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读经概要

4月11日

士师记6-8章;路加福音12:1-34

 

士师记6章 基甸的信心之路

 一个世代过去了,时间再次冲淡了人的记忆,「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因此神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中七年。
米甸人极其残暴,像蝗虫般地毁坏庄稼,抢夺牛羊,使以色列人贫穷困苦,只能躲藏在山洞中求生。

 

以色列人因痛苦呼求神。神怜悯他们,但神没有立刻施行拯救,而是先差遣一位先知提醒他们——拯救的关键在于悔改,而不是单单求脱离苦难。

神的使者向基甸显现,称他为“大能的勇士”,并告诉他:“耶和华与你同在!”
而那时的基甸正在酒醡里打麦子。

打麦子通常是在平坦宽敞的禾场上进行。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收成可能也不多,所以只敢躲在狭窄的「酒醡」里打麦子。因此,基甸一出场,就不是一个「大能的勇士」(12节)的形象,但神的目光超越了人的软弱,看到他未来在信心中被塑造的样式。

基甸向神提出质疑:“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为何遭遇这一切事呢?”

基甸的语气里带着讽刺,他说出了一半的事实,却没有说出另一半的事实,就是先知责备的:「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10节)。当我们落到属灵的黑暗里时,遇到难处也会象基甸一样,第一反应就是怨天尤人,抱怨神「丢弃我们」(13节),而不是省察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

神并未责备他,而是坚定地应许:“我必与你同在!”

基甸求神赐下印证,神悦纳了他的祭物,以火焰从磐石中燃起。基甸因此确认,这位向他说话的是耶和华。

基甸认出神以后,第一反应不是哈利路亚赞美神,而是惊呼「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22节)。因为基甸知道神是可畏的,「人见神的面不能存活」(出三十三20)。但神却用恩典挪走了他心里的惧怕,使他心里重新有了平安(23节)。人只有认识神的可畏,才能有真正的平安。

于是,基甸筑了一座坛叫「耶和华沙龙」(24节),就是耶和华赐平安。基甸在神面前恢复了平安,神的百姓也将在神面前恢复平安,这是神拯救的开始。

 

神给基甸的第一个任务,不是立刻去打败米甸人,而是拆毁自己父家中的偶像。

真正的属灵争战,首先是从自己家中、自己心中开始。

基甸因为惧怕,不敢白天行动,只能在夜间去拆偶像坛。但基甸终于迈出了信心的第一步。

神也藉此改变他的父亲约阿施,使他看穿了巴力的虚假:一个不能救自己的神,并不值得去敬拜。因此,约阿施在众人面前竟然比基甸还勇敢。而众人也一下明白过来,回转归向神(34节),成为「耶和华沙龙」(24节)的开始。

当米甸人再度聚集来侵略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基甸吹角召集百姓跟随。

一切属灵的成就,都必须是圣灵的工作。
不是靠势力,不是靠才能,乃是靠神的灵才能成事。(亚4:6)

基甸并不是天生的领袖,当发现这么多人出来跟随的时候,心中一下就没有了底气。于是,基甸连续两天以羊毛试验求神显明证据。神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要求,两次显明了凭据。

感谢神,祂体恤我们的软弱,理解我们信心的不足。
只要我们愿意真诚地寻求,祂必不轻看我们微小的信心。

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经历神的信实中慢慢增长起来的。

 

士师记7章 三百勇士

 

在人的眼中,“人多势众”几乎就是胜利的保证。
但神却要基甸主动削减兵力,直到只剩下区区三百人!
为什么神要这样做?
神却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自夸,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7:2)

 

人天然喜欢依靠自己,倚靠可见的力量,容易在得胜之后归荣耀给自己。
而神要我们认识:得胜全是出于祂,不是凭自己一丁点儿的能力。

神吩咐基甸宣告:“凡惧怕胆怯的,可以回去。”
结果有两万二千人离开,只剩一万人。
神宁可用少数刚强信靠祂的人,而不要一群摇摆不定的跟随者。

 

神又吩咐基甸带剩下的一万人到水边测试。
那些用手捧水喝、警醒观察四周的人被选上——只剩下三百人。

属灵争战不仅需要勇敢,更需要警醒。

弟兄姊妹,神在筛选祂的器皿。今天,我们是否是少数中警醒而勇敢的那一群?

虽然基甸的信心逐渐在成长,但还是有惧怕。神说:“倘若你怕下去,就带着你的仆人普拉下去。”神就借着仇敌的口向基甸说话,“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基甸里面就得着了坚固。

基甸就在半夜三更交更的时候发动进攻。
三队人一起吹角、打破瓶子、举起火把,大声呼喊:“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这种突如其来的声音与景象,使米甸人以为大军来袭,慌乱中自相残杀。

基甸吹角召集了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人,他们一同追赶米甸人。

基甸又打发人通知以法莲人,拦截米甸人的逃路。
以法莲人就擒拿了米甸的两个首领,并将首级送到基甸那里。

本章是大大得胜的一章,但应当把一切的荣耀归于神!

 

士师记8章 得胜之后仍要警醒

 

本章记载了基甸带领以色列人彻底击败米甸人的过程,以及胜利之后所发生的事件。揭露出基甸在属灵高峰之后的软弱与堕落。

以法莲人因未被早早召集而心生不满,与基甸争吵。基甸以柔和的回答平息了纷争。他称赞以法莲人在约旦河处捉拿敌人首领的功劳,自谦自己所作的不过小事。

弟兄姊妹,这是属灵的智慧。

在服事中,我们难免遇到误会、批评,甚至嫉妒。但基督徒不应凭血气反应,而要以温柔和敬畏的心回应。

在教会里,在家庭中,在同工之间,柔和的回答往往胜过激烈的争辩。
让我们学习「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以弗所书4:2)

基甸和三百人,虽然疲乏,圣经说:“却仍追赶。”
在战斗途中,他们求疏割和毗努伊勒的人支援,却被冷漠地拒绝。但基甸没有因此气馁,也没有停止前进。他继续追赶敌军,直到完全得胜。

疲乏时,仍然追赶;受挫时,仍然前行——这是属灵勇士的心志。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希伯来书10:35)

基甸战胜米甸之后,以色列人请求基甸做他们的王,基甸表面推辞,说:“耶和华要管理你们。”
但接下来,他却收取金耳环,制作以弗得,并放在自己家乡,成为众人拜偶像的对象。

弟兄姊妹,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属灵的骄傲常常是隐秘的:嘴上说归荣耀给神,心里却暗暗享受人的尊崇;
表面推辞,实质上却在建立自己的王国。

真正的谦卑,是从心里把荣耀完全归给神。属灵的领袖不是引人归向自己,而是引人归向基督。

战场上的争战结束了,但日常生命中的争战却是一生之久。基甸在战场上得胜了,回去「住在自己家里」(29节),却在富足的环境中失败了。「他有许多的妻」(30节),「七十个亲生的儿子」(30节),都表明他实际上享受了王的特权。

弟兄姊妹,我们属灵生命不仅需要在争战中得胜,更要在得胜后持续警醒,持守忠心。

属灵的生命,不是打赢一场仗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每天都需要警醒,每天都需要回到神面前,常常记念神的恩典,紧紧跟随神,直到见主面。

路加福音12:1-34 真正的财富在哪里?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焦虑的世界里,主耶稣呼召我们,不要被外在虚假的宗教生活、物质的诱惑和生活的忧虑捆绑,而要专心寻求天国的真实财富。

经文一开始,主耶稣面对成千上万的人群,开口第一句就是:“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
弟兄姊妹,属灵生命最大的危机,不是外面的敌人,而是内心的伪善。
在别人面前装作敬虔,在神面前却是虚伪,这样的生命迟早会被显露。
主耶稣警告说:“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接着,主耶稣劝勉门徒,不要怕那些只能杀身体、却不能杀灵魂的人;
真正该敬畏的,是那位掌管生命与永恒的神。

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压力,让人害怕:怕人的眼光,怕失去机会,怕被孤立,怕遭逼迫。
但主耶稣告诉我们:神看顾麻雀,连我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我们在祂眼中何等宝贵!

所以,面对逼迫或环境的压力,让我们相信「若是神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8:31)

这时,有人对主耶稣说:“请你吩咐我的兄弟和我分家业。”
主拒绝介入他们的家事,责备他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今天,许多世人认为教会的使命是劝人向善、让世界能变得更好,有些信徒以为教会的作用是互相帮助、为自己的难处祷告。但主耶稣的回答却让他们失望了。因为主耶稣来到地上的原因,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而教会的使命,单单是呼召人信靠和跟从这位救主。

并且,主指出更深的属灵问题:贪心。
祂讲了一个比喻,说到一个财主,积蓄了很多粮食,自以为可以安享人生,结果神却在那夜要取他的性命。

主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若我们把安全感放在今生的财富上,最终在永恒里将一无所获。

最后,主耶稣特别劝勉门徒,不要为吃什么、穿什么忧虑。
主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又说:“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弟兄姊妹,这是多么宝贵的应许!
世界叫人焦虑,叫人拼命抓取;
但神叫我们放手交托,单单寻求祂的国和祂的义,
其他一切,祂必按着祂的丰富和慈爱加给我们。

Previous
Previous

4月12日 读经概要

Next
Next

4月10日 读经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