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 A. N.

2月25日 讀經概要

2月25日

诗篇90篇

10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12 求祢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在这仅存的年间,让我们天天亲近主,警醒祷告,紧紧跟随主的脚踪,直到见他的面!

民数记7章;可7:1-23

民数记7章的主题是以色列各族长的奉献。

首先,从时间来看,本章应该是接续《出埃及记》40章,在出埃及第二年的正月份,摩西立起会幕那一天,各族的首领前来奉献礼物,之后连续十二天,每一天有一个支派奉献。

 会幕是神荣耀同在的记号,会幕一立起,神的荣光就充满了会幕。“当天以色列的众旨领,就是各族的族长,都来奉献。”他们因着神荣耀的彰显,把他们里面所受的感动化为行动,“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华面前。”其实神并没有吩咐他们要奉献,是他们自己主动的奉献。以色列的首领看到了会幕的需要,就一同商议好奉献车和牛,用来搬运会幕。

请留意,他们总共奉献了6辆车和12头牛,给了革顺族和米拉利族所用,但没有给哥辖族。为什么?因为哥辖族的工作是抬圣所中的器皿,这些圣物不能用牛车拉,只能用肩抬。

当首领作了上述奉献以后,神吩咐他们再为祭坛作奉献,每天一个首领来奉献,连续十二天。

他们所奉献的礼物包括:一个银盘子、一个银碗、一个金盂,都按圣所的平,分别盛满了调油的细面和香,还有燔祭、赎罪祭、平安祭使用的祭牲。

神为何要他们连续十二天作奉献呢?我们知道,献祭是预表着基督的牺牲,神借着献祭来教导以色列人认识神的赦罪之恩,仰望神所赐的基督。因此,神用十二天的时间,来重复教导以色列人这个宝贵真理。神并不是喜悦这些礼物本身,神所喜悦的乃是这些祭物所预表的基督,就是神的儿子的牺牲。“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来10:5)

 

另外,摩西使用了超长的篇幅,十二次重复记录了详细的奉献清单,这是表明神悦纳和记念每个人甘心奉献的心!

在本章结尾,奉献的结果是神在会幕中向摩西说话,表明神的心意满足之后,就带来了神与人更深的交通。

从篇幅上看,本章是圣经中最长的经文之一,仅次于诗篇119篇。诗篇119篇主题是爱慕耶和华的律法。这两篇最长的篇章彼此呼应似乎也在表明爱慕神的话语和甘心奉献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若过一个奉献的人生,神也会清楚向我们说话。如主耶稣所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

可7:1-23

主题是:真正的洁净和真正的敬虔。

在这里法利赛人和文士责怪主耶稣的门徒饭前没洗手。 饭前洗手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这些法利赛人其实关注的不是清洁与卫生,而是『古人的遗传』。但主耶稣揭露了他们的假冒为善:他们用嘴唇亲近神,心却是远离神;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是装满了污秽。

这让我们看到,在主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人的信仰光景变得非常凄惨衰败。我们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一再看到,神通过神迹、律法、献祭不断的教导以色列人要认识耶和华神,神是圣洁公义,又有恩典和怜悯的;也教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需要祭物的血来洁净。

可是,后来的以色列人只看到外在的礼仪,看不到神的心意。换句话说,他们不认识耶和华神,他们只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3:5)。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今天的敬拜。我们不是习惯性地去参加教会活动,而是要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中与神会面,被基督的爱激励着去敬拜,去服侍。

也让我们小心,不要像法利赛人一样给神的话增添、删减或修改。“饭前必须洗手”并不是神的命令,而是犹太人发明的规条。孝敬父母是神的诫命,他们却对其进行了修改。神的话语是我们信仰的唯一最高的权威。任何人的意见都不能被高举与神的话语同等。

在这一段里面,主耶稣也教导我们,人心是污秽和不洁的源头。人经常把罪恶归咎于外在的环境,或是魔鬼。主耶稣却揭露了人心中藏着的许多罪恶。「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 」

读到这里,我们要谦卑省察自己的心,为自己的心守望祷告,求主保守我们的心!

同时,我们更应该感恩。那位揭露我们人心的主,也是为我们的罪上十字架的主。他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我们心中的诸多的罪恶!他又差遣圣灵来更新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

所以,无论我们得救年日多长,事奉主有多久,千万不要把恶念头当作平常,败坏自己; 相反,要常常思想真实、可敬、公义、清洁、可爱的事情(腓四 8)。 而最重要的是不可让自己的心远离主,应借着不住的祷告,顺服圣灵的光照,让圣灵治死肉体的恶行,经历基督完全的救恩。

Read More
A. N. A. N.

2月24日 讀經概要

2月24日

民数记5-6章;可6:30-56

民数记5章 主题是洁净神的军队。

在前四章,神已经吩咐百姓数点人数、安营,在事奉配搭上作好了安排,百姓已经整装待发。但在出发之前,神还要洁净祂的百姓,将他们分别为圣。因为他们是「耶和华的军队」,不但要各就各位、各尽其职,还应当在神面前维持分别为圣的地位,才能与神、与人「合而为一」,保持属灵争战的能力。

要保持属灵战斗力,第一要保持营地的洁净。神三次强调要使不洁净的人「出」到营外,因为「这营是神所住的」。人若沾染污秽,神就不能与他们同在,他们失去了得胜的保障。

有三种不洁净的人必须「出到营外去」:「长大麻风的,患漏症的,并因死尸不洁净的」

「大麻风」代表罪的污染,「漏症」代表生命的流失,「因死尸不洁净」代表沾染死亡的气息。神的性情是圣洁、丰盛、没有死亡的,因此,在神所住的营里不能有罪的影响和生命的流失,也不能接触死亡。我们如果不肯对付自己的罪,任凭生命白白地流失、枯干,毫不介意接触带着死亡气息的事物,就不能成为耶和华的军队。

「耶和华的军队」要分别为圣、维持属灵的战斗力,第二要洁净人际关系,使弟兄能合一。任何彼此亏负的事情都会影响弟兄的「和睦同居」,因此,有了亏欠就要及时对付,堵住破口。在神的救赎计划里,祂所要得着的是一支合一的「耶和华的军队」(出十二41),一个同心的「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一个完整的「基督的身体」教会(弗四12)。

要彻底除掉亏欠,不能简单地说声对不起,而是要向受害者「如数赔还」,并且还要「另外加上五分之一」来对付自己,更要向神献上赎愆祭认罪。这样才能堵住破口,恢复属灵的战斗力。「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3-24)。

「耶和华的军队」要分别为圣、维持属灵的战斗力,第三要洁净婚姻生活,使夫妻能合一。神百姓的婚姻应当显明神与以色列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能让任何的不贞或嫉妒,在家庭中给仇敌留出破口,亏缺神的见证。

如果丈夫心里怀疑妻子不贞,就要带妻子到祭司那里,寻求神的判断。妇人通过喝下咒诅的苦水来显明自己是否清白。这就是「疑恨的条例」。这是表明神要亲自管理百姓的婚姻关系,让祂的军队里没有家庭的破口。

让我们想想这个条例实际带来的效果如何。

首先,会阻止人犯奸淫。就算是偷偷犯奸淫,瞒得过人,也瞒不过神。若真的犯了奸淫,怎敢在祭司面前发誓否认自己的罪呢?这样,就使人心里产生惧怕,不敢违背神的诫命。

其次,保护贞洁妇女的名声。如果丈夫无故的怀疑妻子,经过在祭司面前的试验,证明妻子的清白,就消除了背后的猜疑。

 

民数记6章

主题是拿细耳人的奉献和神的祝福。

拿细耳的意思是分别出来、奉献给神。拿细耳人就是指在一段时间或终生把自己分别为圣、专心事奉神的人。

我们知道,只有利未人才可以在会幕事奉,只有亚伦的子孙才可以担任祭司。但任何以色列人都可以奉献自己做「拿细耳人」。

作拿细耳人的要求包括:

(1)不可喝清酒浓酒,以及葡萄所制的一切,表明许愿归神的人不可体贴肉体,放纵情欲,贪求今生的享乐。

(2)不可剃头发,头发是神赐生命能力和尊荣的象征,拿细耳人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头上。

(3)不可接触死尸,远离世俗,专心跟主,以神国的事为念(路 9:60)。拿细耳人圣洁的标准,超过一般的祭司利未人,接近大祭司圣洁的程度(利 21:10-12)。

那么拿细耳人的职责是什么?其实他们没有具体的“任务”,但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属灵的使命,

全然奉献的榜样。拿细耳人以极为严格的生活方式展示对上帝的委身,成为社区中敬虔与顺服的榜样。有些拿细耳人可能在特别的时期为特殊的属灵任务而分别出来。例如,士师参孙就是上帝为拯救以色列人而设立的终身拿细耳人。他们也给社区带来属灵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圣洁生活,提醒人们要分别为圣归给神。他们也会在社区中担任代祷、属灵教导的角色。

圣经中的著名拿细耳人有参孙,撒母耳和施洗约翰。

我们作为新约的信徒,都应当作拿细耳人,「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十二1),分别为圣事奉神。

可是,今天教会里最缺乏的就是真正的拿细耳人。你是否愿意立志加入拿细耳的行列?

讲完拿细耳人的条例以后,神便吩咐亚伦和他儿子为以色列人祝福。这是表明,以色列人无论男女,肯离俗归神,分别为圣事奉神,神的祝福便临到全以色列家。 基督为天上的大祭司,也必因我们圣洁的事奉赐福给他的教会,赐永远的平安与我们!

在这里也把这个祝福送给弟兄姊妹: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可6:30-56

这一部分的经文,记载主对众人的怜悯:

主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30~44 节) ──祂怜悯没有牧人的羊;

主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45~52 节)──祂怜悯逆风中摇橹甚苦的门徒;

主在革尼撒勒地方医治病人(53~56 节)──祂怜悯有病的人。

同时我们特别留意看到主对门徒的训练。

在他们传道回来以后,主训练他们学习休息;

在他们面对众人极大的需求时,主训练他们学习依靠主的供应,经历主的大能;

在他们面对艰难的环境时,主训练他们放心交托,经历主所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

『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祂』。 门徒所作的是可喜乐的事。 这时他们也许十分兴奋,急着与主耶稣分享他们所作的事、所传的道。 然而主却选择带领门徒暗暗的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 因为祂知道这些人疲倦了,于是祂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 (31 节)。 主这样作,是使他们得安息。与主同在的休息,不但使我们得着甜美的安息,并且使我们重新得力。我们事奉主,殷勤作工固然要紧,但也不可忽略与主一同去「歇一歇」。所以,我们应学习在百忙中,还能常常回到主的面前,与主同享安息。

Read More
A. N. A. N.

2月23日 讀經概要

2月23日

最近發現堅持每天按著進度讀經的人變少了。看來,要走出埃及進入迦南,的確不容易。想想以色列人當時在曠野,要面對的困難有多大。我們現在只是每天讀他們的旅程,都覺得很難堅持。所以,我們真的不比以色列人強啊。我們都是軟弱的人,求主加添我們力量,否則我們也走不出曠野。

我們昨天讀了《民數記》1-2章,以色列人還處於預備階段,還在西奈山下,真正進軍迦南的旅程還沒開始。一直要等到10章11節,以色列人才拔營,離開西奈山。
由此可見,神非常看重預備工作!在出埃及記領受律法、建立會幕,在利未記學習獻祭和聖潔生活,在民數記前面10章數點軍隊,整裝待發。只有做完了這一切的準備,神才吩咐他們前行。

教會裡的服事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熱心就開始服事,一定要接受足夠的裝備和訓練,真正明白神的心意後,才能按照神的要求服事,蒙神的悅納。


民數記3-4章;可6:1-29

民數記3-4章,主要記載利未支派的人數和職責。

在1-2章裡面,沒有數算利未支派的人數,沒有提到他們安營的位置。在3-4章,就要對利未支派進行詳細的安排。

在3章,首先提到亞倫兒子。亞倫本來有四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都是受膏的祭司。其中,拿答、亞比戶曾隨摩西、亞倫,並七十個長老上過神的山,見過神的榮耀(出24:1-11)。神的盼望和重任在他們身上。可是,他們竟藐視神恩,違命獻上凡火,以致遭神烈怒,死在神前。
「神在親近他的人中要顯為聖」,這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因此,剩下以利亞撒和以他瑪接續供祭司職任。可想而知,他們會多麼地謹慎遵守神的吩咐。

接下來,神特別設立利未支派的職責。利未支派最重要的使命是**「代替以色列頭生的」**。第12節,神說:「我從以色列人中揀選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利未人要歸我。」

這裡面包含著兩個代替:利未人代替以色列所有頭生的,以色列人頭生的代替全體以色列人。

簡言之,利未人就代替全體以色列人歸於神。利未人的服事,就代表了全體以色列人的服事。

神提醒以色列人,當逾越節那晚,神擊殺了埃及所有頭生的,卻因著羔羊的血赦免了以色列人頭生的,所以,以色列人頭生的理所當然地要歸耶和華為聖。 因此,是拯救在先,服事在後;恩典在先,律法在後。

神讓利未人來代替以色列人歸耶和華,就是要教導以色列人明白替代性救贖的恩典。這也是我們應該明白的。 是誰代替我們受死呢? 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既然基督替我們死,我們今天活著的就不再是我們自己,乃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加2:20)。


有人可能會問:神為何揀選利未支派?他們有什麼特別的長處嗎? 沒有。 不但沒有長處,相反,利未支派的祖先利未曾經在**「底拿事件」(創34章)**中做出了殘酷的行為,以至於沒能得到雅各的祝福,反倒受了咒詛(創49:6-7)。

因此,神揀選利未支派參與會幕的服事,只能是出於神白白的恩典。 正如保羅所說: 「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

後來,利未支派在**「金牛犢事件」**中也證明了他們的確是蒙恩的。利未子孫沒有跪拜金牛犢,並且,他們和摩西站在一起,替神執行審判,殺了拜金牛犢的三千人。這顯明了他們是歸耶和華為聖的。

曾經被咒詛的支派,後來蒙恩成了得到祝福的支派。 這就是福音的大能! 神的恩典改變了他們。


接著我們看到,利未支派的三個宗族:革順、哥轄、米拉利,安營在會幕的周圍。革順族在會幕西邊,

哥轄族在南邊,米拉利族在北邊。會幕的東邊是摩西、亞倫,和亞倫的兒子們。

這樣,以色列人營地的整體安排是: 會幕在中央, 緊挨著會幕的是利未支派, 最外面是其他的十二支派。


第三章最後又提到了替代的事情。 剛剛我們看到了,利未人要對等(一對一地)代替以色列人頭生的獻給耶和華。可是,這二者在人數上出現了差別,以色列人頭生的總數比利未人多出了273名。

這多出來的,誰來代替他們呢? 神的方法是: 讓全體以色列人為這多出來的人付贖金。顯然,神並不是需要這些錢,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再次教導以色列人替代性救贖的真理。這些贖金只是影子,預表著神的兒子基督為我們付出生命的贖價。


數記第4章

記載利未三個宗族的具體工作職責。

首先,神對所有服事的人員有年齡的限制,必須是30歲到50歲。神反覆強調這一點,表示參與服事的人必須具有擔當重任的能力,他們要身體健壯,靈魂興盛。

哥轄子孫的任務

哥轄子孫的任務是搬運至聖之物,即搬運會幕裡的約櫃、香壇、燈臺、陳設餅桌子等。
這看起來是最榮耀的工作,但神的要求也極其嚴格。神不許他們碰觸這些聖物。只能由亞倫的兒子進聖所包裹這些聖物,之後才交給哥轄子孫來抬。在亞倫子孫包裹聖物時,哥轄子孫絕對不可以觀看。

為什麼神要把聖物藏得那麼嚴實,不讓人隨便觀看呢? 這是要表明:人的罪攔阻了人與神的交通。只有到了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到來,至聖所的幔子才徹底打開,人才能坦然無懼進入至聖所。

革順子孫負責帳幕的幔子、帷子和門簾。米拉利子孫負責板、柱和座。

總共參與的人數竟有八千五百八十人之多!


本章讓我們看到,三批人所做的工作雖然不同,職事各有其範圍,但都是以「會幕為中心」。

從屬靈意義的觀點看:
在教會的服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不同的功用,但目的都是一樣:「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 4:12)

負責約櫃的哥轄子孫,不能輕看抬板和閂的米拉利子孫。 相反,負責底座的也不需要自卑,認為自己是無用的。會幕的底座缺少一個,會幕就不完全。若沒有「柱子」,蓋子要蓋在哪裡?若沒有蓋子,約櫃要放在哪裡呢?正如保羅說: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 哥林多前書 12:15-21

在教會裡面,我們都是因著主的恩典成為美好的同工,我們不可分門別類,總要彼此相顧,同心合意,完成神的託付。


馬可福音 6:1-29

這一部分包括三件事:

  1. 主耶穌在家鄉被厭棄

  2. 主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道

  3. 施洗約翰被希律殺害

主耶穌的家鄉是拿撒勒。那裡本來是無名鄉村,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村莊像拿撒勒人一樣擁有如此特權,

能夠在三十年的時間裡,與神的兒子同吃、同住。

可惜的是,他們竟然認不出神的兒子。他們只是憑著外貌認耶穌。錯失了多麼大的恩典!

其實,我們也無需為拿撒勒人感到驚奇。美國難道不是擁有許多屬靈的特權嗎?人們在這裡可以自由去教會聽道,敬拜神。可是,如今的美國人卻厭棄神的恩典。太容易獲得的恩典,反而不珍惜。

因為拿撒勒人不信,主耶穌就不得行什麼異能。可見,人的不信帶來多麼大的攔阻,能把主耶穌的恩典攔阻在外。 求主保守我們,除去我們裡面的不信!

主耶穌就詫異他們的不信。試問,主耶穌是否也詫異今天的世界對福音的反應?末日即將來臨,世人仍然沉迷罪中,不悔改信福音。這必定使主感到詫異!

主耶穌吩咐門徒傳道之前,也預先告訴他們,有人會接待他們,也會有人拒絕他們。

當想到連主耶穌自己都被人厭棄,門徒就能得到極大的安慰。

再看看,主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的遭遇:他忠心傳講神的道,勇敢指責人的罪。可是,他在地上的結局卻是:冤獄和暴死。這一方面是在預示著:主耶穌即將被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另一方面,也教導我們:真基督徒的福分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我們如果要想得人的稱讚,必定會失望!今生不是全部,將來神必按公義審判萬民。那充滿榮耀的日子在墳墓的那一頭,是我們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心裡也未曾想過的。正如保羅所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 哥林多後書 4:17


Read More
A. N. A. N.

2月22日 讀經概要

2月22日

民数记1-2章;可5:21-43

《民数记》简介

《民数记》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本书中有两次数点以色列人数,第一次是在西奈旷野(第一章),第二次是在摩押平原(26章)。但是本书的希伯来原文的名字是《在旷野》。“在旷野”这个名字更能概括本书的内容。本书所记载的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约40年的经历。从出埃及第二年2月1日起,一直到第40年11月1日为止。

在“创世记”的结尾,雅各的子孙七十人下到了埃及。在“出埃及记”,神带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到了西奈山,颁布律法,与他们立约,要使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在利未记,神从会幕中呼叫摩西,启示以色列人如何成为圣洁的国民。到了“民数记”,神就吩咐他们从西奈山出发,向着应许之地迦南地前进。民数记记载的就是走向迦南美地的旅程。

联系新约的圣徒,出埃及记讲的是得蒙救赎,利未记讲的是与神交通,民数记讲的就是圣徒要走的道路。

这条道路并不容易,充满着各样的挑战和试探。唯有凭着对神的信心才能胜过考验,最终进入迦南地。很可惜,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常常因为不信,发出怨言,甚至想要走回头路,重新回到埃及。因此,神向他们发怒。本来四十天就可以走完的路程,结果他们花了四十年在旷野漂流,以至于第一代以色列人几乎都倒闭在旷野,无法进入应许之地。

但神的应许没有改变,以后新的一代起来进入了迦南。

圣经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警戒我们什么呢?警戒我们不要学习以色列人不信从的样子。“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的样子跌倒了”(来4:11)

在民数记中,我们如何看到基督的影子呢?主在约翰福音第六章里说,“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6:49-50)在民数记,吗哪就是预表主的影子。在约翰福音第七章里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7:37)被击打流出活水的磐石也是预表基督。又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3:14-15),被举起的铜蛇也是预表基督。

本书大致可以分三部分:

一、旧的一代,从西乃山走到加低斯巴尼亚(一至十四)

二、过渡时期,在旷野飘流38年(十五至二十)

三、新的一代,加低斯至摩押平原(二十一至三十六)

民数记第一章:数点耶和华的军队

神吩咐说,“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 可见,这不是简单的人口普查,而是检验“耶和华的军队”,为要进军迦南地,需要军队来击退仇敌,征服应许之地。

弟兄姊妹,神期待我们都加入耶和华的军队,成为神的战士,“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弗6:11)并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弗4:13-14;提后2:3)。

在这里可以注意到的是,并没有笼统地直接说出总数,而是花去很大的篇幅,将每一个支派一一地讲述。这说明什么呢?被数点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神不会忽略任何一个人。

“利未人却没有按着支派数在其中”。利未支派不是要出去打仗的军人,而是要在后面守护帐幕,使出去打仗的人可以安心争战。其实,利未人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53节说“利未人要在会幕周围安营,免得忿怒临到以色列会众”。可见,利未人是在进行属灵的争战。他们每天要为全体会众献祭,祷告,教导会众遵行神的律法,保持与神和好关系,免得得罪神。如果得罪神,失去了神的同在,以色列人就无法出去争战。利未人就如新约教会的属灵监督,使徒保罗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徒20:28)。

民数记2章:以会幕为中心的军队

神指示以色列军队安营的位置和行军的顺序。

首先,安营的时候是以会幕为中心的。行进的时候,会幕也位于军队中间位置。这样,任何一个营都能看到会幕,看到会幕上的云柱和火柱。这就是以神为中心的信仰。

第一营为犹大营(东边),第二营为流便营(南边),第三营为以法莲营(西边),第四营为但营(北边)。每营由三个支派组成。之所以需要这样的组织,是为了使六十万大军能够有序地前进。“神不是叫人混乱的神”(林前14:33),而是有秩序的神。

我们留意到,犹大营是 “在东边日出之地”。这是什么特别用意呢?这是因为在犹大支派中,将要诞生基督。基督是从犹大支派而出的。基督就像公义的日头,照亮世界。 “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玛4:2)

在本章我们看到,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属那一支派,那一营。不论是安营或行进,各支派绝不能妄动,都要按着指定的位置排列。会幕的位置不仅是置于各支派的中间,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和焦点。今天在教会里也是这样:每一位圣徒都有其功能,均应各尽其职(弗四 12),投入服事的团队行列;而教会一切的活动都必须连于基督,以基督为首(弗四 15)和中心(西三 11) 。

可5:21-43

主医治血漏女人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

第五章特别描写堕落人的三种光景: 受鬼的辖制、生命的流逝和死亡的痛苦,也生动地叙述主在拯救人的事上,所显出的大能、温柔和恩慈。

当睚鲁的女儿快要死时,他迫切地祈求主耶稣去医治他女儿。

在途中,有一个患血漏病的妇人,也需要被医治。可见,有太多人需要主的医治!

血漏妇人因信来摸主的衣裳,因此有能力从主身上出去,使她得了痊愈。主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罢」。 从此,这个妇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此时却传来睚鲁女儿的死讯,但是主耶稣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主到了以后,拉着孩子的手吩咐她起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何等的安慰和喜乐。

我们记得,在利未记读到过,血漏是不洁净的。别人都不能碰,碰到的也成了不洁净。但是,我们的主耶稣被血漏病人触摸,却向人发出医治的大能。

同样的,在利未记规定,祭司不可碰触死人,因为是不洁净的。但是,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却伸手拉着死人,使死人活过来。

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主耶稣来世上就是要寻找拯救不洁净的人,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人的一切污秽,赐给人全新的生命。

Read More
A. N. A. N.

2月21日 讀經概要

2月21日
利未記27章;可4:35-5:20

利未記27章 有關奉獻的條例

首先,為何在本書最後一章提到有關奉獻的事情呢?這是為了表達對神的感恩:感謝神的赦罪之恩、拯救之恩、同在之恩。

前二十六章都是講神給人的恩典,使人親近神、享受神、敬拜神並事奉神。所以,神給人祭物、贖罪日、節期、禧年等等,從赦罪的恩典到國度的產業,一應俱全,毫無所缺。神所啟示的這些律例、典章,都是在揭示神的榮耀和祂對子民的愛。第二十七章是講人還願奉獻給神,讓神享受。這是人對神恩典的回應。神這一切的「給」最終必激起人的那個「還」。恩典最終的果效就是叫人甘心樂意地向神奉獻自己和自己所有!我們若真看懂了前二十六章,自然就會活在第二十七章中。當人真的明白神的心意,自然就會生發甘願奉獻的感動:“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詩篇116:12)

本章的奉獻包括兩類:特許的願和當納的奉獻。

特許的願是在當納的奉獻之外,由於內心受感動,就甘心樂意再多奉獻給神的。特許的願可以奉獻自己、牲畜、房屋和土地。

人若是許願把自己給神,意思是願意服事神,被神所用。但是,在舊約,神只允許利未人參與聖所的服事。所以,把自己許願給神的人,就可以用奉獻金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按照年齡不同,奉獻不同的價銀。成年男人要奉獻50舍客勒銀子。這其實是一筆相當大的金額。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一舍客勒。因此,若成年男子奉獻自己,他要奉獻大約4年的工資!可見,他不是隨便許願的,而是發自內心地感謝神的恩典。

不過,若是貧窮人也想奉獻自己,神也特別給他們開出路,由祭司酌情而定,按他們的力量奉獻即可。

注意,這裡的“特許的願”,與出30:11-16 提到的“生命的贖價”不同。生命的贖價是每個成年人必須付的,價值是半舍客勒。這指向的是救恩,每個人的贖價都一樣,都是基督為我們付出的贖價。而“還特許的願”,是指感恩的奉獻,獻上自己為神而活。力量強壯的就多奉獻,力量弱的就可以少奉獻。但最重要的原則是出於甘心樂意,並且不可收回。

若是奉獻牲畜,就直接把牲畜奉獻到祭司面前。特別強調的是,一旦奉獻,不可更換。

若是奉獻房屋或是土地,也可以換成價銀奉獻給神。

對於當納的奉獻,包括:(1) 所有頭生的都屬耶和華;(2) 永獻和當滅之物;(3) 十分之一的物,包括地上種子、樹上果子、牛群羊群中的第十隻。這些都是必須歸給神的,不可作許願用。

弟兄姊妹,對於活在耶穌基督恩典裡的我們,神要求我們的奉獻是什麼呢?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前11章闡明了神的拯救之恩之後,在12章一開始,他就勸勉我們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神喜悅我們將身體獻上,一生為祂而活。這是比50舍客勒的銀子更高的要求!

利未記到此結束。本卷開始於人如何親近神,享受神;結束於人如何許願奉獻給神,讓神享受。我們是否看懂了當中的意義?

可4:35-5:20

這一部分記載了主耶穌行的兩件神蹟:平靜風浪和趕出群鬼。

平靜風浪的神蹟

首先,這讓我們看到,跟隨基督並不意味著可以免遭人生的風浪。主的門徒正在忠心地跟隨祂,主到哪裡,他們就到哪裡。然而,他們卻落在了風浪之中,甚至險些喪命。真基督徒不可期望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帆風順。我們也會和別人一樣遭遇疾病、患難、死亡。然而,這些對真基督徒來說,不再是咒詛,而是「化妝的祝福」,神要藉著患難教導我們許多寶貴的屬靈功課。

其次,主用一句話就平靜了風浪,使門徒驚訝地發問:「這到底是誰?」主耶穌就是創造天地的主宰。對主耶穌來說,沒有什麼難以制服的風浪。祂能制服外在的風浪,也能制服我們內心的風浪——內心的情慾、焦慮不安、暴躁的脾氣,主都可以馴服它們。只要我們謙卑來到主面前,以信心求告祂,我們就能經歷到祂的大能!正如那首熟悉的詩歌所唱:「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

主在格拉森趕出群鬼

主趕出群鬼,治好被鬼附的人,再一次使門徒看到耶穌就是神的兒子——祂不但能制服風和海,也能制服群鬼。在這裡,我們也看到撒但及其差役是多麼的兇殘、惡毒,使人落入可怕的悲慘境況。那被鬼附的人住在墳塋裡,晝夜喊叫,用石頭砍自己。這樣的情形隱約描繪出地獄的各種痛苦。因此,我們不可輕視魔鬼的攻擊和攪擾。彼得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彼前5:8-9)

其次,我們更要看到主的能力是何等完全。祂一句話就趕出了群鬼,拯救了那被鬼附的人,使他心裡明白過來,恢復了正常。這給我們莫大的安慰。雖然魔鬼如吼叫的獅子,令我們不安,但我們的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勝過了魔鬼。我們的主在天上也在為我們禱告,使我們不至於失去信心。當祂再來時,要把撒但捆綁起來,扔進無底坑。

弟兄姊妹,你是否確信自己已經脫離了撒但的權勢?這是關乎我們靈魂的重大問題。撒但仍然在悖逆之子心中作王,使他們順著邪靈的意志行事。但我們若在基督裡,就得著了自由,不再受撒但的轄制。問題是,我們是否活出了自由的生命?是否天天穿上屬靈的軍裝,抵擋仇敵的一切詭計?

Read More
A. N. A. N.

2月20日 讀經概要

2月20日
利未記25-26章;可4:21-34

利未記25章:本章是論及關於安息年與禧年的條例。

首先我們看見,神吩咐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以後,不但要守安息日,也要守安息年。安息年是特別為了讓土地享安息。到了第七年,地就要守聖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如果土地自己長出了莊稼,也不可收割,要留給僕人、婢女、雇工,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七個安息年以後,要守更大的安息年,就是禧年。在禧年同樣不可耕種和收割。禧年是一個自由年。在禧年的七月初十日(贖罪日)要吹出角聲,宣告一切都得自由,各人可以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也就是可以將自己賣的產業,無償收回來。

一定有人會問:安息年不耕種,人吃甚麼呢?不用擔心,神早已預備。神賜福給第六年的出產,可以生三年的收成,一直到第九年還可以吃陳糧。因此,神要藉著安息年及禧年的律例,試驗以色列人對神應許的信心。根據聖經記載,很可惜,以色列人在歷史上沒有真正遵行過安息年的命令。一直到他們被擄到巴比倫,迦南地才得以享安息。他們被擄七十年,迦南地就安息了七十年(歷代志下36:21)。

神又規定了買賣土地的條例。土地不可永賣,因土地不屬於任何人所有,而是屬於神。如果曾經因為貧窮不得已出賣了土地,等到富足的時候,可以贖回;或者,雖然自己沒有能力贖回,但是至近的親屬也有權利替他贖回。如果實在沒有能力贖回,到了禧年時就自動歸回原主。在《路得記》中,波阿斯作為拿俄米丈夫的至近親屬,為她贖回了產業,做了美好的見證!這都是在預表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至近親屬,把我們贖買回來,使我們重獲自由!

神又規定了借貸的條例。看見弟兄窮乏,不可塞住憐憫的心,要樂意幫補他,並且不可向他取利。若欠債人賣身還債,買主不應看他如奴隸,要看他為弟兄,禧年一到,就當無條件釋放他。

在本章我們看見,神設立禧年的目的是「宣告自由、安息、釋放」,土地要得安息、奴僕要得自由!當然,這些還都是外在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乃是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裡。在路加福音四章19節,主耶穌宣告祂帶來了真正的禧年,因祂要傳福音給貧窮的人,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所以,主耶穌基督是禧年的實際。我們有了祂,就有了禧年,如今,在基督裡,我們每一天都是與祂一同過禧年。

利未記26章

要點是:遵命有福,違命有禍。遵行神的誡命就得祝福,違背神的命令就要受咒詛。

本章可以說是利未記全書的總結,和《申命記》28章有許多相同的內容。神在以色列人面前擺放了兩條道路:生命和死亡,祝福和咒詛。正如摩西在臨終前呼籲百姓說:「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30:19)。

新約聖經中也有「生命與死亡,祝福與咒詛」這兩條路。經上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3:16-18)。

謹守遵行神誡命的人何等蒙福!神應許賜福與他們:

  1. 降時雨賜豐收,收穫與播種接連不斷;

  2. 國泰民安,以寡勝眾,得勝仇敵;

  3. 生養眾多,堅定所立的約;

  4. 神住在他們中間,在他們中間行走;

  5. 不再為奴,挺身而走。

違背神誡命的結局,就是各種災禍、責罰:

  1. 身心靈的疾病;

  2. 勞碌不得收成;

  3. 受敵人轄管;

  4. 乾旱之災;

  5. 惡獸的襲擊;

  6. 戰爭的禍害,以致瘟疫、飢荒臨到;

  7. 因飢荒吃兒女的肉;

  8. 城邑被毀,慘遭屠殺、被擄;

  9. 最嚴重的災禍就是神不再與他們同在,聖所成荒場;

  10. 剩下的人在仇敵之地心驚膽怯,惶惶不可終日。

這些嚴厲的刑罰,目的是為警告他們不要悖逆,當謙卑悔改,與神同行,就能免災得福。

最後一段表明了神的心意,重申神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約。

神知道以色列人必會違背祂的誡命,但是神應許他們,若謙卑認罪,承認遭受的是他們罪有應得,神的心就因此回轉。這就是耶和華神,滿有恩典、有憐憫、有豐盛的慈愛,不輕易發怒的神。

弟兄姊妹,祂也是我們的神,我們的阿爸父!因此,神若管教我們,我們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祂所收納的兒子(來12:6)。

可4:21-34

這一部分經文記載了主耶穌講的另外四個比喻:燈和量器的比喻、種子長大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

1. 燈的比喻

教導我們: 不僅要領受福音真道,也要把福音傳出去。就像燈要放在燈台上,照亮周圍的人,我們也要努力傳揚福音。有朝一日,我們要為所領受的福音向神交賬。我們不能只滿足於自己得救,而對別人的靈魂不管不問。

在瘟疫流行時,如果有人發現了一種靈驗藥方,就應當馬上告訴鄰舍。同樣,基督徒看到身邊的人因缺乏真理而面臨永恆的死亡,就應該趕緊告訴他們耶穌基督的福音。

2. 量器的比喻

教導我們: 要殷勤追求神的道,「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在聽道、讀經和禱告方面,努力付出代價,神必定加倍賞賜。

我們希望在恩典上長進嗎?希望有更強的信心嗎? 那麼我們就應該善用神給的機會,讓我們的「量器」裝滿神的話語。

3. 種子長大的比喻

揭示了: 恩典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如同種子發芽長大一樣,完全出於神的能力,是超自然的,人無法解釋。 正如保羅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

這一方面使我們在傳福音時保持謙卑,因為人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別人,而是唯獨靠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鼓勵我們,只管放膽傳福音,把結果交在主的手中,主自己會使福音結出果子。

4. 芥菜種的比喻

揭示了神的國在地上的發展過程。起初,神的國極其渺小軟弱。神國的君王作為一個嬰孩誕生在馬槽裡,他召集的門徒也是一群最普通的人。在人看來,基督教會的起頭微不足道。然而,一旦種子種下,就必定生長,而且迅速增長。

到了五旬節,教會快速成長,一天就有三千人悔改,幾天後,又有五千人歸正。世界越逼迫教會,教會就越分散,增長得越快。今天,神的兒女已遍滿全球。

但這還沒有結束,將來有一天,主的國要完全降臨,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9)。

Read More
A. N. A. N.

2月19日 讀經概要

2月19日
利未記23-24章;可4:1-20

利未記23章
本章詳細講述了神給以色列人指定的七大節期,包括逾越節、無酵節、初熟節、五旬節、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神特別指定這些節期,目的是要啟示神的救贖計畫。因此,神的百姓「到了日期要宣告為聖會」,藉著敬拜神、宣讀神的話語,認識神所要成就的救贖計畫。如果不明白這些「節期」所表明的神的心意,「耶和華的節期」就成了人的宗教活動或娛樂慶典。

首先,安息日是所有其它七個節期的根基。所以,神在說到節期之前,先提安息日。安息日首先是記念神的創造之工的完成;當基督從死裡復活以後,新約的聖徒在主日守安息,記念基督的救贖之工的完成,也是新創造之工的完成。

第一個節期是「逾越節」,在正月14日。預表神救恩工作的起頭,人蒙救贖的開始。人要到神那裡去,首先就要接受「逾越節」所預表的救恩。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羔羊,已經為我們被殺獻祭了,使我們從罪的審判中得以拯救。

第二個是「無酵節」,是緊接著逾越節,從正月15日到21日,一共七天。無酵節代表將罪從生活裡徹底清除,追求過聖潔的生活。

第三個是「初熟節」,是在無酵節內的安息日的次日,把初熟的莊稼獻給神。這初熟的供物預表著主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安息日的次日就是七日的頭一日,主耶穌正是在安息日的次日復活,也就是在初熟節復活。

前三個節期算一組,都在正月份,指向基督第一次到來,給人帶來救恩。

第四個節期是「五旬節」,是在初熟節之後五十天,處在收割小麥的季節。到了新約,在五旬節,聖靈澆灌下來,開啟了新約教會時代,也可以說是末後的時代,恩典的時代。祭司要在五旬節用細面加酵烤兩個餅作素祭。這兩個餅是預表猶太人和外邦人同受聖靈的洗成為一個身體(林前12:13)。不可收盡田角,要留給貧窮人和寄居的,這是預表外邦人要與猶太人同享救恩。

第五個節期「吹角節」,在七月初一日,這是預表末日號角吹響,基督要再臨,召集他的子民回天家。同時,也提醒今日的聖徒,當吹起福音的號角,高舉十字架的福音,領人歸主,喚醒教會和選民儆醒預備,迎候主來。

第六個節期是「贖罪日」,在七月10日。一方面預表基督把自己獻上作為永遠的贖罪祭,給我們打開了通往至聖所的幔子;另一方面也指向基督再來時,使我們得著完全的救贖,就是身體得贖,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從此就可以永遠住在至聖所,與神面對面。

第七個是「住棚節」,從七月15日到21日,一共七天。「住棚節」是一年勞作的結束,是喜慶豐收、感恩歡樂的節期。住棚節預表在神的國度裡享受與神同在的歡樂。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如今我們還在帳棚裡,是寄居在世界的,不要把世界當作永遠的家鄉,乃是要羨慕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利未記24章
當神啟示了把人帶進安息的節期之後,接著就啟示聖所裡的事奉,表明活在神的光中、接受神的兒子作生命的供應,我們的生命才能得著真正的安息。聖所裡的「精金燈檯」是會幕中唯一的光源,預表基督是「世界的光」。陳設餅代表基督是生命的糧,為我們捨己、破碎、擺上。

聖所裡的燈要常常點著,陳設餅要常常擺著,這都是教導我們要每天來到神面前,親近祂,聆聽祂的話語,使我們裡面得著亮光,靈命得到餵養;同時,我們也要作世上的光,照亮黑暗的角落,並且把基督分享給飢餓的靈魂,使他們得飽足。

在本章,當我們正享受節期的歡樂,在神裡面得安息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讓人不能安息的聲音:有人「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我們留意到,這個人的母親是以色列人,而父親是埃及人。這指出這人並不是真以色列人。這似乎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神指示摩西要把那咒詛聖名的人用石頭打死(雅2:12),顯明神審判的威嚴,神的聖名是不容輕慢的!我們的肉體中也同樣有殘餘的敗壞,所以要用主的話對付自己,靠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羅8:12-13;西3:5)。

整卷《利未記》只有兩個敘事段落,一個是第10章拿答、亞比戶獻凡火被火燒滅,另一個就是第24章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聖名被石頭打死。這兩次死亡事件都是因為不尊神為聖,藐視耶和華的律法。明顯地,神以此來警戒以色列人當謹守遵行耶和華的一切話語。

馬可福音4:1-20
本段經文主要記載主耶穌講的撒種的比喻。

首先,主耶穌為何要用比喻講道呢?主說:「神國的奧秘只叫門徒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這裡的要點是:神的國是一個奧秘,主指示給誰,誰才能明白。這就是為什麼法利賽人抵擋耶穌的原因,因為他們自以為熟悉律法,卻根本聽不見神的聲音,看不見神國的奧秘。

而撒種的比喻也可以解釋,擁擠耶穌的有許多人,但真正明白福音的卻不多,因為他們的心不一樣。

「路旁」的心無心接受主的道,聽了隨即被撒但奪去了。石頭地的心裡「沒有根」,只有一時的熱心,遇見患難和逼迫就離開了主。荊棘地的心裡有許多世俗的思慮和私慾,攔阻了主的道,無法結出生命的果實。只有好土的心裡是清潔的,溫柔的,不但領受主的道,也忍耐著結出果實。

弟兄姊妹,在今天這個物質主義氾濫的時代,你的心是否也會被世俗的荊棘纏住,在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中迷失了生命的真正方向?

我們來禱告:
親愛的天父,你是滿有憐憫的主,在繁忙的生活中你賜給以色列人屬靈的節期,讓我們明白要在你裡面得著屬天的安息,記念你為我們成就的救贖,使我們成為聖潔,進入你那充滿喜樂和榮耀的國度裡,讓我們在今生的日子都活在你聖所的光中,讓你的話語在我們裡面結出豐碩的果實,三十倍、六十倍乃至百倍,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Read More
A. N. A. N.

2月18日 讀經概要

2月18日

在這新的一天,主有新的話語要賜給我們,就像降下新鮮的嗎哪一樣。我們不是靠著昨天的食物活著,今天要吃今天的食物。我們不能靠昨天的力量前行,今天要求神加添今天的力量。「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無論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過去,神要在今天做新事,賜給我們新的恩典,新的話語,新的力量,新的感動。

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祂。」(哀3:22-24)

利未記21-22章;可3:7-35

昨天讀的18到20章,是對全體以色列人的要求,他們要聖潔,因爲耶和華是聖潔的。
21章和22章是對祭司和大祭司以及他們的家庭講的話,神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
祭司的身份是尊貴的,獨特的。他們在民中是為首的,並且是替百姓獻神的食物(就是獻祭),因此不可隨從世俗的樣式沾染自己。

以下提到三類聖潔的要求:

第一,祭司不可哀悼死人,除非為骨肉之親。
死是罪的後果,因此死屍被視為不潔淨。祭司不可挨近屍體,也不可隨從異教的喪禮樣式,比如剃髮,用刀劃身(利19:27)。
對於大祭司而言,就更為嚴格,連骨肉至親也不可哀悼(21:11)。因為大祭司是要進至聖所親近神的,他頭上有膏油的冠冕。
誠然,要在失去親人時克制自己的情感,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既然大祭司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他就必須學習捨己,把自己全然奉獻給神,包括自己的情感。如主耶穌所說的:「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

注意,不為死人舉哀,這不代表不能安慰死者的親屬。相反,百姓要在哀傷時到祭司那裡尋求安慰。祭司要把復活的盼望帶給失去親人者,免得他們像沒有指望的外邦人一樣過於傷痛。就如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帖前4:13-14)。

再者,不為親人舉哀也不代表不在他們生前愛他們。事實上,主已經吩咐要孝敬父母,要愛人如己。經上說:「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是這樣」(加6:10)。要在親人活著的時候,盡力去愛他們。

第二,祭司的婚姻和家庭都當聖潔,不可娶妓女或被污、被休的女人為妻。
祭司的女兒若是行淫,不但污辱自己,也污辱父親,玷污聖所,大大羞辱神名,要被火燒死。
可見,祭司的家庭並不會自動地對罪惡免疫。他們同樣面臨各樣的試探和危險。因此,祭司也必須經營好自己的婚姻,管好自己的家,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使兒女端莊、順服(提前3:1-13)。

第三,祭司的身體要完好無缺。
祭司必須在身體、心靈上,毫無瑕疵,為神悅納。經文中提到的身體上的殘缺,背後隱含的是屬靈的殘疾。比如,瞎眼代表看不見神的榮耀;瘸腿表示無法行走神的道路;塌鼻子表示屬靈呼吸不暢,禱告不通。等等。總之,神不但看重外在的健全,更是看重內在的健全。

如保羅教導說:我們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腓2:12,15)。

利未記22章

本章是論及關於祭司吃聖物和以色列獻供物的條例。
前半部分(1-16)是關於誰可以吃「聖物」,後半部分(18-22)是有關蒙悅納的供物。
祭司吃「聖物」是神給祭司的特別的賞賜:「以色列人歸給我至聖的供物……都為至聖之物,……原是你們的賞賜,是酬你們在會幕裡辦事的勞。」(民十八 8~31)吃聖物也是神與他們相交的憑據。為著能享受這個特權和福份,祭司必須謹慎保守自己毫無瑕疵與玷污。

祭司若沾染了以下五種不潔就不能吃聖物:
(1) 身上有污穢。
(2) 長大麻瘋。
(3) 有漏症。
(4) 摸死屍沾染世俗或其他不潔。
(5) 吃自死、帶血的肉。

這都是在教導我們:「當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多 2:12)。
照著外面看,祭司必須放下許多別人所有的,然而事實上他也得著了許多別人所沒有的。越是親近神的人,生活越受聖潔的管制,但同時他從神那裡所得的享受也越豐富。

今天,神給事奉祂的人所享受的聖物,就是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 8)。
弟兄姊妹,我們因著基督的救贖也成了有君尊的祭司,我們是否也在天天享受神的豐富呢?祭司要獻上沒有殘疾的祭物。我們是否將自己最好的獻給神呢?

可3:7-35

這一部分我們看到「癲狂」的主耶穌。祂的事工達到了一個高潮。祂退到海邊,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來跟從祂,甚至從更遠的耶路撒冷、推羅、西頓來到祂那裡,祂就醫治了許多人。耶穌上了山,設立了十二個門徒,差遣他們去傳道、趕鬼。這說明神的國度正在快速擴展,需要更多人與主同工。當主耶穌進到屋子,又有許多人聚集,甚至祂連飯都顧不得吃。以至於耶穌的親屬以為祂癲狂了。

是的,主耶穌確實是「癲狂」了。但祂不是失去理智,祂是因愛而癲狂。祂為了拯救我們,甘願從父神那裡來到我們這個罪惡的世界,生在馬槽裡,忍受世人的嘲諷、抵擋,最後死在十字架上。

主耶穌確實癲狂了,但不是被邪靈充滿,乃是被聖靈充滿。主的靈在祂身上,叫祂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主正在闖入撒旦的黑暗國度,從撒旦權下搶奪靈魂。

主耶穌確實癲狂了,但不是否定肉身的親情,乃是超越血緣的關係,要把許多人帶進永恆的天家,成為真正的親人。

今天,我們是否願意像主一樣,為福音「癲狂」?願主幫助我們,像祂一樣遵行神的旨意,被主使用!
保羅說:「我們若果癲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因為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3)

Read More
A. N. A. N.

2月17日 讀經概要

2月17日

利未記18-20章;可2:1-3:6

利未記18章

本章是分水嶺,開始了本書的第二部分。
如前所述,本書可分成二部分:

  • 第一部分 是由1章到17章,論述如何來到神面前?通過獻祭,使罪得赦,才能成為聖潔,與神和好。

  • 第二部分 是由18章到27章,論述如何保持與神親密的關係?就是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使神心意得滿足。

前一部分使我們想到基督的救贖,後一部分是我們蒙恩後的生活。
這個結構可以類比羅馬書的結構。羅馬書1-11章講因信稱義的福音,從12章開始講在福音裡的生活。

因此,羅12:1-2:「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類似的,利未記18章以後的勸勉也是基於神的救贖恩典:「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所以你們要聖潔,不可效法埃及人的行為,也不可效法迦南人的惡行。

請留意,神的百姓從埃及出來,正在向著應許之地——迦南地前進。而這兩個地方都會給以色列人帶來非常大的試探和危險,這裡提到兩大危險:一個是淫亂,另一個是拜偶像。這是神忌恨的兩大可憎之事,並且這兩樣罪是聯繫在一起的,拜偶像時常有淫亂發生,拜偶像本身就是屬靈的淫亂。

在第6-20節提到許多淫亂的惡行。神把這些令人感到害羞的內容具體地揭示出來,目的是使人看到人的完全敗壞。如經上所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這些惡行背後都有撒但的詭計,他想「用肉身的情慾和邪淫的事」引誘被拯救出來的以色列人(彼後2:18)。在民數記我們會看到,有一個假先知巴蘭,就是用詭計使以色列人陷在淫亂的罪裡,導致神發怒懲罰他們。

在22節提到禁止同性苟合。這是聖經清清楚楚的禁令。然而,竟然有所謂聖經學者為同性戀辯護!我們要遠離他們。使徒保羅也斥責這個惡行:「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1:26-27)。

在20節提到:「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也不可褻瀆你神的名。我是耶和華。」摩洛是迦南人的偶像。迦南人在拜摩洛時,最可怕、最邪惡的事情是把自己嬰孩投入火中獻給摩洛!而摩洛的祭司則命人打鼓,其聲震天,使嬰孩的父母聽不見嬰兒的淒慘哭聲。可見迦南人是多麼邪惡,又是多麼可憐!如被鬼附一樣,良心都泯滅了。因此,神說迦南地已經被他們給玷污了,神要把他們趕走,把那地交給神的百姓以色列人。

然而,以色列人若是效法迦南人的行為,在肉體上雖然是征服了他們,但是在靈性上反被他們征服。很可惜,通過後面的歷史書或先知書我們知道,神的百姓果然效法了迦南人的行為。所以他們又被亞述、巴比倫毀滅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末後時代,同樣是邪惡淫亂的時代,到處充滿了引誘和危險。我們要謹慎自守,要遠離一切偶像,逃避淫行,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林前6:18)。

利未記19章

本章的內容可以概括為「愛神和愛人」,要行事公平公義,愛人如己。

首先,在本章一開始又重申:「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並且在接下來重複提到「我是耶和華」「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這好像是簽名一樣,提醒以色列人這些律法是耶和華神所頒布的;同時,也告訴以色列人,這些條例反映的是耶和華的性情。耶和華是聖潔的,是慈愛的,有憐憫的。

聖潔的生活先以家庭起首。兒女當孝敬父母,因父母在家庭中代表神的權柄。謹守安息日,敬神愛人,尊神為聖。不可偏向虛無的偶像,也不可鑄造神像,這都是十誡中的命令。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因此,本章花了許多篇幅講述如何具體地去愛鄰舍。我們選取幾樣來看:

  1. 在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在《路得記》裡我們看到,波阿斯遵守了這個命令,他指示僕人要留下麥穗給路得拾取(得2:15-16)。這就是效法神,以神的心為心的人。

  2. 不可咒罵聾子,也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只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

  3.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這裡「指摘」的意思是「責備,糾正」,這與第16節的「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相反。「搬弄是非」是指在背後議論,而「指摘」是當面勸勉。主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
    若想這樣做,就需要有愛心。「搬弄是非」的背後是恨,而當面「指摘」是因著愛。「搬弄是非」引起紛爭,「指摘」能建立愛的共同體。

  4.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
    聖經認為父母和長輩在一個家庭中發揮著神的代理人作用,所以要尊敬他們。這就是順應創造原理的。

  5.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這就如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

本章另一個重點就是「分別為聖」,要與外邦人的生活模式有所分別。

  • 不可叫你的牲畜與異類配合;不可用兩樣摻雜的種種你的地,也不可用兩樣摻雜的料做衣服。
    這樣吩咐的主要目的是教導以色列人要保持純潔、純粹,沒有摻雜。

  • 「你們到了迦南地,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就要以所結的果子如未受割禮的一樣。三年之久,你們要以這些果子如未受割禮的,是不可吃的。」
    「未受割禮的」指的是外邦人。過了三年,到了「第四年所結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讚美耶和華。第五年,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24-25)。
    神警戒得多麼徹底啊!以此防止混雜。

  • 「你們不可吃帶血的物,不可用法術,也不可觀兆。頭的周圍(兩鬢)不可剃,鬍鬚的周圍也不可損壞。不可為死人用刀劃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紋。」
    這些內容都是在警戒他們不要被迦南地的風俗所污染。

利未記20章

本章講的是對罪惡的處罰,反覆強調對那些犯罪的人「必要治死」,「從民中剪除」。

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

首先,這使我們想到神在伊甸園給亞當的命令:「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神從起初的要求就是這麼嚴格的。

其次,所有的罪都是該死的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然而,耶和華是有恩典的神,並沒有對每一樣罪都立刻執行死刑,乃是寬容許多的人。但對那些極其邪惡的罪,神仍然以死刑來處罰,使人認識罪的可怕,從而引導他們悔改。正如彼得所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第三,聯繫新約,這裡的“治死罪人”也使我們想到使徒保羅教導我們這些蒙恩的人要治死身體的惡行,治死舊人。
羅6:6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羅8: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西3:5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

清教徒約翰歐文在《治死罪》這本書說,你必須治死罪,否則罪會治死你。

親愛的弟兄姊妹,請問有沒有哪一樣罪正在纏累你?你願意治死它嗎?

可2:1-3:6

這一部分的經文的要點可以歸納為:耶穌基督帶來了新酒、新衣服,開啟了新的時代,就是恩典的時代,福音的時代。
當約翰的門徒問主耶穌有關禁食的問題,主就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這是說,他就是新郎,要迎娶教會。門徒是陪伴之人。耶穌帶來的是大喜的信息,罪人可得赦免的好消息。人們應該為此歡喜快樂!這是一個新的時代。
耶穌又說,不要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也不要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舊衣服、舊皮袋指的是拘泥於舊約禮儀規條,比如我們正在讀的利未記中提到的獻祭制度,潔淨的條例等等。我們已經說過,那些儀式本身不能洗淨人的罪,那只是影子,是指向將要來的實體基督。然而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還在拘泥於那些儀式。基督已經站在眼前,他們卻不認識他。實體已經來了,他們還抓着影子不放,這是荒唐的。就如把新布縫在舊衣服,新酒裝在舊皮袋一樣不符合常理。

因此,我們看到主耶穌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令法利賽人大為驚訝。因為他們從來都是定人的罪,並且按照舊約規條,只有到聖所獻上贖罪祭,神才會赦免人的罪。可是,主耶穌一句話就赦免人的罪。怎麼回事?因為主耶穌自己要替那人贖罪,因此他有赦罪的權柄。這是新的時代。

我們也看到主呼召稅吏利未(就是馬太),又和罪人並稅吏一起吃飯。這又引起法利賽反感,因為在舊約這些罪人要被趕出營外,不能和神的百姓在一起。但主耶穌要告訴他們,他來就是為了尋找這些不潔淨的人,要洗淨他們,把他們帶進神的家裡。主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是新的時代。

關於安息日,主要糾正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誤解。他們拘泥於安息日的表面規條,卻完全不明白安息日的真正用意。他們誤解了神的心意。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人得安息,得自由,得釋放。因此,主耶穌允許飢餓的門徒掐麥穗,好使他們得飽足。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枯乾手的人,好使他得釋放。主耶穌說,他就是安息日的主。他帶來的是真正的安息。

親愛的朋友,你現在還活在舊時代嗎?還穿着舊衣服嗎?還用舊皮袋承載你的人生嗎?當知道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已經來了,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帶來了恩典,帶來了安息!請來信靠他吧!

Read More
A. N. A. N.

2月16日 讀經概要

2月16日

利未記15-17章;可1:21-45

利未記15章

本章敘述各種「漏症」造成的不潔,前半段論男性,後半段論婦女。
身患漏症的人,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為不潔,甚至觸摸他身體與這些對象的也都不潔,必須洗衣洗澡。此外,患者所摸的瓦器必被打破,所摸的一切木器也必用水刷等。
一旦患漏症的人痊癒了,就要自潔七天,洗衣、洗身;第八天要獻贖罪祭與燔祭。

這種隱秘的不潔,只有當事人自己知曉,象徵著內在的罪:隱藏的不信、暗中的驕傲、內裡的自私、心中的私慾,即使未在人前流露,罪的污穢仍然不斷滲透出來。但願我們能真正感受到罪的污穢!

神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51:6)。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7:1)

從十一章到此的潔淨條例,有一個目的,就是「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污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污神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污穢死亡。
教導我們,在聖所中敬拜時,內心的純潔何等重要。我們必須確信自己已經得潔淨。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是聖潔的。」正如希伯來書12:28節所勸勉的:「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

利未記16章

贖罪日的禮儀。大祭司要一年一次為全體百姓行贖罪之禮。
祭司行贖罪禮之前,要自潔,脫去華美聖衣,穿上細麻衣,預表基督撇下天上榮華,降世為人,為我們贖罪。
亞倫要先為自己和本家獻贖罪祭,才為百姓獻贖罪祭。因他也被軟弱所困。來5:2-3,「(人間的祭司)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然而,基督卻是聖潔無瑕疵的,他來是為我們的罪獻上自己。

贖罪日的獻祭流程是:
第一,大祭司先為自己和本家獻上一隻兩歲的公牛犢為贖罪祭。帶著香爐和血進至聖所,彈血七次在施恩座的前面。
第二,為百姓獻上一隻公山羊為贖罪祭。同樣把血帶進至聖所,彈血在施恩座前面。
第三,大祭司按手在另一隻公山羊頭上,把罪歸於山羊,然後把羊放到曠野。這裡提到「歸於阿撒塢勒」,阿撒塢勒意思是「離開的羊」。表明罪被完全赦免,不再被記念了。「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103:12)
第四,大祭司要分別為自己和百姓各獻一隻公綿羊作燔祭。表示再次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為神而活。

神吩咐以色列人每逢七月十日為贖罪日。在這日要刻苦己心(就是要禁食),無論何工都不可做,要守為聖安息日。

贖罪日指向的是基督受難的那一天。神的兒子被掛在十字架上那一天是真正的贖罪大日!
根據希伯來書10章,我們看到,舊約中每年的贖罪日不能真正洗去人的罪,公牛和公羊的血斷不能除罪。這些都是影子,實體乃是基督。基督獻上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他一次獻祭就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因此,我們不用再為罪獻祭了。
既然,基督為我們成就了如此偉大的救贖,那麼我們該如何回應他呢?

來10:22-25
我們當存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於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利未記17章

本章前半段強調的是獻祭的場所必須在會幕。這是要避免他們效法外邦人,在曠野隨意獻祭。神限制他們惟獨在神選擇立為他名的居所敬拜神(申12:4-14)。
這提醒今天的我們,要與弟兄姊妹集體地在教會中敬拜神,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後半段敘述禁止吃血的條例。神禁止吃血的原因是,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並且血是用來贖罪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叫我們看重基督的寶血,基督為了贖我們的罪而流出他的「寶血」。若有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那麼,他要到受可怕的刑罰(來10:29)。

可1:21-45 主耶穌忙碌的服事

首先在迦百農的這一天,早上在會堂裡教訓真理(21~22節),並且趕除污鬼(23~28節),祂的服事滿有憐憫和能力;下午進西門的家醫治他的岳母(29~31節);晚上醫治全城各樣的病人(32~34節)。

在這一切繁忙中的服事之中,35節記載了主事奉的秘訣。次日早晨天未亮祂就起來,到曠野去親近禱告父神(35)。所以當西門和同伴找到主耶穌時,祂因禱告明白了神的旨意而回應他們,祂要離開當地,到鄰近的鄉村去傳道(36~39節)。

接著,主潔淨長大痲瘋人(40~45節)。我們在利未記看到,患有大痲瘋的人要被隔離在營外,忍受孤絕和痛苦。当他远远呼求主时,主动了慈心,伸出手来 , 摸他说: 「我肯!你洁净了吧!」 (41 节) 。 主的「肯」,说出祂对人的服事,不仅是祂有能力,更是祂里面甘心毫无保留地流露祂对人的爱。

 我们从主的身上学到什么?我们不可忽略个人的祷告生活。清早是祷告最好的时刻,在未进入世界之前,要先来到面神前得指引,添力量。

弟兄姊妹,我們多少清晨是在密室中與父神親近呢?

Read More
A. N. A. N.

2月15日 讀經概要

2月15日
利未記14章;可1:14-20

14章是大麻瘋得潔淨的條例。
我們記得,得了大麻瘋的人要被關在營外,忍受痛苦和孤獨。毫無疑問,他們會尋求醫治,呼求耶和華。當神施行憐憫,使他們得醫治。那麼他們就要請祭司來查看。
首先,祭司要出到營外去察看。這預表神的愛子耶穌從父懷裡來到罪惡的世界,使罪人得拯救,得潔淨。
若是大麻瘋痊癒了,就要用瓦器盛活水,把一隻鳥宰在上面。這顯然預表基督流血犧牲。
祭司要把另一隻活鳥,香柏木、朱紅色線,並牛膝草一同蘸於鳥血中,在人身上灑血七次,潔淨那人,然後把活鳥放飛。這表明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帶走了我們一切的罪愆,使我們得以自由。注意那隻飛走的鳥身上留有同伴的血跡。

噢!多麼生動的畫面啊!一位曾受大麻瘋折磨的人,在經歷了漫長、悲傷、孤獨的日子後,如今盡情享受著恢復後的喜悅!然而,這不過是一個影子,真正蒙神稱義的罪人,所進入並享受的福樂遠遠超過這一切!
因著基督死而復活,我們也能同樣自由、同樣歡欣!「祂使我口唱新歌!」(詩40:3)
我們既與祂同死,也可以與祂一同復活,並歡然歌唱:「我身上帶著耶穌的死!」我們可以在廣闊的田野上翱翔,直達天國的門口!

經過上述的潔淨儀式,患病者已被帶入營內,恢復了蒙悅納的地位。但還不能住在帳棚裡面。因為,他的舊有生活方式和行為也必須改變,然後他便可以重新加入那蒙福的團契。因此,那人要洗淨衣服與身體,即清除一切外在的不潔;又要剃去所有的毛髮,除去身上任何可能隱藏的敗壞之處。

完成這些之後,他便可以與會眾相交,同享神的眷顧,參與敬拜。

這還沒有結束。接下來,第八天,要有更隆重的獻祭儀式,使他得以公開被接納為以色列會眾的一員,分別歸給神。
他要獻三隻羊羔,一隻為贖愆祭,一隻贖罪祭,一隻燔祭。同時還要獻素祭。
這裡比較特別的是,要像給祭司舉行承接聖職之禮一樣,用血和油抹在得潔淨的人右耳垂、右手拇指,右腳拇指上。這是在宣告:「你已潔淨,可以在營中聆聽神的話,用雙手為神作工,行在主的道中。」

弟兄姊妹,你是否發現,一個人要重新得潔淨進入神的家要花多麼大的代價!這豈不是告訴我們,基督為我們付出的是何等大的代價嗎?因此,我們既然得赦免,便不再屬於自己,我們是重價買來的,就當歸主所有。耶穌已赦免你的罪,聖靈也要住在你裡面。「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

可1:14-20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我們留意主耶穌所講的福音中包括四個要點:

第一,日期滿了。指的是根據救贖計畫的時間表,神差遣基督降世拯救罪人的時間已經到了。舊約中所有關於基督的預言要實現了。女人的後裔終於來了,亞伯拉罕歡歡喜喜所仰望的基督來了,逾越節的真正的羔羊來了,所有的獻祭禮儀所預表的基督來了,以賽亞預言的耶和華受苦的僕人來了!總之,救贖的時候終於到了,「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既然日期滿了,那麼就不要再耽延,要快快悔改信靠耶穌基督!

第二,神的國近了。福音是關乎神的國度的。神拯救他的子民目的是建立神的國度。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成為大國,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要他們成為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但是在舊約,神的國度是處於孕育階段。如今,神的兒子來了,他要帶領許多的子民進入國度。基督要做王掌權,子民都順服跟隨,神的國才真正建立起來。因此,福音要求人順服基督。

第三,當悔改。悔改就是回頭,從原來的道路上回轉。悔改是福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悔改包括懊悔和改變。為自己的罪行痛悔,為自己的罪性哀慟,求神施恩憐憫;也要離開罪,遠離試探,活出新生命的樣式。

第四,信福音。福音就是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是神白白的恩典,使我們因信耶穌基督就可以白白的稱義。福音唯獨是基督的功勞,唯獨是神的榮耀,我們只能憑信心領受這莫大的恩典!

主耶穌一開始傳福音,同時就開始呼召門徒來跟隨他。
第一批跟隨主的人,不是世上的偉人。這些人既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和權力。因為基督的國度並不取決於這些。經上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使徒保羅也說:「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6-27)
主呼召門徒放下一切跟從他,並應許他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注意,是基督使他們成為得人漁夫,不是靠他們自己的能力。主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

Read More
A. N. A. N.

2月14日 讀經概要

2月14日
利未記13章;可1:1-13

利未記第十三章規定了麻風病的診斷條例,第十四章則制定了麻風病得潔淨的規矩。
第十三章強調的是診斷,第十四章則講述潔淨的過程。這兩章的核心在於「營內」和「營外」的對比——十三章強調「趕到營外」,而十四章則講述「進入營內」。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13:46);「求潔淨的人當洗衣服,剃去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然後可以進營,只是要在自己的帳棚外居住七天」(14:8)。

首先,這裡所說的「大麻風」並非現代醫學定義的麻風病,而是泛指各種惡性皮膚病,以及衣服、房屋的黴變。
大麻風的特性包括:潛伏期長、傳染性強,一旦發病,後果極為悲慘,甚至需要與家人隔離。這些特性與罪的本質極為相似,因此,神吩咐要將麻風病人「關在營外」,以免污染整個會眾。

神要求祭司在判定病人是否患有麻風時,不可草率行事,而是要先隔離觀察七天,甚至十四天。這提醒我們,在教會執行屬靈管教時,必須尋求神的帶領,依靠聖靈的智慧,持守公正與謹慎的平衡——既不能放縱罪惡,也不能倉促定罪,而是要按照神的公義行事。

雖然舊約的禮儀規條隨著基督的降臨而終止,但其中的屬靈原則依然適用於今日。神不能容忍外在肉體的污穢,同樣,祂也不容忍任何屬靈上的污穢,以免玷污祂的聖工。

在新約中,與麻風病隔離相對應的就是教會的懲戒制度,其目的也是為了使教會保持聖潔,不讓罪惡和敗壞蔓延其中。然而,神讓祂的百姓「獨居營外」,並不是要毀滅他們,而是要讓他們有一天「得潔淨」,能夠重新回到營內。神的管教不是為了毀壞人,而是為了挽回人。

至於衣服上的大麻風,神特別設立此條例,提醒以色列人:即便是外在的污穢,也必須謹慎防備,使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林後7:1)。古代以色列人衣物稀少,但若衣服感染大麻風,就必須燒毀,這表明潔淨是要付出代價的,若不願付代價,就無法過聖潔的生活。

神的百姓不僅要在飲食、身體上保持潔淨,連住房、衣物也當潔淨。在今日這個充滿污穢的社會,我們必須願意付上代價,遠離並放棄一切不潔淨的人、事、物。正如希伯來書所說:

「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來12:14-15)

馬可福音簡介

《馬可福音》是四福音書中篇幅最短的一卷,並被廣泛認為是最早成書的。本書行文簡潔,敘述緊湊,節奏明快,以生動有力的筆觸呈現耶穌基督的生平和事工,使讀者直觀感受到基督的權柄與大能。

本書的作者是馬可,即巴拿巴的表弟(西4:10)。他曾隨保羅和巴拿巴同行宣教(徒12:25),但因中途離隊,引起保羅的不滿(徒15:37-39)。然而,在晚年,馬可重新贏得保羅的信任,被稱為「在服侍上有益的」(提後4:11)。此外,馬可與彼得關係密切,早期教會傳統認為本書主要基於彼得的口述,由馬可整理成書,因此《馬可福音》也常被視為彼得的見證。

本書大約成書於公元60-70年之間,可能是在羅馬寫成,主要面向外邦基督徒,尤其是羅馬信徒。

《馬可福音》突出強調耶穌基督既是神的兒子,又以僕人的身份來到世間。全書的核心經文是:「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書中多次使用「立刻」一詞(超過40次),突顯耶穌在世上的事工充滿行動力——祂四處奔走,施行神蹟,教導門徒,並勇敢面對各樣挑戰。因此,《馬可福音》也常被稱為「行動的福音」,向世人彰顯那位以服侍和救贖為使命的彌賽亞。

可1:1-13

《馬可福音》第一章伊始,便宣告:「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耶穌基督本是神的兒子,卻甘願捨棄天上的榮耀,為拯救我們這些墮落的亞當子孫,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正是福音的核心信息。

福音的起點是施洗約翰的事工。他奉神差遣,為基督預備道路,傳講悔改的洗禮,使人罪得赦免。這表明,在人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前,必須先認罪悔改。這一原則貫穿整個新約,使徒們在傳福音時,同樣呼籲人們首先悔改(徒2:38)。

施洗約翰深知自己並非基督,他的使命只是為基督預備道路,因此,他始終引導眾人的目光歸向耶穌。悔改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通往基督的必經之路。基督來,是要用聖靈為人施洗,賜人重生的生命。正如主所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當耶穌來到約旦河,謙卑順服地接受約翰的洗禮時,天父的心何等滿足!因此,耶穌從水裡上來的時候,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並且天上有聲音作見證:「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1:11)這不僅表明耶穌的身份得到了神的認可,也預示著祂的使命正式開始。

紧接着,圣灵催促耶稣进入旷野,接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马可使用“催”这个词,突出了行动的急迫性。神的儿子要立刻开始服事,因此,圣灵刚刚降临在耶稣身上,随即就催促他进入旷野,接受撒但的试探。这也提醒我们,当属灵生命达到一个高峰时,往往会面临试探,因为顺服神的人正是魔鬼首要攻击的目标。魔鬼不会浪费时间对付那些对神冷淡的人,因为他们早已落入它的掌控。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祷告,谨慎自守,因为试探随时可能临到。

然而,我们的主耶稣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完全倚靠神的话,胜过了一切试探。他自己既然受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凡遭受试探的人(来2:18)。因此,面对试探时,我们要效法基督,紧紧抓住神的话语,凭信心得胜,坚守在神的旨意中。

Read More
A. N. A. N.

2月13日 讀經概要

2月13日

利未記11-12章;太28章

從第一章到第七章裡講述了五大獻祭的條例。第八章到第九章講祭司承接聖職,開始履行職責。但是在第十章裡發生了兩位祭司被火燒滅的災難。
從11章開始到15章,主要講潔淨的條例,包括飲食的潔淨,生產的潔淨,皮膚的潔淨,房屋的潔淨。

11章講飲食上的潔淨條例。
神吩咐這些條例的目的是使他們與萬民有別,在45節提到:「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走獸類可吃的乃是蹄分兩瓣、又倒嚼的,如牛、羊。分蹄代表與世界分別;倒嚼指將神的話反覆思想,化為生命。
水族類可吃的乃是有翅、有鱗的,這些水族屬於高級的,能夠自由地在水中行動的。而「無翅無鱗的」,在神創造的生物圈裡的功用一般是清理環境中的垃圾,所以不適合做「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的食物。

飛禽類不可吃的是喜歡吃肉和血的,喜歡陰暗地方的,吃不潔污穢的食物的。

爬蟲類不可吃的是只能爬行不能飛行的,都是不潔的,表示他們都是屬地的。

最後,所有死的動物都是不潔的,不可食,也不可觸摸。

神為甚麼要以色列人分別可吃與不可吃的,潔淨與不潔淨的呢?神乃是要祂的百姓被分別出來,成為聖潔,正如祂是聖潔的一樣。
每當他們和外邦人接觸的時候,不同的生活習慣就會不住提醒他們,要「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
但是,舊約中的禮儀、律法和規條,都是要把人引向基督。所以,本章條例內容背後的屬靈原則,乃是唯有基督和一切出乎基督的是潔淨的。
主耶穌說:「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可七18),「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可七20),從這個意義上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可七19)。所以使徒們指示外邦信徒:「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徒十五28-29);保羅也說:「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四4)。
但對於營養過剩的現代人來說,如果我們盡量遵照這些條例控制飲食,也可以「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20),對身、心、靈的健康也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然而「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羅十四3),因為神所看中的,是人「分別出來」的實際:「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又要「愛人如己」(可十二31)。
因此,弟兄姊妹,我們屬靈的生命應當「分別出來」,「成為聖潔」(44節)。我們無論是工作、生活、閱讀、娛樂還是交友,都「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分別出來,好讓自己「成為聖潔」,可以蒙神悅納。

利未記12章

本章是關乎生產的條例。
當婦人生男孩,在生產的期間,因生產的流血就不潔淨七天;到了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後要家居三十三天。
若婦人生的是女孩,就不潔淨十四天;婦人在產後要家居六十六天。
無論是生男,或是生女,滿了潔淨的日子,就要為孩子獻祭,以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一隻斑鳩為贖罪祭。若是家貧力量不夠,可以用斑鳩或雛鴿代替羊羔做燔祭。
這些條例說出,我們的生命從源頭上就本為不潔,因為是在亞當裡生的,在母腹中就有了罪。大衛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所以神規定婦人生子之後,必須藉著獻祭而成聖,從亞當裡面轉移到基督裡面來。又因為受割禮,就領受了成為立約的百姓的證據。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基督就是我們的燔祭和贖罪祭,使不潔的人可蒙神悅納。
這段經文也教訓我們,基督徒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子女帶到基督裡,孩子一出生就要獻給主,使他們活在神的恩典之中。

太28章

終於到了最後一章了。馬太福音在最後宣告了主耶穌的復活。
基督的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根基。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的信就是徒然,我們就還在罪中(林前15:17)。
基督復活證明救贖大工完成了,證明基督已償還我們的罪債,證明祂已經勝過了魔鬼和死亡。我們可以放膽和保羅一起說:「誰能定我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羅4:25;彼前1:3;羅8:34)

讓我們留意基督復活的榮耀和威嚴。祂復活的時候,「地大震動」,「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
接著我們看到,基督的仇敵感到恐懼。「看守的人就因祂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那些強悍的羅馬士兵,看到上帝的使者出現,他們的勇氣立刻消化。
當末日號筒吹響,基督在榮耀中再來審判全世界的時候,不義之人和惡人要看到上帝的天使聚集在那白色大寶座周圍,那時他們要怎麼辦?他們再也不能躲避上帝的面。
哦,願人都有智慧,思想他們末後的結局!願他們都記得,必有復活和審判!

讓我們接著留意,天使對基督的朋友說的安慰話:「不要害怕!」
不管世界發生何事,真正的基督徒沒有懼怕的理由。末日要來到,審判要開始,案卷要展開。但在這一切當中,基督的門徒必不懼怕。上帝的憤怒衝擊大地時,他們必不至受傷害。那時主的話必完全應驗——「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 21:28)

之後,復活的主親自向婦女顯現。因為她們首先到墳墓這裡來,有特權首先見到復活的主。主就給她們使命,把這消息帶給他的門徒:「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 「我的弟兄」,這稱呼多麼感人!門徒雖然軟弱犯錯,耶穌仍稱他們是「弟兄」。上帝的兒子充滿了榮耀,能夠勝過死亡、地獄和墳墓,但仍然「心裡柔和謙卑」,他稱我們為「弟兄」。我們偉大的大祭司,同時也是我們的兄長。

也讓我們留意基督要門徒當盡的本分。他命令他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每一位門徒的義不容辭的本分。如果我們疏忽這本分,不努力帶領人作主的門徒,我們就是在違抗主基督的命令。

主命令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教訓」的目的是為了「遵守」,不但要明白主的心意,更要接受主的權柄、遵守主所吩咐的,這樣才能成為在天國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門徒」。不接受主的權柄就不能作主的「門徒」。有基督生命的「門徒」必然會接受主的權柄。

只有實際順服耶穌的話語,努力按他命令行的人,才能算作真基督徒。只有洗禮的水、聖餐的餅和杯,這救不了任何人的靈魂。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 15:14)所以教會一開始就「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徒 2:42)。

最後,讓我們留意耶穌給門徒的恩惠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讓所有真基督徒抓住這句話,把它記在心裡。基督常常「與我們同在」,無論我們去到哪裡,基督都「與我們同在」。他第一次到這世上來的時候,是「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當他準備要離開世界時,他宣告他永遠是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他每天與我們同在,赦免饒恕我們,使我們成聖,給我們加力,看顧、保守我們,帶領和引導我們。我們活著,與我們同在;我們死去,與我們同在。在時間之內與我們同在,在永恆之中與我們同在。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們!

Read More
A. N. A. N.

2月12日 讀經概要

2月12日

利未記8-10章;太27:57-66

第8章: 本章記載亞倫及其兒子承接聖職之禮,整個禮儀包括十二個步驟: (一) 被神選召; (二)用水潔淨; (三)穿戴聖服,包括內袍、腰帶、外袍、以弗得、胸牌、冠冕; (四)用油膏抹一切器皿; (五)將膏油倒在祭司頭上; (六)以公牛獻贖罪祭,並且以血潔淨祭壇; (七)獻上第一隻公綿羊做燔祭; (八)獻上第二隻公綿羊做承接聖職之禮,血抹在右耳垂、 右手大拇指、 並右腳大拇指上,用膏油和壇上的血彈衣服上; (九)接著獻搖祭; (十)膏油和壇上的血彈在衣服上; (十一)吃承接聖職之肉與餅; (十二)七天晝夜住在會幕門口。

在上述的步驟中,很關鍵的一步是以血抹在亞倫和他兒子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這表明他們被潔淨,分別為聖,耳朵要聽神的話,手要作神作的事,腳要走神的路,就是整個人要為著神。 事奉的人不只是個會作的人,更該是個會聽的人,因為一切的事奉都是從聽見神的話開始的。耳朵得以成聖能聽,手腳才會得以成聖能行;耳朵的聽見是正確的,手腳的行動才可能是正確的。 今天在教會中的服事,我們是否在神面前作個有耳可聽的人呢?

第9章:本章記載亞倫及其兒子經過承接聖職的過程之後,到第八天,開始執行他們的職責,為百姓禱告、獻祭,祝福。 亞倫承接聖職之後,照耶和華所吩咐的, 先為自己獻贖罪祭,又獻上燔祭; 接著為百姓獻上贖罪祭、燔祭、素祭、平安祭。 摩西和亞倫兩次為百姓祝福。第一次是獻祭之後,站在祭壇向百姓舉手祝福。 第二次是先在會幕裡朝見神之後,出來再次祝福。 這時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 百姓就歡呼不已,俯伏在地敬拜神。

關於耶和華的榮光顯現,在摩西立起會幕時曾顯現,後來在所羅門獻聖殿時也顯現。這都是肉眼可見的榮耀顯現。但更重要的是神在十字架上彰顯的榮耀,看似是羞辱,實則是最榮耀的顯現。主耶穌將上十字架看作是得榮耀的時刻(約12:23)。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時,他就如祭物被聖火完全焚燒獻給了神。每當我們仰望十字架時,也當滿心感謝神,俯伏敬拜神!

10章 拿答、亞比戶獻凡火被擊殺

在前面整個承接聖職的過程中,摩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做的(八4、5、9、13、17、21、29、34、36);第九章亞倫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做的(九10、21);現在到了亞倫的兒子這裡,卻悄悄地出現了一件「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的事:拿答、亞比戶冒失地「盛上火,加上香」,自作聰明地進入聖所,「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1節)。

獻祭的條例是,每次燒香,必須用祭壇上的「聖火」 來點。 拿答和亞比戶卻不用祭壇上的「聖火」, 而用「凡火」,這「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結果是死在神面前。 「聖火」 代表我們的事奉, 乃是出於於神的; 「凡火」 就是俗火, 乃是出於人的智慧、意見、喜好,所以不蒙神悅納。

神為何對拿答、亞比戶這樣嚴厲呢? 當神要在人中間做一件新事的時候,對第一次錯誤通常都是立即追討,比如在大衛時代,手扶約櫃的烏撒當場被擊殺(撒下六7);在初代教會,欺騙聖靈的亞拿尼亞夫婦被擊殺(徒五5)。神這樣做,是讓我們看到「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神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 越親近神,神就越管教。因為神要借著管教自己的兒女,讓世人認識祂的聖潔和榮耀(申二十八37、46、63)。 越親近神,神的要求越高。「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路十二47),所以「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 越親近神,也越認識自己的罪。先知以賽亞見到神,承認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賽六5);使徒保羅到晚年的時候,承認「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一15)。

事奉神是一件榮耀的事,也是一件嚴肅的事!神是輕慢不得的。 在教會中的服事中,我們是否存敬畏的心,凡事查驗主的心意(羅十二 2)?

太27:57-66

本段經文要突出體現兩點:第一,主耶穌的身體確實是被埋葬了,第二,墳墓看守得很嚴。以此向我們見證:神的兒子、基督、我們的主確實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並且他也確實被埋葬了。

埋葬主耶穌的,不是約翰也不是彼得,不是耶穌的門徒中的任何一個人,而是亞利馬太人“約瑟”。聖經說:“有一個財主,名叫約瑟,是亞利馬太來的”(57)。這句話將我們引向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以賽亞預言說:“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賽53:9)。果然,主耶穌被埋葬在了財主的墳墓裡。

我們在約瑟身上也看見生命被改變的美好見證。約瑟曾經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的門徒,而現在,他卻獲得了勇氣。可見,主能在一瞬間改變人心,使那些曾經軟弱無力的人,變得剛強壯膽。如果約瑟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能夠如此勇敢,那麼今天,當基督已從死裡復活,我們的心中豈不是應該以同樣的熱情來榮耀他?

再看那些婦女,她們跟隨主到十字架下,到墳墓旁邊。 這些婦女代表平凡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隨並服事主,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時,她們仍一直跟隨主到十字架下,也就是跟隨主直到死地,所以她們能作基督死而復活的見證(徒三 15)。 但願我們也跟隨主到底。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親眼看到耶穌死了埋葬了,他們還不放心,怕門徒偷走耶穌的身體。於是派了兵丁看守墳墓,並用印封了石頭。他們這樣做,恰恰可以證明三天後主的復活是真實的。神仿佛故意讓他們參與其中,以此讓基督的榮耀更加顯赫。

Read More
A. N. A. N.

2月11日 讀經概要

2月11日

利6:8-7章;太27:27-56


還記得有哪五種獻祭嗎?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讓我們再回顧以下每種獻祭的屬靈意義:

  1. 燔祭預表基督完全奉獻自己給父神,完成神的救贖計劃;也教導我們完全奉獻自己給神作為活祭,為神而活。

  2. 素祭預表基督完美的生命,他凡事捨己犧牲如同麥子被碾碎磨細,成為生命餅,使人飽足;也教導我們要追求聖潔,遠離污穢。

  3. 平安祭預表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平;也教導我們當存感恩的心,活出與人和睦的生活。

  4. 贖罪祭預表基督獻上自己做永遠的贖罪祭,擔當我們的罪;也教導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悔改,對付自己的罪,靠基督十字架上的恩典,得以成聖。

  5. 贖愆祭預表基督償還了我們給神帶來的虧損;也教導我們向神認罪,向人認錯,道歉,賠償損失。

這一部分的經文,是神向亞倫和他子孫說的話。前面的1-5章是向以色列百姓說的。
神在此更清楚地解釋了一些獻祭的細節。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祭司們嚴格遵守律法的規定,不容許他們自行增添任何內容,因為哪怕是最細微的人為創新,都会玷污聖物。因此,神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設立了明確的規範。

6章

8-13節,強調一件事,就是祭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不可熄滅。到第9章那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火不是祭司點著的,而是從神那裡降下來的。一旦點著了,祭司的職責就是往裡面添柴,使火保持燃燒不息。在晚上,要保持火不熄滅,就要警醒守望,不可沉睡。遇見有風雨來襲,要保持火不熄滅,更是要付出代價去守護。
弟兄姊妹,我們心中對神的愛火也不是我們自己點著的,而是從神那裡而來的。我們的責任是每天親近神,順服神的話,警醒禱告,使這份火熱保持不變。一旦發現心裡的火減退了,我們要馬上悔改轉向神,再次求神將其挑旺!願神將十字架的愛多多加給我們,使我們殷勤不懶惰,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 12:11)。
關於每天常獻的祭,在出29:38-46也曾提到。神應許說:“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會幕就因我的榮耀成為聖”。可見,每一次獻祭都是與神會面時的時刻。同樣,我們每一次讀經禱告也是與神會面時的時刻,神要向我們說話,他的榮耀使我們成為聖潔。

14-18節是關於素祭的補充細節。祭司吃素祭的時候,要在聖處吃,就是在會幕的院子裡吃。神彷彿讓祭司與祂同席吃喝,藉此彰顯祭司職分的尊貴。然而,這種特權並不是讓他們隨意行使,而是要他們在享用這些祭物時,仍然保持對神的敬畏。因此要約束他們只能在聖所吃,使他們意識到,作為神的仆人,他們必須常常住在基督裡,分別為聖。

18節和27節提到“凡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這裡的意思不是說,隨便什麼人只要一碰祭物就變成聖潔。這話乃是一個命令,就是分別為聖的祭司才可以摸這些祭物。這也正是為何神要膏立亞倫的子孫,使他們成為分別出來的祭司,唯有他們才有資格觸碰和管理這些分別為聖的祭物。
聯繫今天的教會,這個規定就教訓我們,教會裡的大小服侍都要分別為聖,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做的,必須是蒙恩得救,被神呼召,活出聖潔生活的人才能碰。恐怕教會的聖工被世俗污染了,大大損害教會整體的屬靈品質。

這個原則,在後面的經文裡又再次強調。
祭司在獻祭時,若衣服上沾了祭物的血,必須在聖處洗淨;煮過祭肉的瓦器要打破,銅器要擦洗乾淨。這依然是在強調祭物的神聖性。因為,如果連祭司在獻祭時沾染的不潔都要嚴格清理,那麼普通百姓更應當敬畏聖物,不可隨意觸碰。換句話說,神所分別為聖的祭物,絕不可與凡俗之物混合,人也不可隨意接觸,以免招致罪的後果。

總之,神在此強調,聖物必須保持其聖潔,不可因人的隨意觸碰而被玷污。這不僅是為了維護祭司職分的尊貴,更是為了教導神的百姓,認識神的聖潔,不可將神的事視為平常。

7章 祭司的特權與神的恩典。

在這些經文中,摩西再次確認了祭司的權利,並補充了一項此前未曾提及的例外情況。總體而言,他重申,凡是至聖的祭牲所剩下的部分,都應歸祭司所有。摩西清楚地指出,唯有亞倫的子孫可以享用這些神聖的供物,因為他們是神所膏立的,得以親近祭壇。

然而,為了避免祭司之間的紛爭,神特意設立了一條規定:某些特定的祭物只能由獻祭的祭司本人領取。雖然所有祭司都應該心甘情願地履行職責,但神體恤人的需要,特意規定了一些報酬,以激勵他們更盡忠職守。因此,平安祭的餘剩、祭牲的右腿,以及贖愆祭的肉,都要歸給那些具體執行贖罪與灑血儀式的祭司,作為他們的報酬。

但同時,神並不希望祂的祭司為了利益而服侍,而是要出於敬虔之心事奉祂。因此,當神藉著彌迦先知責備以色列祭司時,說:“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彌3:11)。這不僅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心甘情願事奉,更是因為他們雖然領取了神所賜的供應,卻仍然以詭詐之心虧待那位設立他們的主。

神所設立的制度既維護了祭司職分的尊貴,也保障了祭司的生活所需,使他們能更專心地履行職責。然而,神要求祭司的服侍應當出於敬虔,而非貪婪。這提醒所有事奉神的人,不應將神的恩典視為理所當然,而應以感恩的心竭力服侍,以榮耀那位呼召他們的主。因為神應許我們,若在基督的患難裡有分,必在基督榮耀國度裡有分(啟1:9);我們若和他同受苦,也必和他同得榮(羅 8:17)。

太27:27-56 基督的受難
對於基督的受難場景,我們不必多做解釋,請大家親自閱讀經文,帶著敬畏的心和感恩的心去觀看我們的主是如何為你我的罪受羞辱,受痛苦,最後被釘十字架。這一切的奧秘,遠非人言所能盡述,唯有在安靜的默想中,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恩典。

讀完以後,我們當思想:
首先,我們的罪污理當招致神的厭惡,連天使也當憎惡我們;但基督為了使我們在天父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甘願受人唾棄,忍受一切羞辱。祂所受的凌辱,為我們換得了天上的恩寵,並且重塑了我們因罪而被玷污、甚至幾乎完全泯滅的神的形象。這都讓我們看見神的不可思議的憐憫,基督對我們的無限大愛!

其次,我們從基督所受的羞辱學到一個重要的功課:基督的國度不應以屬世的眼光來衡量,而應以信心與聖靈的判斷來認識。倘若我們的心仍被世俗所捆綁,我們就會輕視基督的國度。然而,當我們的信心被提升至天上,我們便會看見基督的屬靈榮耀,以至於十字架的羞辱在我們眼中不再是恥辱,而是榮耀的冠冕。正如保羅所言:
“他既有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 2:8-9)
因此,即使今日世界仍然嘲笑基督,我們也當憑信心超越這一切的冒犯,不被惡人對基督的藐視所動搖,而是注目於天父如何以榮美的冠冕和王權尊榮祂的愛子,使祂超越一切受造之物!

Read More
A. N. A. N.

2月10日 讀經概要

2月10日


在開始讀今天的經文之前,我想請大家稍微停下來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每天讀經呢?我們帶著什麼態度讀經?讀經的目標是什麼?是的,讀經、禱告的確是基督徒每天必須有的屬靈操練。但這不是機械式完成任務而已,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渴慕。一個真悔改的人,不會不渴慕神的話,就像初生的嬰孩渴慕奶一樣,重生的靈魂也渴慕靈奶。因此,讀經就是吃屬靈的糧食,是我們生命的需要。另外,讀經也是和神會面的時刻,聖經就是神向我們說的話。神向我們說話,我們怎能不側耳而聽呢?當我們聽到神的話語,接下來就要去遵行。主耶穌說:聽見主的話就去行的,就是一個聰明人,把人生的房屋建造在磐石之上!

利未記4-6:7;太27:1-26

前面1-3章我們已經看過三種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4-6章主要講的是贖罪祭和贖愆祭,加起來總共有五種祭。

這些獻祭的條例,著實很複雜,讀起來也很枯燥,沒有趣味。但是當時的祭司必須認真學習這些條例,因為這些不是無用的禮儀,而是親近神的道路,是和生命息息相關的,這就是神給以色列人的生命之道。
第二,我們知道,枯燥的內容不一定不重要,有趣的內容不一定重要。比如,飛行員的飛行手冊肯定沒有電視上的脫口秀好玩,但在開飛機時,飛行手冊可以保命。
第三,我們今天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不必再獻這些祭物了。因為主耶穌已經“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2)。哈利路亞!感謝主!
當我們讀每一樣的祭物時,都要想到我們的主耶穌。看到那血淋淋的獻祭的場景,我們才更明白主為我們付出了何等的代價,他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所以,鼓勵弟兄姊妹,雖然利未記讀起來不容易,但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讀,神就在其中對你說話。

利4章:贖罪祭。
贖罪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贖罪祭,人犯了罪,就沒辦法得到赦免。神提供贖罪祭,就是給人的恩典。因此,贖罪祭就是福音,是神給罪人開的一條蒙恩的道路。

人人都是罪人,所以,人人都需要贖罪祭。從祭司、官長、平民百姓到全體會眾都需要贖罪祭。

首先,我們留意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在第2節說,贖罪祭是給誤犯的罪準備的。如果是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沒有了。《希伯來書》10:26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也沒有了。
因此,我們當小心謹慎行事,不可明知故犯!

其次,贖罪祭的特別之處在於對祭物的血的處理方式。把血彈七次在幔子上,又要抹在金香壇角上,最後要倒在燔祭壇那裡。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第三,不同的人所要獻的贖罪祭是不同的。祭司要獻公牛,最昂貴的祭物。因為祭司犯罪帶來的影響最大。官長犯罪要獻公山羊,平民犯罪可獻母山羊,或斑鳩、雛鴿。

第四,無論是誰犯罪,若按照神的吩咐獻贖罪祭,結果都是“他必蒙赦免”。就如《約翰一書》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第五,我們當謹慎自守,不可輕慢施恩的血,既然蒙赦免,就不可繼續在罪中活著(羅6:1-2)。

利5-6:7 贖愆祭。
贖愆祭和贖罪祭本質上是一類,區別在於,贖愆祭要加上賠償。如果你犯罪得罪了神或人,不但要獻贖罪祭,並且要賠償被你傷害的人。因此,贖愆祭是具體化的贖罪祭,其要點在於不但要與神和好,也要與人和好,用具體行動補償所虧欠的。
經文羅列出了大致10種需要獻贖愆祭的情形:
匿事不報,沾染不潔,冒昧發誓,冒犯聖物,違反神命,負於所托,行事詭詐,搶奪財物,欺壓鄰舍,虛謊偽誓。
這些都是我們要竭力避免的罪行。我們若犯了這些罪,要馬上認罪悔改,尋求與神和好,與人和好。
主耶穌也是如此教導:“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

太27:1-26
本段經文主要記載猶大上吊自殺,以及主耶穌受彼拉多審問的過程。

猶大出賣主耶穌,犯了大罪。他的心裡肯定不平安。當他見主耶穌被定罪了,他就“後悔”了。然後把錢退回給祭司長。可是,祭司長並不接受。並且對猶大說:你自己承擔你的罪吧!絕望的猶大就上吊死了。多麼悲慘的人生!主耶穌論到猶大說:“這人不生在世上倒好”(26:24)。
我們看到猶大的人生,內心當有所畏懼,絕不可賣主賣友。

若將賣主的猶大和三次否認主的彼得做對比,可以發現最大的區別在於,彼得想起主的話,就痛哭了,他真正的悔改了;而猶大心裡沒有主的話,他只是後悔,卻沒有悔改,沒有尋求主耶穌的赦免。

彼拉多對主耶穌的審問,其焦點在於:耶穌是不是王?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我們記得,《馬太福音》一開始就說耶穌基督是君王的後裔,他是大衛的子孫。

天國的君王站在人間的臣宰面前受審,天地的主被受造的人審判,這是多麼荒謬!只是彼拉多的眼睛是瞎的,他看不見屬靈的事實。

人唯有靠著贖罪羔羊基督的血,才能得到潔淨。

Read More
A. N. A. N.

2月9日 讀經概要

2月9日

 利未記1-3章;太26:57-75

 

利未記簡介 

全書共27章。主要内容是讲罪人如何进到神面前,与神和好,如何过圣洁生活,得蒙神的喜悦。全书的关键词就是圣洁,分别为圣。

神救赎以色列人出埃及,目的是要他们“做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19:6)。怎样做圣洁的国民呢?这就是利未记要讲的。

如果说出埃及講的是得救,那么利未記講的是成聖。

利未記位于摩西五經的中心位置,可见,这卷书是神的心意所在,就是使人成爲聖潔,與他相交,與人和睦相處。任何人想要明白圣洁生活的重要性,并渴慕与神相交,就要阅读本书。

 

从时间上看,本书位于出埃及第二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一,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神向摩西启示本书内容。民数记1:1-2,第二年二月一日,神吩咐摩西数点以色列人。

 

《利未记》初看上去是一本祭司的手册、旧约的礼仪指南,离我们非常遥远,可能是圣经里最枯燥难懂的一卷。但在整本圣经里,没有任何一卷书比《利未记》记录了更多神亲口说的话,其中五十多次宣告「耶和华对摩西说」(四1)、「耶和华晓谕摩西」(五14)。

本書第一个字是「祂呼叫」,也告诉我们这卷书的重要性。「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一1),不单是对摩西说话,也是对所有的以色列人说话,更是对历世历代所有神的百姓说话。因此,我们要用心聆听。

新约反复引用《利未记》。「爱人如己」(十九18),「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十一44)都是出自利未記。

希伯来书更是多處引用《利未记》,來解釋基督的職分,説到祂既是「大祭司」(来三1),又是「更美的祭物」(来九23)。读本书时,需与「希伯来书」有关篇章同时查考研读。

 

本书大致可分成二部分:

Ø 第一部分是由1章到17章, 论述来到神面前的道路:通过献祭,使罪得赦,才能成为圣洁,与神和好。

Ø 第二部分是由18章到27章, 论述保持与神相交的途径:就是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使神心意得满足。

 

在本书一开始讲的是五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愆祭。

第一章是燔祭。

 

燔祭原文是「上升」的意思,是“上升到神那里的祭物”。

「燔祭」 的特点是把祭物完全焚烧在祭坛上,意思是完全奉献。而其他四种的祭只是把其中一部分烧在坛上,剩下的要归祭司,或百姓分享。

燔祭的预表意义是:耶稣基督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神,完成神的救赎计划。

同时,燔祭也教导我们作为基督的门徒,也当完全奉献自己作为活祭,得蒙神悦纳。

 

为了体恤穷人的需要,神允许以色列人选择三类动物做燔祭:牛、羊(绵羊或山羊)、鸟(斑鸠或雏鸽)。

(一)牛预表基督在神面前的忍耐、劳苦、忠心; (二)羊预表基督的柔驯和良善; (三)斑鸠、雏鸽预表基督的温柔、属天的性情。

 

献燔祭的人要按手在燔祭牲头上,表明与祭物联合,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 5:21)。

 

第二章,讲的是素祭。

 

素祭的特点是:没有血的祭物,用细面或初熟的禾穗做祭物。但是素祭不能单独献上,一般要和燔祭或平安祭一同献上(9:17)。祭司要取出一把烧在祭坛,剩下的要归祭司。

「素祭」 预表基督完美的生命,他凡事舍己牺牲如同麦子被碾碎磨细,成为生命饼,使人饱足。

素祭不可烧一点酵,一点蜜,如同基督圣洁无罪,纯全无疵。

素祭一定要用盐调和,这盐是神立约的盐,表明神和以色列的盟约是永不废弃的(民18:19)。

素祭也要加上乳香预表基督受苦后发出的香气;调上油和浇上油预表基督被圣灵充满和浇灌。

 

第三章,平安祭。

「平安祭」,也叫“感恩祭”。

特点是:可以献公牛或母牛,公羊或母羊,要把脂油和腰子烧在祭坛上,剩下的归给祭司和百姓分享。

「平安祭」 是为着与神有交通而且与人彼此有交通,预表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 20),也作了我们的和平(弗二 14 原文),使我们与神、与人都和好。

 

太26:57-75

 

我们昨天读到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孤单地向父祷告。父神应允他的呼求,加添他力量,毫无畏惧地面对接下来的受难。然而这时门徒却都逃跑了,只剩下彼得和约翰远远地跟着。

今天这一段经文主要内容是:主耶稣接受大祭司的审问,以及彼得三次否认主。

 

首先,这是一场完全不公义的审判。大祭司在审问以前,就已经定意要寻找假见证,治死耶稣。然而,他们得不着证据。这表示主耶稣完全无罪,他是圣洁无瑕疵的羔羊。

联系我们正在读的利未记,神吩咐祭司献祭之前,要彻底检查祭物是否是毫无残疾的。主耶稣在公会里接受了大祭司最严苛的审查,他们找不到主耶稣的一点罪。

 

他们找来找去,最后勉强指控主耶稣曾说过:我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立起来。

但其实这也是假见证,主耶稣说的原话是“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2:19)。主说的不是他拆毁神的殿,而是犹太人拆毁神的殿。大祭司根本不明白这话的意思。耶稣这话是指着他的身体为殿。当犹太人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主要复活!

 

最后,大祭司失去了耐心,就直截了当问主耶稣: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

弟兄姊妹,这个问题极其重要,涉及到主耶稣的身份和使命,涉及到神的救赎计划的完成,也涉及到我们的信仰根基。因此,主耶稣清楚地宣告“你说的是”,并且将来他要驾云降临审判这些抵挡主的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拿撒勒人耶稣对你来说到底是谁呢?是神的儿子基督吗?如果你相信他是,那么你的生活是否也见证这一点?

彼得曾经满怀信心地对主耶稣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可是,当面对逼迫时,他的这一个信仰告白动摇了。他三次否认了自己的信仰,否认自己是主的门徒,否认耶稣就是基督。

 

我们没有资格论断彼得,如果我们当时在场,绝不会比彼得做的好。

 

彼得听见鸡叫,立刻想起了主的话,就出去痛哭了。可见有主的话在心里是何等重要!当我们软弱跌倒时,最重要的是立刻回到主的话语里面,痛悔自己的罪,如此,才能重新站起来。

主耶稣复活后,又三次坚固彼得的信心。因此,这同一位彼得,虽然经历失败,但因着主的恩典,他回头以后,果然坚固了无数人的信心。他在五旬节讲道,一次使三千人痛悔认罪。

根据教会历史记载,彼得最后是倒钉十字架为主殉道,激励了无数圣徒为主而活!

Read More
A. N. A. N.

2月8日 讀經概要

2月8日
出40章;太26:31-56

出40章是《出埃及記》最後一章。

第二年正月初一,會幕立起來了,耶和華的榮光充滿會幕。這是出埃及過程中的最高潮,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回想一年前,以色列人還在法老奴役之下,為法老做磚,為埃及而活,痛苦不堪。一年後,他們作為神的百姓,為神建起了會幕,耶和華神住在了他們中間!

我們回顧一下,在剛開始讀本書時提到過,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他們做神的百姓,事奉神,並且神要住在他們中間。神差摩西到法老面前一直強調的是「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5:1,7:16,8:1,9:1,13,10:3)。在25章,神對摩西說:「要以色列人為我造聖所,使我能住在他們中間」(25:8)。

現在會幕一切的工都作完了,神便吩咐摩西立起會幕,將各樣器具都擺放好。神又吩咐用膏油把會幕中一切的器具都抹上,使之成聖,並膏亞倫和他兒子,使他們成聖,永遠當祭司的職任。教會中每個服事神的人也要滿有聖靈,成為聖潔,按聖靈所賜的恩賜彼此服事,一同建立基督的身體。

當摩西立起會幕,每把一樣聖物安置進會幕時,都提到「是照耶和華吩咐他的」。一共重複八次。可見摩西多麼重視神的吩咐,一切都是照著「山上的樣式」。我們靈性的建造也當如此,要完全按照神的話語,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猶1:20)。

當會幕照著神指示的山上樣式建立完畢,雲彩就遮蓋會幕,神的榮光充滿會幕!實現了神住在以色列中間的應許。此後,以色列民日夜隨雲柱、火柱引領他們曠野的行程,直到行完曠野路。

在聖經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帳幕」是神救贖計劃上的標誌性事件。
在出埃及後約500年以後,到了所羅門時代,神的榮耀再次顯現。《歷代志下》7:1-2記載,當所羅門獻殿時,「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因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殿,所以祭司不能進殿。」

這兩次的榮耀充滿,都是預表著以馬內利的來到,就是神的兒子「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建造帳幕),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從此,神的榮光充滿的不是會幕或聖殿之類建築,而是基督的信徒,即教會。保羅說:「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他(基督)裡面也得了豐盛。」(西2:9-10)

弟兄姊妹,讀完整本《出埃及記》,我們是否清楚看見神救贖我們的計劃和目的呢?

榮耀的神,求袮的榮光充滿袮的教會,袮的榮耀也常顯在我們的身上!

太26:31-56

今天我們隨主進入客西馬尼園,看看主耶穌孤單的身影,憂愁的面容,祂額頭上汗流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想想主為何發出哀求——「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客西馬尼,意為「榨油之地」(oil press),主在那裡感受到壓榨之苦。主耶穌和門徒來到客西馬尼,「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太26:37)便對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太26:38)是什麼讓主耶穌如此憂傷痛苦?

主耶穌深深知道,再過幾個小時祂將要被逮捕,然後經歷六場連續審判,祂要被晝夜折磨鞭打。羅馬人的鞭帶有骨刺和倒鉤,這樣的殘酷鞭打將很快使人皮開肉綻、血肉模糊。祂將要被戴上荊棘冠冕,鮮血流淌,然後祂要被釘在十字架上。

除了遭受肉體的極度摧殘之外,主耶穌還要忍受極度的精神折磨:猶大出賣祂,彼得否認祂,門徒離棄祂;眾人羞辱祂、戲弄祂、嘲諷祂、譏笑祂、吐唾沫在祂臉上,榮耀的神子竟被罪人百般地侮辱。這情景在《詩篇》69篇中有詳細的描述:「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詩69:20)

主耶穌知道,祂將要擔當世人一切的罪惡、污穢將都要堆在祂身上,祂要擔當世人的罪孽,承受罪的咒詛。那位至聖至榮的神的兒子,祂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罪,如今人類所有的罪惡都要堆在祂身上。

主耶穌知道,祂將要遭受令人驚恐的死亡(Horrible death)。

主耶穌知道,聖潔公義的神也轉臉不看祂,三一真神永恆的愛的交通,在那一刻中斷了。這是世人所永遠無法體會的痛苦。

主耶穌知道,舊約裡一切指向祂的預言很快要應驗了。祂就是那女人的後裔,要被魔鬼損傷腳跟;祂就是亞伯拉罕所獻的以撒;祂就是出埃及逾越節的羊羔。

想到即將到來的十字架,難道主耶穌想要逃避嗎?絕不是!乃是祈求從父神得力去積極忍受。「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12:2)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主耶穌情詞迫切的禱告,是主耶穌完全順服的禱告,是主耶穌完全得勝的禱告!

讓我們多多默想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痛楚、哭泣、流淚、禱告,然後讓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主耶穌,我感謝你!

Read More
A. N. A. N.

2月7日 讀經概要

2月7日
出38-39章;太26:1-30

38章記載造會幕外院的器物,包括燔祭壇,洗濯盆,院子。

祭壇是贖罪之血所灑的地方,進入會幕院子首先看到的就是祭壇,表示罪人要先得到基督寶血的救贖,才能進入神的家。

洗濯盆供祭司洗濯自潔,得以進入聖所供職。這裡特別提到,盆和盆座是用會幕門前參與服侍的婦人的鏡子作的。這些忠心愛主的婦女獻上她們珍愛的鏡子,為祭司用來自潔,使他們成聖供職。婦女的奉獻是極寶貴的,她們不再「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而是「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前三3-4)。

院帷是用撚的細麻作的,如同基督潔白無疵。每面院帷都有柱子、銅座,藉著銀桿、銀鉤連固成為一座救恩的城牆,將屬祂的人從世俗罪污中分別出來(林後6:14-18)。

院子的門,也是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的細麻織的,代表基督就是救恩之門,只有通過祂,罪人才能進入神的國。

本章最後特別記錄了建造會幕的材料,百姓所獻上和所使用的貴重金屬的數量。所獻的金子有29他連得730舍客勒。一他連得約34公斤。因此金子大約1000公斤。可見百姓多麼甘心樂意奉獻。
另外20歲以上的男子要繳納的贖罪銀有100他連得1775舍客勒,約3400公斤。
「聖所帶卯的座,幔子柱子帶卯的座和鉤子」都是用被數之人所出的「生命的贖價」(26-27,30:12-16)鑄造而成的。這「生命的贖價」,預表主耶穌代替我們支付贖價,正如聖經所說:「祂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前2:6)。

39章,記錄祭司聖服的製造,以及最後摩西的確認。

首先,神給祭司的聖服上的裝飾極其華美,榮耀。以弗得上面的金線是用金子錘成薄片,再剪成線做成。以弗得肩帶上有金槽,鑲上紅瑪瑙;胸牌上有十二塊不同種類的寶石;胸牌上有金鏈子;外袍底邊有金鈴鐺;頭上戴冠冕和華美的裹頭巾;最後把「歸耶和華為聖」的金牌戴在冠冕上。
這些精美的裝飾都是為了象徵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基督的榮美生命。同時也是提醒我們作新約的執事,福音的祭司,也當如此活出基督豐盛的生命來!

在本章出現了9次「照耶和華所吩咐的」,這表示摩西特別地看重神的吩咐。
我們知道會幕是教會的預表。會幕是影子,教會是實體。如果影子都要如此嚴格地按照神所吩咐的而行,更何況實體呢?豈不更要嚴格遵守神所吩咐的命令嗎?保羅說:「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林前3:10)

最後,以色列人在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的帶領下,照神吩咐摩西的話,同心協力作完會幕的一切工。便將作完的一切物件,以及大小器具都送到摩西那裡驗收。每個聖徒照著聖靈所賜的恩賜彼此服事,同被建造,同心事主,為神所悅納。摩西見這一切都照神吩咐完美地作成,便給百姓祝福。教會照著神的旨意和樣式作完各樣聖工時,也蒙神賜福。

太26:1-30

首先留意本段經文一開始說「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
到此為止,馬太福音中出現的五個長篇教訓都結束了(5:1-7:28,10:5-11:1,13:1-13:53,18:1-19:1,23:1-26:1)。那麼,說完了這一切的話,接下來主耶穌要做什麼了呢?主耶穌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2),也就是說接下來該是祂「捨命,作多人贖價」(20:28)的時候了。由此可見,主耶穌是刻意要在逾越節的時候上耶路撒冷來的。因為祂就是逾越節的羔羊。

接下來,我們看到祭司長和長老商議要殺害耶穌。
弟兄姊妹,如果你剛剛讀了出埃及記,看到神給祭司榮美裝飾,要他們辦理屬神的事。然後,在這裡卻看到他們圖謀殺害神的兒子!真是不可思議的反差!可見,他們的眼睛完全是瞎的,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
但另一方面,這就更凸顯神的智慧。這些祭司長所圖謀的,正好要成就神的偉大救贖,就是神的兒子要作為逾越節的羔羊被祭司宰殺。正如彼得在五旬節講道時說的:「耶穌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殺害了。」(徒2:23)但是,人子固然要被殺,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太26:24)。

在出埃及記38章看到一群樂意奉獻的婦女,在這裡也有一個女人把一瓶極珍貴的香膏澆在主的頭上。我們的主總是看顧窮人,餵飽飢餓的窮人,醫治有病的窮人。但是在祂一生中,現在到了這個時候,人要特別為祂做一件事,這是應當的。哦,願我們都像這個女人一樣熱烈愛基督!

主說:「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

這個姊妹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有何等重大意义。這讓我們看見,凡是为基督做的事,都絕非是徒然的,甚至可能有出乎我們意料的影響。

弟兄姊妹,將你心裡對基督的愛,化為行動吧!祂值得你為祂付出你最好的青春年華,你的時間,你的力量,你全部的愛!因爲他深愛著你,甚至將自己的命傾倒,將血為你流出!

 

親愛的主,讓我寶貴祢超過寶貴一切,且要抓住機會,為祢擺上一切。求祢保守我信祢、愛祢、事奉祢,直到見祢面。

Read More
A. N. A. N.

2月6日 讀經概要

2月6日

 出36:8-37章;太25:31-46

 

從 36 章至 39 章,詳細記載了會幕的建造過程。
我們留意到,這幾章和前面 25-28 章的內容似乎是重複的。那麼這樣的重複用意何在?這表示會幕是完全按照神在山上指示的樣式做的。前面有神的吩咐,後面就有神百姓的遵行。我們今天建造教會,也當完全按照神的指示,就是聖經的教導去建,不要模仿世界的潮流。

在經歷了 32-34 章的金牛犢事件之後,以色列人對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神有了更真實的認識,看到神是何等的威嚴,又是何等有憐憫有恩典!因此他們滿懷感恩的心,甘心樂意奉獻,歡歡喜喜為神建造會幕。

所以我們在讀後面的經文時,要想象到以色列人建造會幕時興奮的心情!“我們終於可以為神建造聖所了!”

首先要做的是把會幕搭起來。
會幕的第一層幔子是用撚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合織而成,又用精巧的手工繡上基路伯。這表示教會要彰顯基督各樣的美德。每幅幔子都有同一的尺寸,這樣才能彼此相連。在相連的幔子上作同等的鈕扣,藉着金鉤和銅鉤使幔子幅幅相連。這表示神的百姓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合而為一。

第二層是用山羊毛織的罩棚,預表基督的受苦,以他的義代替了我們的不義。

第三層是用染紅的公羊皮作罩棚的蓋,表示基督為我們捨己犧牲,成為我們堅固的避難所。

最外層是用堅韌的海狗皮作的頂蓋,能抵禦曠野的狂風暴雨。代表基督在世上無佳形美容,被人厭棄,忍受一切苦楚,成為我們的保障。我們投靠他,就能得勝一切試探和苦難。

接下來是造會幕的豎板,共四十八塊,北面、南面各二十塊,西面六塊,拐角處再加兩塊。四十八塊板連接豎起,如同教會因着工人的興起而被建立。每板有兩榫插入銀座,使之立穩,再用閂將板連起來。教會的工人要在真道上站穩,扎根在基督的磐石上,並且在愛中彼此聯絡。豎板用皂莢木作,用金包裹。表明工人當完全彰顯基督,不顯露自己。

再下來是會幕裡的幔子和門簾,也都要用精美的彩色細麻織成,並要靠柱子支撐起來。

37 章,造會幕裡面的器具,包括約櫃,陳設餅桌子,金燈臺,金香壇,聖膏油和聖香。

約櫃,用皂莢木作,裡外包上精金,表明基督道成肉身,彰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櫃有杠,可以抬著走。當雲柱上升,以色列人拔營前進時,約櫃在最前面領路,表明神親自引導他們前行。約櫃最寶貴的是裡面有兩塊法版,代表神的道。約櫃上面用精金作施恩座和二基路伯,是耶和華榮耀的所在,也是神和摩西相會的地方(民 7:89)。二基路伯臉對臉朝着施恩座,表明同心儆醒護衛神的公義,彰顯神的榮耀。
我們進到神前,是基督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 10:19-20),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前(來 4:16)。神在至聖所等待着和我們相會,和我們說話,因此我們也要常常進入內室禱告暗中的父!

之後是陳設餅的桌子,皂莢木製作,包上精金,擺上陳設餅,表明基督成為生命的餅,為我們徹底擺上(約 6:35)。我們藉着信心領受主的話語,與主聯合,享用主的生命。桌子四圍鑲上金牙邊,為保護陳設餅免得掉落。我們也要鄭重所聽見的道,免得隨流失去(來 2:4)。

接下來是金燈臺,預表基督為世界的光,生命的光(約 8:12);又預表神寶座前的七靈(啟 4:5),聖靈的光。這燈臺由一塊精金錘成,表明教會要成為發光的金燈臺,也必須經過錘煉。燈臺發光所需的橄欖油,是以色列人付代價搗成的,遵神吩咐送到亞倫那裡,使燈常常點着(出 27:20),教會同心合意禱告,如同榨油,求聖靈澆灌。教會的復興不是倚靠勢力和才能,乃是倚靠聖靈(亞 4:6)。

金香壇,是祭司禱告的壇。香壇放在幔子外對着施恩座,表明我們的禱告也要對準神的施恩座,體會神的心。祭司每早晨和晚上都要焚香,表示我們要靠着聖靈常常儆醒禱告(弗 6:18;啟 8:4)。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天因着基督的救贖也成了君尊的祭司。神正在等待我們親近祂,藉着代禱將祂的恩典帶給別人。這世界也迫切需要為將滅亡之人代求的祭司。你願意擔任這聖工嗎?

太 25:31-46

本部分被稱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但是其中用比喻說的話只有兩句——「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其餘的話都是直接說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比喻的目的是在於激勵門徒過聖潔正直的生活,以信心的眼光默想那屬天的生命和榮耀——雖然現在尚未顯明,但最終將在基督的再臨中完全彰顯。

其次,主在這裡清楚地宣告了幾樣關於末日審判的真理,值得我們留心聽。

第一,主说他要带着众天使降临,他将坐在荣耀的宝座上。这就表明,他第一次显现并不是要立即建立他的国度,而是要等到第二次降临时才成就。因此门徒需要存着盼望和忍耐为主而活,等候主再来。

 

第二,“万民在聚集在他面前。” 一切人类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并接受神的审判。这是一个极其庄严的场景,所有人——无论地位高低,都必须面对基督。

 

第三,他要把绵羊和山羊分开,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右边象征尊荣和祝福,左边象征羞辱和咒诅。因此,义人要被安置在基督的右边,表示他们得享神的恩典和荣耀;而恶人则被放在左边,象征他们受神的弃绝。如今,义人与恶人混居在一起,但在那日,他们将各归各位,神的判决将完全彰显他的公义和慈爱。

 

第四,最终的审判结果是永恒的分离:义人进入永生,而恶人进入永刑。“永刑”意味着永远的刑罚,地狱的惩罚是持续不变、没有尽头的。“永生”则代表着与神永远同在,享受他的荣耀和恩典。这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人类的终极结局只有两个:或是得永生,或是受永刑。这不是一个短暂的处分,而是永恒的状态。

 

第五,“离开我”是对恶人最可怕的宣判。这种隔绝并非单纯的物理上的分离,而是指灵魂与神永远的割裂,失去了所有属神的恩惠与光照。这种结局比任何肉体的痛苦都更加可怕。

“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表明,地狱本来是为撒但和堕落的天使预备的,而那些拒绝神恩典的人最终也要进入其中。这也说明,恶人所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他们选择了顺从撒但,而不是顺服神。

 

第六,基督不仅是我们的救主,还是最终的审判主。他按照各人的行为施行公正的审判,并将义人与恶人分别出来。这一信息呼吁我们要认真对待我们的信仰,不仅要相信,更要在生活中实践爱与怜悯。

 

那么,这段经文是在讲因行为得救吗?我们可以靠善行赚取救恩吗?显然不是!因为整本圣经都教导我们是因信称义。因此,在这里,义人首先是蒙恩的人,是天父赐福的人。他们给主吃,给主穿……这些善行并非他们得救的原因,而是他们已经得救的凭据。换句话说,这些爱心的行动表明,他们的信心是真实的,他们的生命已经因神的恩典而改变。

从义人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谦卑。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曾做过什么伟大的事值得称赞,而是感到惊讶,为什么基督会如此看重他们所行的善事。这反映出真正的信徒不会因自己的行为骄傲,也不会以自己的善行为夸口的资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典和爱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得赏赐或炫耀自己的义。

 

「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提醒我們,不要輕看幫助那些貧窮、受苦、被忽視的弟兄姊妹,因為基督自己與他們認同。那些在世上微不足道的人,在基督眼中卻是寶貴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境遇成為我們信仰真實性的試金石。

 

弟兄姊妹,誰是我們身邊的那一個最小的弟兄呢?他靈裡飢餓嗎?他在為主受苦嗎?我們該怎樣去愛他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