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讀經概要
2月3日
出29-30章;太24:1-31
第29章:祭司承接聖職的儀式。
祭司是做什麼的?祭司是罪人和神之間的中保,主要工作是爲罪人獻祭和代求。“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爲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來5:1)神是聖潔的,罪人不能直接到神面前,必須通過祭司獻祭贖罪,才能得神的悅納。因此,神設立祭司的職分,就是給罪人的恩典。可見,祭司的職分是何等重要!
但是,誰有資格擔此重任呢?實際上,沒有人有資格,因爲人人都是罪人;隻有一位有資格,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但在基督降世以前,在舊約,按着救贖的計劃,神施恩給亞倫和他子孫,特別揀選他們承擔祭司的職任,爲要作基督的預表。
亞倫既然是罪人,就要先爲自己贖罪,才能承擔祭司的職任。因此,他必須經過六個分別為聖的步驟:
(1)以水洗身──潔淨自己,除掉污穢;
(2)穿上聖衣──披戴神所賜的義袍;
(3)用油膏頭──接受聖靈的恩膏和印證;如同基督被聖靈充滿,受膏傳道,滿有聖靈的能力(路 4:14)。
(4)獻贖罪祭、燔祭、平安祭、素祭、搖祭和舉祭──得蒙赦罪。宰殺祭物之前,亞倫和兒子們要按手在祭物身上,表明與祭物聯合,祭物要代替他們死,承擔他們的罪。他們要舉起祭物,搖一搖,表明要高舉基督,傳揚基督!
(5)抹血成聖──祭物的血要抹在亞倫右耳垂上、右手大拇指上、右腳大拇指上,表明一舉一動都要靠血潔淨,奉主名行事(西 3:17)。又要取聖膏油和壇上的血彈在他們衣服上,不但靠血潔淨,還要被聖靈更新,身體靈魂全然成聖(多3:5;林後7:1)。
(6)吃祭肉和餅——肉和餅都代表基督和他生命之道,祭司必須天天吃主喝主,從主得生命和力量,才能服侍(約6:51;17:17)。
以上就是承接聖職之禮,要進行七天,不是輕率地過去,乃是要深印在心中。
本章後半段則敘述祭司每天的職任。祭司每天早晚都要獻祭!每次獻祭時,神説要在那裡與他們相會,和他們説話(42節)。我們也當早晚都來到神面前,獻上禱告,領受神的話語!
30章,記載關於會幕中其餘的物件的指示,包括:香壇,贖金,洗濯盆,聖膏油,聖潔之香的製造。
香壇是用來燒香的壇,要用精金包裹,鑲上金牙邊,再做兩個金環,所有的都用金子來做。祭司早晚要在壇上燒香,這香象徵了禱告,啟5:8,“那香就是衆聖徒的祈禱”。 香壇的位置在“法櫃前的幔子外,對着法櫃上的施恩座”,表明禱告當對準主的心,在禱告中明白他的心意,求在神的旨意之中。
贖金的指示:每人每年當獻半捨客勒為贖命之價。這是指向基督用重價買贖我們(林前 6:20)。
造洗濯盆的指示:用銅做,放在會幕和燔祭壇的中間。祭司進到會幕或就近壇之前,必須用水在洗濯盆洗手、洗腳,手潔心清地服侍神。
聖膏油、聖香是依照神的配方配製,分別為聖的,不可私自製造,也不能隨便使用。基督也是照神的旨意在世受苦、受死、複活、昇天,以後賜下應許的聖靈,何等馨香、寶貴!決不容以任何方法來代替或假冒(約壹 4:1-6)。
本章我們看見,祭司如何在神面前事奉。祭司每天早晨和黃昏要不斷的在神面前燒香,代表我們每天要不斷的向神禱告(帖前五17;提前五5)和神交通。然而,我們進到神面前禱告,必須先經過洗濯盆,用水藉着道(弗五26) ,除去我們身上的一切污穢。
太24:1-31
馬太福音24-25章是第五篇講論,是主在橄欖山上發表的關於他再來的預言。也叫橄欖山講論。
當主耶穌出了聖殿,門徒回頭觀看聖殿,大加稱讚,在馬可福音記載,他們説:“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可13:1)。但主耶穌既然出了聖殿,那麼聖殿裡沒有了主耶穌,還有什麼價值呢?因此主説這殿不久要被全然拆毀。這句話含義深刻,不僅指聖殿本身,也是指整個世界。一方面,主的話首先應驗在了主後70年,羅馬將軍提多進攻耶路撒冷,徹底燒毀了聖殿。另一方面,在世界末日,這個世界也要被火焚燒,人類一切的文明、成就都將菸消雲散。唯有在基督裡的,才能存在永遠!
門徒問主兩個問題: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主降臨和世界末了有什麼預兆?
主首先回答關於預兆的問題,這是4-31節的內容。這些預兆可以歸納爲7點:
(1)假基督出現;(2)打仗和打仗的風聲;(3)飢荒;(4)地震;(5)信徒受逼迫;(6)不法的事增多;(7)福音傳遍天下。
這些預兆不是一次性全部發生,而是在曆史上持續地發生,直到主再來,但越接近末日,程度越激烈。
當基督降臨時,日、月、星三光要退縮,宇宙要震動,萬民都要哀哭。基督將以大能力、大榮耀,駕雲從天降臨!
弟兄姊妹,我們讀到這些話,心裡怎能不警醒呢?主再來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我們是否更加渴慕見到他的面呢?當主降臨時,我們是否坦然無懼迎接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