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讀經概要
3月4日
民数记21:21-22章;马可福音11章
民21:21-35 以色列人战胜约旦河东的两个王(亚摩利王和巴珊王)
昨天看到,以色列人新的一代依靠神战胜了仇敌,在38年前失败的地方取得了胜利。新的一代终于学会了依靠神,向神祷告,也学会了等待神的供应,学会了赞美和感恩。这就是神让他们在旷野漂流38年的目的:使旧人死去,新人活过来。
从此,他们步步为营,靠主恩典,走向应许之地。
在进入迦南地之前,必须征服两个强大的国王,就是亚摩利王和巴珊王。打败他们具有重大的意义。神在申命记2:24-25,我已将亚摩利人西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们争战得他的地为业。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摩西首先差遣使者向亚摩利王说和睦的话,请求借道经过。但亚摩利王西宏强横无理,向以色列民开战。神的百姓却倚靠神杀败他们,得了他的地。这亚摩利王之所以强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强大。27-30节是一首古代的战歌,就是在描述亚摩利王西宏吞灭摩押人的辉煌战绩。但正在他得意忘形时,却被耶和华的军队所倾覆!
以色列人继续向北进军,遇见了另一个劲敌,巴珊王噩。根据申命记3章记载,噩是一个巨人。“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回想第一代人窥探迦南地的情形,十个探子看到迦南地的巨人后,怕的要死,觉得自己在敌人面前就如蚱蜢一样不堪一击。可是新的一代听见神说“不要怕他,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于是,以色列人就凭着神的应许和信心,勇敢杀敌,如同对待亚摩利王西宏一样,将他们尽行毁灭,得了约旦河东全地。
读完21章,我们可能会问: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38年后,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强大?其实,以色列人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打发黄蜂飞在他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书二十四12)。这正是应验了神在利未记26:7-8节所说的,如果以色列人遵行神的律法诫命,他们要追赶仇敌,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仇敌必倒在他们刀下。
当以色列人学会了信靠神,顺服神,神自己会为他们争战。
民数记22章 摩押王召假先知巴兰咒诅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已经到了摩押平原,对着耶利哥安营,很快就可以进迦南了。
摩押王巴勒看到以色列人战胜了亚摩利人,心中极其害怕。他知道自己无法靠军力取胜,便寻求属灵的手段,希望通过巴兰先知的诅咒来削弱以色列。
巴兰是一位通晓属灵之事的先知,但他并非真正敬畏耶和华。他住在幼发拉底河附近,并非以色列人,但他的名声远扬,连摩押王巴勒也听说过他。巴勒派使者带着重金,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
贪财的巴兰明知神决不容人咒诅他的子民,却不甘心放弃送到眼前的利益,假装故意求问神的旨意,以掩饰他贪婪的本性。神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咒诅那民!巴兰只好作罢,勉强拒绝摩押王的邀请。
摩押王不甘心,又派了更多尊贵的使者,带着更丰厚的赏赐来请巴兰。巴兰已经知道神的旨意,却仍然再次求问神。这表明他的内心仍然恋慕巴勒的奖赏,希望能找到折中的办法。神允许他去,但限定他“只可行我所吩咐你的事”(民 22:20)。
巴兰骑着驴前往摩押,神的使者站在路上阻挡他,表明神不喜悦他的动机。神的使者三次拦阻,驴都看见了,但巴兰却看不见,甚至愤怒地打驴。最终,神开了驴的口,巴兰才明白神在警告他。
最后,巴兰来到了摩押地,受到了摩押王的隆重欢迎和尊荣。可是,这一点暂时的尊荣怎能和永远的荣耀相比呢?巴兰口上说要听神的吩咐,但心里却已经被金钱收买。果然,到了后来他用诡计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25章)。
巴兰虽然听见神的声音,但他的心被金钱和名誉所诱惑。他试图左右逢源,既想顺服神,又想得着世俗的好处。这正是“拜玛门”与“拜神”之间的挣扎(太 6:24)。
今天,我们是否也像巴兰一样,在信仰上犹豫不决,一方面想遵行神的旨意,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世界的利益?
马可福音11章
从第十一章开始记载了主耶稣在地上的最后一周的经历。这八日是主耶稣工作的顶点。祂舍命,死在十字架上,作了多人的赎价并复活升天,完成救赎的工作。
首先,在主日,主骑驴驹进耶路撒冷(1~11 节)。
主吩咐门徒去牵一只没有人骑过的驴驹来。当驴驹的主人一听「主要用他」, 「立时」 就答应。
我们的身体、智力、财物等,都是属于主的,当主要用时,应当「立时」 欢喜献上。 虽然这一只驴驹从未被人骑过,但主能使驴驹驯服。今日我们是否听到主的吩咐,也「立时」 顺服,归祂使用呢?
牵来驴驹以后,门徒就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驴驹上,给主骑上,并有许多人把衣服和砍下田间的树枝铺在路上,又大声的喊叫「和散那」,热烈的欢迎主进城。这应验了先知撒迦利亚所预言的:「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
众人高喊“和散那”,并不表示他们真明白耶稣是谁。实际上,他们期待耶稣来推翻罗马政权,不明白祂来是为了救赎他们的罪。几天后,这些人会从高喊“和散那”变成高喊“钉他十字架!”(可 15:13)。
我们也当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耶稣的身份,还是按照自己的期待来定义祂?
主耶稣进了耶路撒冷与圣殿,看了各样的物件,就出城往伯大尼去了(11节)。主耶稣是圣殿的主人,有权柄查看圣殿。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做买卖的人,看不到真正敬虔爱主的人。然而,『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城外,位于橄榄山东南麓的小村庄,那里有清心爱主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一家人(约十一1~5,18),马利亚在那里作了一件美事(14:3~6;约12:3)。
我们的主今天也在察看我们的心肠肺腑,看我们里面是否有对他的爱?
接着第二天(星期一),主咒诅无花果树和主洁净圣殿。
那棵無花果樹代表當時的猶太人,空有宗教的儀式、外表,卻毫無生命的果實。我们也当省察自己的生命,是否能结出果子来,给主享用?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15:5)。要想结果子,必须常常住在基督里面。
主在洁净圣殿时,说他的殿要称为万民祷告的殿,然而犹太人却使它成为贼窝。
「祷告的殿」是与神交通、让神得着荣耀的地方;「贼窝」是窃取神的利益、使神不得安宁之处。这给我们何等重要的提醒!我们信徒既然成了主属灵的殿,就不该再让世上的财利来充满,成为贼窝;而是应常常向主祷告,与主交通。让我们常常记得主的这句话,愿我们的教会成为祷告的殿,成为主的家,使主心意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