语使他们的信心眼睛了亮。

 

第二,信心也来自于顺服。难道其余的探子没有听过神的话吗?听过,但他们不顺服神的命令。他们听从了肉体的感觉,违背了神的命令。而迦勒和约书亚却说:“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

所以,神最喜悦的就是听命,“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民14章 以色列人最严重的抱怨以及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

 

在本章,以色列人的抱怨达到了顶点。他们抱怨神把他们带出埃及,以恶意揣测神,以为神要把他们杀死在迦南地,他们觉得回埃及更好,他们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他们不是在反抗摩西和亚伦,而是在反抗耶和华神,藐视神的权威。这是极其可怕的罪,甚至大过拜金牛犊的罪。那时他们对神认识不足,但现在他们是公然藐视神。

 

神在忿怒之中再次申明,要击杀悖逆的百姓,叫摩西的后裔成为大国。但摩西关心的是神的名和神百姓的利益,胜过他自身的好处。他不顾一切,舍己代求,抓住神的慈爱,求神再一次赦免百姓的罪孽。

 

神是轻慢不得的,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出 34:7)。凡藐视神的都倒毙旷野,除了迦勒、约书亚以外,上一代的人一个也不得进美地。

 

百姓在悲痛之中,不听摩西的警戒,偏要上去攻打亚玛力人和迦南人,走向另一极端。他们擅自上去,约柜未出营,没有神的同在,结果在敌人面前溃败。以色列人此时自行出战,并不是因为真心悔改,凭着信心顺服神,而是想靠自己的行为来逃脱刑罚,实际上是再次「违背耶和华的命令」。真正的悔改不在于外面的行为,而在于里面的顺服。

 

民数记15章 献祭的条例

 

乍一看,本章好像和14章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在罪恶中不能自拔的以色列人,迫切需要献祭。因為人失敗、不能進入神的安息,神就用这一章講獻祭的事,提醒他們回到神面前去,恢復与神的交通。

 

今天、我們的生活,就像行走在曠野裏,常常會落在加低斯的失敗中,怎麼辦?回到基督耶穌里面,基督就是赎罪的羔羊;唯有藉著主耶穌的寶血、我們才可以回到神面前恢復交通。

 

因此本章是给叛逆的以色列人的福音。虽然在利未记已经详细讲过这些献祭的条例,但现在他们还是需要再听一次福音。

另外,从本章开始,以色列人就开始了38年的旷野漂流。因此,这一章也是为了教导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使他们知道神依然要作他们的神,赐恩典给他们。

 

本章的要点就在22-28节。神说,当以色列人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的命令的时候,就要献燔祭、赎罪祭,他们就必蒙赦免。可见,神向他的子民是永远守约施慈爱的!

 

本章的结论是“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神。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句话在出埃及记和利未记都常常提到。这是提醒新的一代,神已经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了,不可再回去。

 

可9:14-50

这一部分的经文,内容包括:主下山医治被鬼附的孩子,以及更深入的训练门徒。

 

首先,我们看到主下了山以后,遇见的情景与在山上的是何等强烈的对比。在山上,主的荣耀显现出来,又有父神从天上发出的喜悦的声音。来到山下,遇见的是痛苦、悲惨场面:一个可怜的孩子,一个愁苦的父亲,一群软弱无助的门徒。从山上到山下,这就是主耶稣离开天上荣耀宝座来到罪恶世界的一副图画。

在这个事件中,主教导门徒一个功课: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主让他们经历失败,为的是让他们谦卑依靠主。

 

接着主再次预言他要受难和复活。可是门徒依然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他们心里正想着要在地上做王。“他们在路上争论谁为大”。听起来真的很奇怪!主马上要上十字架,而门徒却在争论谁为大?事实上,这揭露了隐藏在许多人心里的罪。骄傲和自私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罪。今天在教会中,不也是常常有争权夺利的事情吗?求主怜悯!

 

为了医治门徒心里的这弊病,主给的药方是:“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做众人的用人”。这表明,基督徒的价值观与世人完全不同。让我们效法基督,甘愿做仆人,不显露自己。

 

门徒看到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但不加入门徒的行列。门徒就很不高兴。这表明门徒心里依然藏着骄傲自大,把他们自己当作信仰的权威,心胸不够宽广。但主教导门徒,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跟随门徒,而是是不是属基督的。若是属基督的,就是主的小子,应该得到其他门徒的尊重和爱护。在这一点上,摩西和保罗都是我们的榜样。当约书亚想禁止不进会幕的伊利达和米达说预言时,摩西说:“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11:29)保罗说“这有何妨?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1:18)。

Previous
Previous

3月1日 讀經概要

Next
Next

2月27日 讀經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