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读经概要
3月30日
约书亚记5-6章;路加福音7:18-50
约书亚5章 耶和华军队的元帅
按照人的常理,百姓过了约旦河,应该一鼓作气攻占耶利哥。但征服迦南不是血气之战,乃是属灵的争战。因此,在攻城前,百姓有几样属灵的功课要完成,与神建立起正确的关系,才能开始争战。
第一,在吉甲行割礼。
这是专门给出生在旷野的第二代百姓行的割礼。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难题。为何摩西在旷野没有给他们行割礼?割礼是神与亚伯拉罕后裔立约的记号。摩西不可能疏忽此事。但在摩西的书里完全没有提到这件事。我们对此只能推测。根据加尔文的解释,很可能是从百姓在加低斯悖逆,开始漂流旷野后,神暂时停止了这个圣礼,以此来表明对第一代的刑罚,使他们的后代与他们有分别,直到第一代全部倒闭在旷野,新一代进入应许之地,才恢复割礼。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行割礼的时机。神选择在以色列人被敌人四面包围之时行割礼,这无疑是一个严酷的考验。本来,在约旦河东的巴珊地,他们已经击败敌人、局势安稳,若在那时行割礼,岂不更为安全和便利?但神却等到他们进入迦南,被敌人围困之时才命令他们受割礼,这似乎是故意将他们暴露于危险之中。因为在受割礼之后,众人都处于虚弱之中,若敌人趁机攻击,他们将毫无反抗之力。
但以色列人顺服了神的命令,这是尤为值得称赞的。
第二,守逾越节,纪念神救赎工作的起点。
神以「逾越节」作为出埃及的开始(出十二6),也用「逾越节」作为承受应许之地的开始。我们记得,逾越节对以色列人来说是拯救,但对埃及人来说审判,神击杀了埃及所有的长子。同样的,神要在迦南人身上行审判,却因着羔羊的血免除以色列人的罪责。
逾越后,神停止降下吗哪,标志着旷野飘流的结束,也标志着承受产业的开始,正如新约里受了割礼、守了逾越节的新人,从此要开始享用基督里的丰富。
第三,遇见耶和华军队的元帅。
神曾应许摩西:「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行,领你到……迦南人……那里去」(出二十三23)。此时,站在约书亚面前的那位说:「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14节),暗示他就是那位使者。约书亚立刻「俯伏在地下拜」(14节)。
我们祷告的时候,总是盼望神站在我们这一边,即使是为事奉祷告,也常常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把神当作帮忙的仆人。但神的回答却是:「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14节),祂不是来帮忙的配角,而是来统帅的主角;祂才是工作的主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仆人。所以我们不应该问神站在哪一边,而应当反省自己是否站在神那边。
耶和华军队的元帅要求约书亚脱下鞋,因为他所站的地是圣的。这个命令与神在何烈山第一次向摩西发出的命令完全相同(出三5)。神以此激励约书亚刚强壮胆,效法摩西的榜样,神必与他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同时,神以此宣告迦南地已经被分别为圣,以色列人今后无论是争战还是生活都当将自己分别为圣,免得玷污这地。
约书亚记6章 攻占耶利哥
这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率领的第一场争战,也是最为奇特的战役,只让以色列人绕城和呼喊,就拿下了这座最坚固的城。
首先,神的应许是得胜的根基。
耶利哥城门紧闭,但神应许已经把耶利哥王和大能的勇士都交在约书亚手中。在人看来,这事还没有成就;但在神看来,这是祂「已经」做好了的事,人只需要伸出信心的手去接过来。
其次,百姓以信心和顺服听从神的吩咐。
正当以色列人士气高涨,准备打一场胜仗时,神却吩咐他们放下武器,抬着约柜绕行七天。
没有什么攻城方式比抬着约柜绕城七日更奇怪了。
因此,这场战役与其说是为了攻占耶利哥,不如说是为了训练百姓的信心、顺服和忍耐,让他们明白:人若忠心顺服、与神同工,神自己会负责行大事。
哥林多后书10:4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4)。在人的里面驻扎着比耶利哥城更加坚固的撒旦的营垒,就是人的骄傲。要攻破这营垒,我们自己必须先顺服基督,才能使人顺服基督。
第三,得胜后要毁灭全城,将金银归耶和华为圣,不可贪图当灭之物。
因为耶利哥人的罪污秽这地,神容忍了他们四百年,现在是追讨他们罪债的时候,因此凡拒绝悔改的无一人生还。只有喇合一家因信得救了。
神禁止百姓贪图任何战利品,贵重的金银要全然归于神,其他的物品都要烧毁。无疑,有人心里会想:为何这样浪费呢?为何不让我们的享受这些财富?果然,第七章我们看到有人就偷偷拿了当灭之物,连累了百姓。
人往往在得胜的时刻最容易放松警惕,沾沾自喜,窃取神的荣耀,贪恋世俗的享受。但圣经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一书2:17节)
路加福音7:18-50 多得恩免的人
这一段经文包括三件事:
第一,施洗约翰再次确认耶稣是基督。
施洗约翰派门徒去问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施洗约翰的信心软弱了吗?他是主耶稣的开路先锋,曾大有能力为耶稣做见证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他也会产生疑惑吗?其实,这并不奇怪。被神大大使用的先知以利亚也因惧怕就躲在山洞里抱怨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 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列王纪上 19:10)。
他们都像普通人一样,遇到苦难和试炼的处境,也有怀疑和困惑的时刻。
施洗约翰或许以为基督的国度很快就要来临,他曾经宣告的末日审判场景很快要成就:“基督来了要用圣灵与火给人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但他在监牢里,受尽折磨,只听见耶稣传福音给贫穷人,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却迟迟不见神国度的显现。因此,他心里有些疑惑。
主知道他仆人的软弱,因此耐心地把他所作的一切都再次转告约翰,目的是使约翰明白:基督第一次来就是要宣告耶和华的禧年,就是要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穷人得听福音。并且加上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不要因为他所行的跌倒了!
今天,我们也常常因为神的作为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而困惑、抱怨,甚至因祂「跌倒」。然而属灵的事从来都需要属灵的智慧才能看明白,基督要建立国度,必须走十字架的降卑之路。
第二,主耶稣向人称赞约翰。
约翰的门徒离开以后,主作了一件奇妙而恩慈的事。祂不要那些听见这段话的群众瞧不起约翰。祂为约翰作了一个了不起的见证。祂指出约翰就是那位将新时代与旧时代连接起来的伟大先知。然而,主又补充说“天国里最小的比约翰还大”,因为约翰是律法时代最后的先知,律法不能把人带进神的国,只有基督的福音能够。
然而,律法和福音都是见证神的义。世人听见律法,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罪,然后举哀、哭泣,悔改;世人听见福音就应该认识到神的恩慈怜悯,然后欢喜快乐。若有这样的反应,就是智慧之子。
第三,有罪的女人得赦免。
有一位法利赛人出于某种动机「请耶稣和他吃饭」(36节),态度却并不尊重(44-46节)、甚至有点傲慢(39节)。但主耶稣怜悯他,愿意和他一起吃饭。
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主的恩典,所以虽然与主同席,里面却不认识主。
然而,那个被看为「罪人」的女人却经历过主的赦免,从里面看见耶稣是罪人的救主,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来寻求主(38节)。
主用欠债比喻教导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是「无力偿还」(42节)罪债的罪人,都需要救主的赦免。但一个人越认清自己的败坏,对罪就越敏感,也越「厌恶自己」(结六9)、渴望救恩,经历的赦免也就越多,也就越能用爱来回应救恩。一个人越不认识自己的本相,对罪就越麻木,也越欣赏自己、忽略救恩,经历的赦免也就越少,爱主的心也就越冷淡。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对主的爱是多还是少?我们是否以实际的行动表达对主的感恩和爱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