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讀經概要
1月18日
创41-42章;太13:31-52
41章记录的是约瑟为法老解梦,并从囚犯升为宰相。
法老做了梦,可是无人能解。这时酒政才想起两年前的事,禀告法老,使约瑟站在法老面前。法老对约瑟说:“我听见人说,你听了梦就能解。”约瑟回答法老说:“这不在乎我, 神必将平安的话回答法老。”(15-16节)約瑟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贊美冲昏頭,他的回答乃是高舉神的名。
结果,法老看见耶和华与约瑟同在,就任命约瑟为宰相,讓他治理埃及全地。
“约瑟见埃及王法老的时候年三十岁。”(46节)这么说,十七岁的少年(37:2)被卖到埃及熬炼了十三年后,被立为宰相。
若约瑟不被哥哥们忌恨,就不会被卖到埃及;若不被卖到埃及,就不会作奴仆;若不作奴仆,就不会下在监里;若不下在监里,就不会成为宰相;他不做宰相,埃及人和雅各家就很難躲過七年大饑荒;他不做宰相,雅各也就沒有機會帶領全家下埃及寄居。我們記得,在創世記15章,神對亞伯拉罕預言說,他的後裔要寄居別人的地,指的就是埃及地。這預言通過約瑟應驗了。
因此,圣经记录这一连串的事件,不是为了见证约瑟的榮耀,乃是见证在约瑟背后主宰一切,守约施慈爱的神!
法老賜給約瑟一個新的名字:撒發那忒巴尼亞,意思可能是世界的救主,或者領受神啓示的人。約瑟真的是饑荒中的拯救者,千萬人從他那裏得著糧食。
在這一點上,約瑟又是在預表主耶穌。主耶穌才是生命的糧,到他那裏去的,必定不餓;信他的,永遠不渴(約6:35)。
另外,我們從約瑟應對饑荒的策略中也得到一個寶貴的屬靈功課:積糧備荒。在平日裏,要殷勤地積纍屬靈的糧食,以備安全地度過屬靈的饑荒期,或者考驗期。當考驗來了,我們就會發現只有主的話語可以安慰我們,給我們亮光和力量!正如耶利米书17:8,依靠神耶和華的人,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
42章 約瑟的哥哥們下埃及買糧
在這一章,我們看到約瑟的夢實現了,哥哥們都跪在他面前求糧食。約瑟心中作何感想?沾沾自喜?一雪前恥?報仇雪恨?不是,乃是以愛心和智慧引領哥哥們悔改,與他們和好。
約瑟故意向哥哥們說嚴厲的話,扣留他們三天,使他們深刻反省自己的罪。他們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裏的愁苦,卻不肯聼,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42:21)。
性情溫和的約瑟聽見哥哥們吐露真情,就再也含忍不住,轉身退去,哭了一場。這淚水裏有委屈,有感恩,也有饒恕。積壓在心頭長達20年的傷痛終於得到了釋放。但現在還不是和好的時候,還需要繼續考驗哥哥們。他把西緬扣下,讓其他人回去把便雅憫帶過來。
哥哥們在回家的路上發現銀子還在口袋,就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說:這是神向我們做什麽呢?(42:28)他們不知道這是約瑟給他們的白白的恩典,爲了使他們進一步謙卑悔改。
同樣的,神在基督裏給我們白白的恩典,也是爲了引領我們悔改(羅2:4)。
本章最後,雅各不相信兒子們的話,決不答應把便雅憫帶到埃及。可見,雖然約瑟的事情過去了20年,雅各心裏始終無法釋懷。便雅憫成了雅各心裏唯一的依靠。然而,神不放過雅各,要他全然信靠神。到了下一章,雅各不得不放手讓便雅憫去埃及。
太13:31-52
在13章後半部分,主給我們另外的五個天國的比喻。
芥菜種和面酵的比喻屬於一類,要點是:天國一開始很微小,但終會大大昌盛。我們回想亞伯拉罕的時代,他等了許久才有了一個以撒,然而神應許他的後裔將來必如天上的星那樣多。起初,主耶穌只呼召12個門徒,但他卻吩咐他們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在今天這些應許都正在不斷地實現著,并且將來必然完全實現。
藏寶和尋珠的比喻屬於一類,要點是:天國是如此寶貴,凡遇見的人,都應該為得到他而歡歡喜喜地付出一切代價!
使徒保羅正是這樣做的,他在腓立比書3:7-8說,「只是我先前以爲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撒網的比喻的要點是:如今聲稱信耶穌的人不一定都屬於神,到世界末了,就要顯出來了。主耶穌在登山寳訓也曾教導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親愛的主啊,謝謝你教導天國的道理,求你幫助我,使我真的明白天國的寶貴,真信你是基督,真的願意為天國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