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 讀經概要
1月23日
出埃及記1-3章;馬太福音16:13-28
《出埃及記》概覽
今天開始讀《出埃及記》。本書有豐富的屬靈意義,需要我們多花時間閲讀、默想。弟兄姊妹,請一定要親自閲讀經文!熟悉經文的內容。
主耶穌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每卷聖經都是在給耶穌基督做見證。盼望我們在閱讀本書時,也能看見「基督榮耀福音的光」(林後4:4)
本書以雅各的子孫下到埃及並在那裡繁衍強大起來開始。他們下到埃及時不過七十人,但「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1:7)。但此後,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他開始苦待和奴役神的百姓。這就應驗了《創世記》15章,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你的後裔要寄居別人的地,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創15:13-14)
神如何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這就是出埃及記所要關注的。
本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18章)講述了從埃及出發到西奈山這段旅程,第二部分(19-40章)講述了在西奈山下約一年的時間裡領受律法,建會幕的過程。
也可以用兩個词總結這兩部分:救贖和侍奉。
救贖本身不是目的。神並非救贖之後就停手不管了,而是讓祂所救贖之人成為自己的百姓。人類的始祖因犯罪而從伊甸園中被逐,可謂是神失去了自己百姓。因此救贖的目的在於神要尋回“神的百姓”,“神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成為神的百姓”,這正是出埃及記的中心主題。因此神差摩西到法老面前一直強調的是「容我的百姓去,好侍奉我」(5:1,7:16,8:1,9:1,13,10:3)。
更進一步,神也命令他們「為我造聖所,使我能住在他們中間」(25:8)。這表示神願意與自己的百姓同住。其實這是出埃及的最終目的。神說:「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出29:46)[神住在他們中間],這就是神的國。
這不僅是出埃及記的目的,同時也是整本聖經的中心主題。
到了新天新地,「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
出埃及記中的基督被啟示為逾越節的羔羊、中保大祭司、生命之糧嗎哪、湧出活水的磐石、神與人同住的會幕。
出埃及記中的摩西是神的代言人,法老王卻是撒但的代言人。摩西說:“容我的百姓去”,而法老卻對抗說:“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容以色列人去呢?”(5:2)降在埃及的災正是這一抗衡的結局——撒但失敗,神就勝利了。
《出埃及記》是透過肉身的出埃及啟示了屬靈的出埃及,換句話說,出埃及記就是福音的故事,救贖的故事,講述了我們這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如何得救成為神百姓的故事。
今天我們要讀前三章。
出1章
本章講兩件事:神的賜福,法老的奴役。
神祝福以色列人,使他們發展成為大族,顯明神的應許是信實的!神怎樣應許,也必怎樣成就。
但是,有一位新的法老起來,不再記念約瑟的恩情,反而對以色列人滿心嫉恨,加以苦害,強迫他們作苦工。這使得神的選民在埃及痛苦到了極點。
不過,以色列人雖然如此痛苦,但在第一章沒有看到他們向神呼求,更沒有看到他們想離開埃及。甚至他們出了埃及後,還常常想回到埃及!
可以想像,他們長期生活在埃及,早已忘記了神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埃及對他們的吸引力太大了!
這豈不是全人類的光景嗎?許多人明知道在世界有愁苦,沒有平安,卻仍然对世界心存幻想,不願意轉向神,不渴慕神所賜的迦南美地。真是可憐!
雖然以色列人忘記神,但神卻沒有忘記他們。因耶和華不改變,所以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瑪3:6)。神不但使用收生婆拯救以色列男嬰,并且下一章要為他们預備一位拯救者。
出2章
記載了摩西的前80年的生平,看見神如何預備摩西,裝備他,栽培他,磨練他,使他成為神美好的器皿。
從摩西出生,到被法老女兒收養,我們看到神奇妙的保守。
等摩西長大,他因信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便離開王宮,探望骨肉弟兄。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11:24-25)。這是好的。但是,他以為自己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領袖,可以解救同胞,不等候神的差遣,就憑著血氣行事,殺死埃及人,結果全然失敗!不得不逃到米甸曠野。在那裡受神的造就。
神在摩西身上有重大的使命,不惜用四十年苦煉他,為要煉淨他的肉體和血氣,使他生命破碎,完全死透,達到豐盛地步。摩西牧養岳父的羊群,寄居外邦,學習信靠、谦卑、順服、忍耐,這些品格是作為以色列的牧者所必需的。
另一面, 神也預備以色列人。長期的痛苦,使他們終於哀求神。現在時機成熟了,神就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開始實施祂拯救的計劃,把他們帶出埃及,領他們回到迦南美地。所以,惟有人走到盡頭,神才開始作工。
出3章 神呼召摩西
照人來說,他已經八十歲了,年輕時的自恃和雄心早已消失,已經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但神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呼叫」他,開始使用他。
神呼召人,往往是當人覺得自己「不能」的時候。當一個人被神完全拆毀的時候,沒了出頭露面的慾望,也沒了個人的雄心大志,才能真正地成為「極其謙和」(民十二3)的「眾人的僕人」,讓神的旨意和權柄自由地在他身上流露出來。
摩西聽到神的呼召,何等戰兢!深深觉得自己一無所有,怎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但神說:「我必與你同在」,這是唯一可靠的憑據,有神的同在就够了。
摩西看見荊棘被火燒著,卻未燒毀。這表示神與子民同在,他們雖受煎熬,卻必得救贖。
當摩西想要近前的時候,神吩咐他脫下鞋,因他所站之地是聖地。摩西要接受一個偉大的使命,必須脫去罪污,分別為聖,完全順從神的旨意,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 12:14)。
弟兄姊妹,當我們敬拜神時,是否意識到所站之地是聖地?我們要手潔心清地朝見我們的神。
太十六 13~ 28
這一段經文是馬太福音的分割點。
主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15)?這個問題是對第一章到第十六章所做的一切事工的總結性的提問:「耶穌到底是誰?」。彼得代表所有的門徒告白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16節)。門徒們經過三年時間的學習,終於明白了他們跟隨的主耶穌就是「基督」。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基督要做什麼?」聖經說:「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1)。
這是基督要走的路,是十字架的路。
從這裡開始,主耶穌要走向耶路撒冷,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
那麼,門徒要怎麼做呢?主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捨己表示捨棄自己的意思,順服神的意思;犧牲自己的利益,為要成全神的旨意。
今天,這些要求並沒有改變。我們接受這些要求嗎?我們能跟上主的腳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嗎?或者我們只是想得主的醫治、祝福,說耶穌的好話,卻逃避祂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