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 读经概要
4月5日
约书亚17-18章;路加福音9:51-62
约书亚记17章 自己去开拓吧!
本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约瑟的子孙玛拿西支派得地为业(1-13节);
第二部分是约瑟子孙向约书亚要求更多产业(14-18节)。
虽然雅各预言约瑟的次子以法莲比玛拿西更大(创四十八19),但以法莲支派只是影响力更大,玛拿西作为「约瑟的长子」(1节),仍然分得两分产业,在约旦河西和河东都有土地。
河东的「基列和巴珊」(5节)两分地给了玛吉和睚珥两个宗族(申三14-15),河西「还有十分地」(5节),可能给了五个男丁的宗族(2节)和西罗非哈五个女儿的宗族(3节)。
玛拿西和以法莲一样,没有赶出境内的迦南人,而是使他们作苦工。这是贪图眼前利益的做法,既违背了耶和华神的命令,也给后代留下无穷后患。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不满,说: “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仅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吗?”( 14 下)其实他们的土地是迦南最大、也是最肥沃的地段
或许他们也有一种特权意识,看自己高于其他支派,因为约书亚也是约瑟的子孙,他们想要利用约书亚的地位要求更多土地。
但约书亚没有迁就他们。约书亚的回答是:既然你们蒙神「赐福」而「族大人多」(14节),就应该善用已有的恩典,赶走「比利洗人、利乏音人」(15),「在树林中砍伐树木」(15),而不是要求更多现成的城邑。“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约瑟的子孙在恩典中却没有感恩的心,不愿意付代价开拓山地,只想捡现成的城邑。人若没有感恩知足的心,只盯着没得到的恩典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和爱发怨言,失去了平安和喜乐。
神把足够的产业赐给了约瑟的子孙,但他们不愿意开拓,不努力去争取,只想轻松的拥有它。这是与迦勒的见证完全相反的。犹大支派八十五岁的迦勒凭着信心争取最危险的希伯仑(十四6-15),约瑟的子孙却只想坐享其成。
弟兄姊妹,今天神也要藉着约书亚对新约教会说:我把万民当产业赐给你们了,所以,你们要去(太 28:19)使万民作门徒。“去开拓吧!”庄稼已经熟了,要收的庄稼多,但做工的人少,我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约书亚18章 不要耽延!
本章一开始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以色列人把会幕迁移到了示罗。示罗处于迦南地中心。在旷野的时候,会幕跟着云柱火柱的引导到处移动。渡过约旦河后,会幕立在吉甲。现在迁移到了示罗,就一直在那里,直到以利的时代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撒上四4)。以后,会幕先后设立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基遍(王上三4),一直到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取代会幕。会幕、圣殿都是代表神的同在,是以色列人集体敬拜神的地方。今天,神通过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在,我们是在基督里敬拜神。
从13章开始分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个支派分到了产业。但还剩下的七个支派,他们似乎满足于住在会幕周围,因而不积极去得地为业。在此约书亚激发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不应停滞不前。“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也是否耽延不去占领耶和华神赐给我们的产业?其实我们也没有两样。主不是已经下令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 16:15)”吗?我们周边还有那么多的未信主的人。“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这句话,其实是对我们说的。
我们也常常像这七个支派一样,在难处中会抓紧神,一旦生活安逸,就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因此,圣灵也会借着各样的方法,催促我们不要停留于次好,而是要得基督里上好的应许。
神透过这些话语不断地督促我们要殷勤做工,不可懒惰,要常常祷告,竭力追求。我们不要仅仅读过就忘记,而是要行出来。
路加福音9:51-62 主耶稣定意走向十字架
首先,我们读到“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51)。
我们的主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苦难:背叛、不公的审判、讥笑、鞭打、荆棘冠冕、唾骂、钉子、枪刺,以及在十字架上的极大痛苦——这一切,无疑都像一幅清晰的画面展现在祂眼前。
但祂从未在所承担的使命上动摇片刻。祂定意要付上代价救赎我们,甘愿作为我们的替罪羔羊。祂全心全意地渴望为我们成就救恩。因此,“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12:2)
让我们永远感谢神,赐给我们这样一位宝贵的救主!
让我们努力祷告,求主使我们效法主耶稣。像祂一样,只要神的呼召明确,我们就愿意去任何地方,坚定地去完成我们的使命。
第二,我们注意两位使徒雅各和约翰的不寻常的举动。有一个撒玛利亚的村庄拒绝接待我们的主,随后二位使徒提出了一个奇特的建议:“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吗?”
可能他们还沉浸在登山变相的兴奋中,想到了那位烈火先知以利亚的事迹。以利亚曾求神从天上降火烧灭亚哈王的军兵(王下一10-12)。此时,雅各约翰也为基督的荣耀大发热心,希望神降火烧灭这个村庄的人。主立即责备他们:“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使徒保罗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此时,雅各约翰完全不懂基督的心。主耶稣第一次来是为了拯救人,而不是施行审判。
教会历史上以宗教名义发动的战争与迫害,与基督的心意背道而驰。无数人因信仰被处死——都是打着基督的名义。而那些杀人的,竟以为自己是在事奉神!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对福音精神和基督心意的极大无知。
求主将他那颗爱人灵魂的心赐给我们!
第三,主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遇到的这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不专心跟从主的态度。
第一种是主动要求跟从主的,对主说「祢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祢」(57节),但却不明白代价是什么。主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8节)。
许多人开始信仰生活时充满热情和火热,但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起初的爱心,重新回到世界。他们喜欢基督徒的新“军装”、入伍奖金和士兵的称号,但他们从未认真思考过作为基督精兵需要守望、争战、受伤和经历冲突。如果我们不准备与基督一同受苦,就不该期望将来与他一同得荣耀。
第二种是被主呼召的人,但却在十字架面前退缩了,请求「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59节),意思是先回去为父亲养老送终,然后再来跟从主。但主耶稣却回应他:「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60节)。人若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当对前途产生迷茫和畏惧时,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更紧地抓牢主,而不是退后、停下。因为退后的人很难再回来,等候埋葬死人的最终也会成为死人。
第三种是心持两意的人。这种人也愿意跟从主,但却先提条件:「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61节)。主提醒他:「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62节)。人若跟从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就应当「定意向耶路撒冷去」(51节),不要再回头看世界(创十九26)。因为「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25节)?瞻前顾后、不冷不热的跟从都是出于肉体,所以「不配进神的国」。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的这些话,目的不是要吓退我们,而是要我们谨慎、谦卑,并多多祈求神的恩典。我们都是软弱的,若不是主的恩典,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跟从主。因此,我们应当更多的祷告,亲近主,从他支取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