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 讀經概要

3月19日

申命記14-16;路加福音2:21-52

 

申命记14章 神的儿女,圣洁的民

在继续教导其他的律例前,摩西在1-2节中再次特别强调以色列人的身份。他们是耶和华从万民中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神的女儿」和「圣洁的民」。

这是何等尊贵、荣耀、蒙福的身份!

弟兄姊妹,这也是我们的身份。从前我们也和世人一样,是悖逆之子,但如今神的恩典临到我们,使我们因信耶稣基督,就得称为神的儿女,圣洁的子民。我们要一生为此赞美主!

既然是神的儿女,就要活出神儿女的样式,要与世人有分别。

首先,神要他们在日常的丧葬习俗和吃喝上分别出来,让人能辨认出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之中」。

迦南人在埋葬死人时,会用刀划身、将额头剃光。这种伤害身体的行为,表明他们对死的恐惧,绝望,愤怒。在今天许多偶像崇拜活动中,仍然可见这样的自残行为。这背后都是邪灵对人的迷惑。然而,神的儿女绝对不可这么作,因为神的儿女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死后去哪里,不像世人那样没有指望。

其次,神规定了饮食的条例。

从今天科学和医学的角度看,本章所列的不洁净的食物不管是陆地上走的、海里游的或是空中飞的,都是食腐的,神创造它们的功用是清理环境中的垃圾,所以不适合做「圣洁国民」的食物,

食物的条例非常明显地把神的百姓分别出来:每当他们和外邦人接触的时候,不同的生活习惯就会不住提醒他们,要「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

对于我们新约的信徒来说,根据使徒的教导,我们不必拘泥这些饮食条例,因为“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2:17)。

不过,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同样要有分别为圣的记号。那么这些的记号是什么呢?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跟世人有什么分别呢?

本章后半段提到两个十一奉献,第一个是每年守「耶和华的节期」时候带到神「所选择要立为祂名

的居所」,与仆婢和住在他们城里无分无业的利未人一起分享的,第二个是每三年一次分给本城的利未人、寄居的和孤儿寡妇的。

在新约中,似乎没有明显的强调十分之一奉献,但其实我们有更大的理由奉献,因为神把儿子都为我们舍了,我们理当更加甘心乐意慷慨奉献。使徒保罗称赞马其顿教会,他们「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甘心乐意地捐助」(林后八3)。这是我们当学习的。

申命记15章 得赦免,得自由

本章讲到安息年免除债务的和释放奴隶的条例。

在免除债务方面,「若借给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讨」,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向弟兄「松手豁免」,是根据恩典的原则。因此,人首先要成为神的儿女,然后才能免除债务;人若拒绝福音、不肯接受神白白的恩典,就没有条件接受债务的免除,只能按着公平的原则继续活在自己债务之下。在世人看来,豁免别人的债务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但在神百姓的经历中,豁免别人的债务却是蒙神「大大赐福」的途径。

今天即使在最富裕的国家也有穷乏困苦的人,神让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是要让祂的百姓学习分享、感恩。

在释放奴隶方面,我们留意到,有人因着爱主人的缘故,甘心乐意地留在主人家中。人的天性都是愿意要恩典,却不愿意要赐恩典的主。但这位奴仆经历了恩典以后,却愿意留在施恩的主人家中,原因是因为「爱」:「因他爱你和你的家,且因在你那里很好」(16节)。

我们这些被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所买赎、享用过神的恩典的人,是否也能甘心乐意地永远做祂的奴仆呢?

申命记16章 三大节期

神再次向即将进入应许之地的百姓重申逾越节、七七节和住棚节这三大节期。

「逾越节」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节期,预表神救恩工作的起头。「逾越节」是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预表新约信徒的得救经历。人要到神那里去,首先就要接受「逾越节」所预表的救恩。逾越节羊羔的死释放了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基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约十九36),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也释放了我们这些在罪恶和死亡辖制下的人。

「七七节」又被称为「收割节」,「五旬节」,是「收割初熟麦子的时候」。百姓在「七七节」收割完庄稼之后,就要在神面前学习感恩、欢乐。

在新约「五旬节」也是主耶稣复活后的第五十天,圣灵在这一天浇灌下来(徒二1-4),正式开始了新约的教会。

「住棚节」(13节)又被称为「收藏节」,是一年农业工作的结束,庆祝丰收的季节,预表与神同在和进入国度的欢乐。

神吩咐以色列人一年三次要到神所选择的地方守节。这三个节期加上往返路程的时间,每年大约需要四十来天,整个以色列民族要年复一年地持守这些节期,为了在「地上的万民」中间见证神的救赎计划。

三大节期的特性可以概括为,1)逾越节要除酵,有困苦饼,2)五旬节要“献上甘心祭”,3)住棚节是“欢乐”。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节期是后事的影儿,实体是基督。因此,我们每一天都在基督里守这节期,就是:默想基督的苦难,过着奉献的生活,作常常喜乐的人。

路加福音2:21-52 安慰者已经来到

在主耶稣生下来第八天,耶稣的肉身父母完全遵守律法的规定,给他行了割礼和奉献礼,满足了律法一切的要求,是表明耶稣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正在圣殿里,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因着圣灵的启示,他看见婴孩耶稣,就知道他的盼望已经实现,耶稣就是那安慰者!

旧约的圣徒都在等候安慰者来到,因为他们在罪和死的压制下满了愁苦。基督不只是以色列的安慰者,也是全人类的安慰者,他救恩是“为万民预备的,是要照亮外邦人的光”。

基督为了安慰我们,他自己却忍受了十字架的痛苦。

在圣殿里,又有一位女先知亚拿看见耶稣,就向那些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作见证,说耶稣就是那救赎者。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主基督已经死而复活,升天,还要再来。我们是否也天天盼望他的到来?使徒保罗说,我们当“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多2:12-13)。

本章最后记载耶稣少年时第一次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事情。

逾越节就是预表耶稣要作为羔羊被杀。可以肯定的是,少年耶稣在耶路撒冷一定目睹了宰杀羔羊的情景。他知道,自己就是为了成为被杀的羔羊而来世界的。当约瑟和马利亚责备他,他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这是福音书记录的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这话不仅指他的身份是天父的儿子,更是指出他的使命。

为了不使父母继续担心,耶稣就顺从他们,回家乡去了。

这表明了主耶稣完美的人性。他一方面顺从天父,另一方面也顺从地上的父母,成为神与人都喜悦的人。

弟兄姊妹,耶稣在圣殿中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是以什么为念呢?

(@BF,YZ)

Previous
Previous

3月20日 讀經概要

Next
Next

3月18日 讀經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