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 讀經概要
1月20日
創世記45-46章;太14:14-36
45章 约瑟和他弟兄们的相认,這真是催人泪下的场景。
犹大发自肺腑的真诚代求之后,约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他把所有旁人都打发出去后就在众弟兄面前放声大哭。
“我是约瑟”,他对他弟兄们说。
他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在此之前他用的都是法老给他的埃及名字。
“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就是你们所卖到埃及的。”這不是为着定罪,而是为着使他们能认出并相信他是谁。
“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自忧自恨。这是 神差我先来,为要保全生命。”这是多麽寬大的胸懷!約瑟不但不計算他們的惡,還竭力地安慰他們。如此,就令哥哥們愈加自責,無言以對,因約瑟的愛而痛悔蘇醒!
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我們想起加略山十字架上耶稣基督的大愛?主耶穌用同樣溫柔的聲音,對我們說: “我是耶稣,就是你曾經拒絕的、逼迫的耶穌”(徒 9:5)。這位爱我們的主,曾爲我們降卑,受死,今天已经升到高天得了荣耀。他现在来呼喚我們,不是爲了定我們的罪,乃是爲了拯救我們,召我們进入祂的荣耀!
“于是约瑟伏在他兄弟便雅悯的颈项上哭,便雅悯也在他的颈项上哭。他又与众弟兄亲嘴,抱着他们哭,随后他弟兄就和他说话。”(45:14)。
約瑟和哥哥們徹底和好了!
和好!有谁明白这个词在这里的分量呢?約瑟爲此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然而约瑟和他弟兄们的和好,只是神与人和好的一个表像。
弟兄姊妹,你可曾知道,神願意與我們和好!我們曾得罪了他,背叛了他,可是他竟然願意饒恕我們,與我們和好?他爲此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歌羅西》1:20“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
46章 本章記載雅各全家來到埃及。
下埃及是雅各一生中又一個轉捩點。
雅各何等迫切想要快快去見約瑟一面(創45:28),但是那時他心中有懼怕,擔心下埃及不合神的心意。因爲神曾命令以撒不可下埃及(創26:2),雅各沒有得到神的指示,不敢擅自行事,所以他選擇在別是巴獻祭,尋求神的旨意。神在異象中,應許他:「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 (創46:4)。知道神要與他同在,這就夠了。有神的同在,他哪裏都可以去;若沒有的神同在,他哪裏都不該去。
到了埃及后,約瑟指示家人們要住在歌珊地。這是出於信心和智慧的安排。
歌珊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靠近迦南地,土地肥沃,是全埃及最好的畜牧用地。古埃及以农业立国,看不起游牧民族。约瑟安排家人住在与埃及人隔离的「歌珊地」,并要求全家保持被埃及人厌恶的职业,一面是为了避免随从埃及的恶俗,一面也是为了预备将来出埃及。
信徒在世界寄居,也要效法雅各家住在「歌珊地」,与世界分别,身在世界却不与世界同流合污,随时准备「从那城出来」(启18:4)。
太14:14-36
這裏記載了主所行的兩個神跡: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海面行走。
這兩個神跡與之前的神跡有些不同。前面的神跡都是針對人的緊急的需要,有人生病了,被鬼附了,甚至死了。總之就是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們急切地需要得生命。主就行神跡拯救他們脫離死亡,賜給他們新生命。
然而,這裏的兩個神跡似乎不是緊急需要。在第一個神跡,人們餓了,門徒提議讓他們自己找吃的,這建議實際上也是可行的。不一定需要主耶穌親自給他們吃的。在第二個神跡,彼得想像主一樣在海面行走,更是超出了日常生活的所需。
但是,主刻意要行這兩件神跡,是要我們看到:他不但是給人生命的主,也給人豐盛生命的主,他所賜的是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正如約翰福音10: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豐盛。
弟兄姊妹,我們的主是造天地的主,使無變有的主,他能把五個餅兩條魚變成喂飽上萬人的豐盛的宴席。那麽,你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他手中嗎?讓他拿起你的生命,祝福了,擘開,喂飽許多人的靈魂!如此,你的生命就更豐盛了!
當門徒在海上因風不順,被浪搖撼,主卻“輕鬆的”在海面行走!這個對比,讓我們再次看見,主耶穌就是創造風和海的主宰,風和海都要聼他的話。門徒看見主,卻認不出是他,以爲是鬼怪。主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在我們所遇見的一切患難背後,都有主在掌權,我們大可放心!
彼得看見主能駕馭海浪,就心生羡慕,也想體驗這種超自然的能力。主應允了他:你過來吧。他真的就走過去了。這對彼得來説是何等的人生經歷!可是當他的眼睛離開了主,而去注意身邊的風浪,他就立刻下沉了!他馬上呼求主:主啊!救我!主立刻把他拉上來。這教訓我們,我們的眼睛要時刻仰望主,不要看環境如何,只要有主的呼召,就凴信心前行,必能經歷主奇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