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 讀經概要
3月2日
民数记17-19章;可10:17-31
民数记17章 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
本章是16章可拉事件的延续。在16章,神以严厉的刑罚止息了可拉一党的背叛,也显明了亚伦祭司的职分。但是,为了更彻底的止息以色列人的怨言,神要给他们一个记号,为前面一系列的怨言和叛逆做一个了结。以色列人三番五次地质疑和挑战摩西亚伦的权柄,耶和华神要特意显一个神迹给他们看。神让以色列众支派首领在象征权柄的杖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会幕至圣所的约柜旁,一夜之后去看,谁的杖发芽,他就是神所拣选的祭司。
杖本来是死的,没有生命了。可是,第二天,亚伦的杖竟然发了芽,生了花苞,开了花,结了熟杏。而其余的杖没有任何变化。神吩咐把其余的杖都拿走,唯独亚伦的杖留在约柜旁,“给这些背叛之子留作记号”。
神以此证明亚伦是蒙拣选的祭司。亚伦被拣选,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超越其他人的特殊之处,而是上帝定意要选择他,让他先蒙恩,然后藉着他再赐恩给其他支派。
亚伦必定也深知自己的不配。他曾经为以色列人做金牛犊,他的两个儿子在承担圣职当天就被神击杀,他和姐姐米利暗也嫉妒过摩西。亚伦实在没有什么可夸的。他蒙拣选只能是出于神的主权的恩典。
另外,木杖发芽的神迹是预表基督的死而复活。因为神设立亚伦和他的子孙做大祭司,目的是领人认识那位完美的大祭司,就是耶稣基督。在他里面有无穷生命的大能,能战胜死亡,赐给人复活的生命。
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福音的图画!可是,以色列人的脸上有帕子蒙着,看不见这荣耀福音的光。
他们看到亚伦的杖发芽后的反应是什么?他们就极其害怕,连说5次“我们要死了”“灭亡了”。似乎是说“完了,神弃绝我们了!”他们仍然仅凭眼睛去看神的作为。他们没有看到替代性救赎的恩典。神藉着亚伦代替他们献祭赎罪,也代表他们领受复活的生命。只要他们与亚伦联合,不再反抗他,就能透过亚伦领受神的恩典。这正如,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我们以信心与基督联合,顺服他,就能罪得赦免,得到永生!
民数记18章 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以及他们所得的恩典。
当神在上一章荣耀了亚伦之后,接下来神要向他重申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
在1-7节,神指出祭司的主要职责是担当干犯圣所和祭司职任的罪孽。
什么是干犯圣所?就是违反圣所的条例,例如不洁净的人误入圣所、不按规矩献祭等,就会触犯神的圣洁,招致神的刑罚。因此,神设立祭司,使他们成为中保,担当百姓干犯圣所的罪,借着献祭求神的赦免。
什么是干犯祭司职任?就是指祭司若服侍不当,也要为自己的罪负责。就像利未记 10 章中的拿答、亚比户献凡火,最终被神击杀。
祭司担当百姓的罪,这是在预表基督要来担当我们的罪。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惹神发怒。基督来,为我们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
我们也留意到,神在吩咐祭司的职责时,也不断在强调祭司和利未人要一同担当,一同服侍,利未人要和祭司联合。因为在16章,可拉一党的反叛极大的破坏了利未人和祭司的关系。神在这里要恢复他们合一的关系。
基督的工人在教会里服侍也当合一,连于元首基督,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8-24节是讲神给祭司和利未人的赏赐。祭司蒙神特选,分别为圣专一事奉神,在以色列中没有产业。 神是他们的产业,是他们的分(申 18:1-5)。他们享受一切献给神的举祭和摇祭。各祭中未经火的至圣物,祭司男丁可以吃,其他圣物祭司家中凡洁净的人可以吃。以色列中一切永献的都必归祭司。
利未人同样在以色列人中无分无业,他们办会幕的事,所以百姓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神为举祭的要归给利未人享受。
这一段的核心经文是,神说“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产业”(20下)。
弟兄姊妹,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地上是寄居的,地上没有我们永久的产业,我们的产业就是神,我们的财宝是在天上。因此,我们也应该把心放在神身上,常常思念天上的事。
25-32节,讲利未人也要奉献十分之一。利未人蒙恩享受以色列家献上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神的举祭。他们也当遵神吩咐,将所得的取出十分之一奉献给神,以报神恩。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都是蒙神恩典的人,我们是否在忠心地奉献十分之一?以此承认我们所有的产业都是神所赐的。
民数记19章 用红母牛的灰制作“除污秽的水”,用来洁净那些因死尸被污秽的人。
以色列人在旷野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
在14章,百姓发怨言,导致第一代人要倒闭旷野,因此每天至少有400人死去。
再加上可拉的背叛带来了又一次刑罚,「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16:49)。
如此,就导致许多的人因接触了死尸而不洁净,不能与神有交通。
如何使他们得洁净呢?根据利未记,应该献上赎罪祭。但献祭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过程比较复杂,不便应用于死亡这类大范围的情况。尤其我们要记得,此时的以色列人正漂流旷野。于是,神命定本章的条例,以便以色列人能尽快处理因死尸而造成的污秽,恢复并保持个人及全营的圣洁。
神吩咐宰杀一只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纯红的母牛,全烧于营外。祭司还要把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线都丢在火中,焚烧成灰。然后,用红母牛的灰调制成除污秽的水。使用的时候,拿牛膝草蘸这水洒在不洁的人身上,使他成为洁净。
今天有些犹太人想重建聖殿,恢复祭司体系,其中包括要制作红母牛灰除污秽水,但他们找不到符合条件的红母牛。可见,他们如今在读摩西的书时,心里还是有帕子蒙着。其实,这些条例“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9-10)什么是振兴的时候?就是耶稣基督来的时候,耶稣基督已经来了,已经“藉著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来9:13-14)
感谢神,基督的宝血已经洗净我们的污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过失,经常会跌倒。主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乾净了”(约13:8-10)。“凡洗过澡的人”是指重生的人。重生的人,要靠主恩典,保守自己的脚步,不沾染污秽。“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 6:17-18)。
马可福音10:17-31 青年财主求问永生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热切寻求永生的人。他是「跑」着来的,这暗示他的热诚和敬意,接着他「跪」在主面前,说明他的谦卑和真切。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当作甚么,才以承受永生?
他对永生的关切超过许多的人,甚至超过在教会里的某些人。
可是,当主耶稣要指示给他得永生的道路时,他却忧忧愁愁地离开了。为何呢?
因为主要求他撇下一切跟从主。可是他因为产业太多,舍不得撇下。这表明他在今生的享受和永生的福气之间,仍然选择了今生。因此他并非真的看重永生,也不明白永生的可贵。
当青年人走后,门徒对主说: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你了。主回答說,为了他和福音撇下的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主会给百倍的赏赐,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今生得百倍的意思是,在圣徒相通中会找到新的家人,这些人比血肉之亲更加亲密,更真实和更宝贵。
其實,彼得那時真的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主了嗎?沒有。雖然他已經撇下了很多,但他依然有所保留。否則,當基督被賣的時候,他不會三次否認主。
但主是仁慈的,並沒有打擊彼得的信心,但卻提醒他: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后,將要在前。意思是,不要憑著自己誇口。“凡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9)。
弟兄姊妹,让我们谦卑祷告,求主加给我们坚忍的信心,靠着主的恩典,一生跟随主,绝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