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读经概要
4月10日
士师记3-5章;路加福音11:33-54
士师记3章 前三位士师
从3章7节开始,进入本书的主体部分,记载神兴起13位士师施行拯救的过程。
本章记载前三位士师的英勇事迹。1.俄陀聂:神兴起他为以色列争战,拯救百姓脱离美索不达米亚王的手。 2.以笏: 神用他拯救以色列,脱离摩押王的手。 3.珊迦:神使用他勇敢地击杀非利士人。
每一位士师被兴起,都是在重复一次拯救的模式。
首先,以色列人悖逆神。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
以色列人刚刚进入迦南地,很快就忘记了神,拜起了外邦的偶像。果然如摩西所预言的:“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申31:29)
忘记神和拜偶像是连在一起的。
今天,许多基督徒为生活忙碌,常常「忘记耶和华」。一旦忘记神,就一定会把神以外的事物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当作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在拜偶像了。主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太6:24)。
接着,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萨田八年。
「耶和华的怒气」是出于祂对百姓坚定不移的爱,因为「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来十二8)。神管教百姓的目的,是要打碎偶像,使人在绝望中回转:「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来十二10)。
神对百姓的第一次管教,使用了远方的仇敌:从千里之外来的「美索不达米亚王」。此地远离迦南,谁都想不到以色列的麻烦会来自如此遥远的国家,由此更加显明这其中有神的手。
第三,百姓呼求神。百姓起先还不以为然,忍受了八年才呼求神。这些人在顺境中呼求诸巴力和亚舍拉,在患难中才呼求耶和华。许多基督徒就是这样,平时不爱与神说话,及至大难临头,就迫切呼求神。
第四,神兴起士师拯救百姓。第一个士师是俄陀聂。
「俄陀聂」的意思是「神的狮子」,他是犹大支派迦勒的侄子,作士师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七十多岁,但却是相对最理想的一位士师。士师记所记载的士师都有各种软弱或缺欠,并且一代不如一代。神借着这些士师让我们看见:人并没有办法靠着自己得拯救,真正的拯救者不是士师,而是神自己;百姓的得救不在乎士师,而在乎「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
百姓的第一次悖逆,是在被管教「八年」之后,才走投无路地「呼求耶和华」。但神却一点都没有耽延,立刻「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并且让百姓享受「国中太平四十年」(11节),也就是一个世代。这个循环模式在士师记中将重复七次,显明了神「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十三4)的信实与慈爱。
过了一个世代,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神对百姓的第二次管教,使用了近处的「摩押王伊矶伦」(12节)、「亚扪人和亚玛力人」(13节),主要受威胁的是便雅悯和以法莲支派。
百姓的第一次悖逆,被管教「八年」,第二次被管教十八年。
百姓呼求神,神就兴起便雅悯人以笏拯救他们。便雅悯的意思是右手之子。而以笏是左撇子。当「右手之子」都不肯顺服神的时候,神就从左撇子中兴起拯救者。
经文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以笏刺杀摩押王伊矶伦的过程。从中看到神赐给以笏智慧和勇气,怀揣一颗火热牺牲的心深入虎穴拯救同胞脱离仇敌。
虽然百姓顽梗悖逆,神却用更大的怜悯和恩典来挽回他们,让百姓享受「国中太平八十年」,也就是两个世代。
以笏之后,神又兴起珊迦拯救百姓脱离非利士人的手。他使用的是最简单的武器——赶牛的棍子,却完成了艰巨的任务。武器再弱也没关系,只要神愿意使用,赶牛的棍子比歌利亚的刀更管用。神有时选择用我们意想不到的工具来做工, 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哥林多后书 4: 7)。
士师记4章 女士师底波拉
以色列人过了八十年的太平日子之后,「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这次神对百姓的管教,使用了本地的仇敌:死灰复燃的「迦南王耶宾」,主要受威胁的是北方的各支派。「耶宾」是迦南王的头衔而不是名字。在约书亚记11章,约书亚已经击杀了一个“耶宾”。现在新的耶宾带着「铁车」又回来了,「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欺压的时间更长了。
这次神兴起的是一位女士师。当以色列的男人都不肯顺服神的时候,神就从姊妹中兴起底波拉作拯救。「底波拉」(4节)这名字的意思是「蜜蜂」,她是米利暗之后的第二位女先知,也是唯一的女士师。
底波拉住在南方便雅悯支派。神没有从北方受欺压的支派兴起士师,却从南方兴起女士师,这正是鞭策那些软弱、甘受欺压的弟兄。但是,正因为底波拉是神的先知,所以更明白神的心意是要恢复弟兄应该担当的责任,因此,她用神的话语来激励北方的弟兄巴拉起来,为神争战。
虽然巴拉缺乏信心,对底波拉说:「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但神还是乐意使用巴拉这样软弱的人,神知道人的「不能」,所以神的呼召必然伴随着恩典和能力的供应,祂借着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
“一个妇人”指的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根据士师记1:16,「基尼人」原来是住在南方的犹大支派中。基尼人希百后来搬到了北方,靠近基低斯居住。基低斯就是巴拉所住的城市。
虽然百姓悖逆神,但是神的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做工,甚至在百姓「呼求耶和华」(3节)之前,就早已预备好了对付仇敌的器皿——带领「基尼人希百」从南方搬家到北方。
底波拉也知道神必让百姓得胜,但她却没有越过神的安排亲自上阵,而是吩咐巴拉:「你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将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14节),用神的话语来坚定弟兄的信心。底波拉最大的成功不是争战得胜,而是建立了巴拉,帮助巴拉顺服了神。
底波拉说:「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无论做何事,只要有神在前头行,既然在他引领下尽我们的本份,就应当放心。
虽然迦南人的铁车在平原有优势,但是神使他们全军溃乱,被巴拉杀败;只剩下将军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
西西拉「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神的安排。雅亿出来迎接他。西西拉以为进入了避难所,事实上却进入了网罗。神要藉着雅亿的手在西西拉身上执行审判。
一个「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的人,竟然死在一个普通的妇女之手。这再次彰显神自己的荣耀!
虽然巴拉一开始软弱、犹豫,所以没能得着亲手消灭西西拉的荣耀;但他顺服了神的呼召,因此,圣灵在希伯来书将巴拉列入信心名人榜(来11:32)。
士师记5章 兴起!兴起!
本章是一首凯歌,也是士师时代唯一保存下来的诗歌。本诗应该是由底波拉所写,但她添加了巴拉的名字。这首诗洋溢着对神的赞美和信靠,同时也在呼吁神的百姓要回应神的呼召,“兴起,兴起”!
2节,因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
9节,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也甘心牺牲自己。
神常在时代中兴起人来完成祂的旨意,祂呼召人来与祂同工,需要有人站出来,并且甘心牺牲自己。
每一个士师都是神呼召出来的人。
在普遍软弱的时代,“以色列的官长停职”,然而,底波拉被神兴起,勇敢承担使命,“作以色列的母”。
巴拉,虽起初犹豫,但最后也愿意跟随神。
神不但兴起领袖,也呼召更多的人站出来,一同跟随神,掳掠仇敌。
15节,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
18节,西布伦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
这三个支派是积极响应时代的需要,与神的百姓一同争战。
然而,流便、但、亚设支派的人却享受着田园之乐,对同胞漠不关心。
神问他们:“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
当神率领士兵奋勇杀敌时,在“壮马驰驱,踢跳,奔腾”的时候,在“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时,神要咒诅那些只顾自己,不来帮助耶和华的居民。
神却要大大祝福像雅亿那样的勇敢的妇人,她要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
弟兄姊妹,你是否听见神的呼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神每天都在呼召我们的灵要兴起,胜过肉体的软弱,再一次把自己献给神,为基督而活。如大卫勉励自己说:“我的灵啊,你当醒起!琴瑟啊,你们当醒起!我自己要极早醒起!”(诗57:8)
最后是一个祝福的祷告:
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
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
路加福音11:33-54 主责备假冒为善之人
主耶稣被法利赛人邀请参加筵席。法利赛人诧异耶稣饭前没洗手。主藉此机会揭露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假冒为善,热衷于外表的繁文缛节,内心却是污秽的。
他们本末倒置,把香料和蔬菜献上十分之一,却忽视了公义和对神的爱。
他们爱慕虚荣,喜爱听人的称赞,却不愿讨神的喜悦。
他们不思悔改,一边修造先知的坟墓,一边继续迫害先知。
他们阻挡真理,「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真正的知识是认识耶稣就是基督,唯独耶稣是救主,罪人因信耶稣就可得赦免,进入天国。然而,许多所谓圣经学者把耶稣的福音从圣经中拿掉,使人陷在黑暗里。若人的眼睛看不见耶稣,就要落在黑暗里,那黑暗是何等大!唯有耶稣是光,照亮人的黑暗。
因此,我们也当自己省察,看我们里面是否有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