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讀經概要
3月4日
民数记21:21-22章;马可福音11章
民21:21-35 以色列人战胜约旦河东的两个王(亚摩利王和巴珊王)
昨天看到,以色列人新的一代依靠神战胜了仇敌,在38年前失败的地方取得了胜利。新的一代终于学会了依靠神,向神祷告,也学会了等待神的供应,学会了赞美和感恩。这就是神让他们在旷野漂流38年的目的:使旧人死去,新人活过来。
从此,他们步步为营,靠主恩典,走向应许之地。
在进入迦南地之前,必须征服两个强大的国王,就是亚摩利王和巴珊王。打败他们具有重大的意义。神在申命记2:24-25,我已将亚摩利人西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们争战得他的地为业。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摩西首先差遣使者向亚摩利王说和睦的话,请求借道经过。但亚摩利王西宏强横无理,向以色列民开战。神的百姓却倚靠神杀败他们,得了他的地。这亚摩利王之所以强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强大。27-30节是一首古代的战歌,就是在描述亚摩利王西宏吞灭摩押人的辉煌战绩。但正在他得意忘形时,却被耶和华的军队所倾覆!
以色列人继续向北进军,遇见了另一个劲敌,巴珊王噩。根据申命记3章记载,噩是一个巨人。“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回想第一代人窥探迦南地的情形,十个探子看到迦南地的巨人后,怕的要死,觉得自己在敌人面前就如蚱蜢一样不堪一击。可是新的一代听见神说“不要怕他,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于是,以色列人就凭着神的应许和信心,勇敢杀敌,如同对待亚摩利王西宏一样,将他们尽行毁灭,得了约旦河东全地。
读完21章,我们可能会问: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38年后,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强大?其实,以色列人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打发黄蜂飞在他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书二十四12)。这正是应验了神在利未记26:7-8节所说的,如果以色列人遵行神的律法诫命,他们要追赶仇敌,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仇敌必倒在他们刀下。
当以色列人学会了信靠神,顺服神,神自己会为他们争战。
民数记22章 摩押王召假先知巴兰咒诅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已经到了摩押平原,对着耶利哥安营,很快就可以进迦南了。
摩押王巴勒看到以色列人战胜了亚摩利人,心中极其害怕。他知道自己无法靠军力取胜,便寻求属灵的手段,希望通过巴兰先知的诅咒来削弱以色列。
巴兰是一位通晓属灵之事的先知,但他并非真正敬畏耶和华。他住在幼发拉底河附近,并非以色列人,但他的名声远扬,连摩押王巴勒也听说过他。巴勒派使者带着重金,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
贪财的巴兰明知神决不容人咒诅他的子民,却不甘心放弃送到眼前的利益,假装故意求问神的旨意,以掩饰他贪婪的本性。神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咒诅那民!巴兰只好作罢,勉强拒绝摩押王的邀请。
摩押王不甘心,又派了更多尊贵的使者,带着更丰厚的赏赐来请巴兰。巴兰已经知道神的旨意,却仍然再次求问神。这表明他的内心仍然恋慕巴勒的奖赏,希望能找到折中的办法。神允许他去,但限定他“只可行我所吩咐你的事”(民 22:20)。
巴兰骑着驴前往摩押,神的使者站在路上阻挡他,表明神不喜悦他的动机。神的使者三次拦阻,驴都看见了,但巴兰却看不见,甚至愤怒地打驴。最终,神开了驴的口,巴兰才明白神在警告他。
最后,巴兰来到了摩押地,受到了摩押王的隆重欢迎和尊荣。可是,这一点暂时的尊荣怎能和永远的荣耀相比呢?巴兰口上说要听神的吩咐,但心里却已经被金钱收买。果然,到了后来他用诡计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25章)。
巴兰虽然听见神的声音,但他的心被金钱和名誉所诱惑。他试图左右逢源,既想顺服神,又想得着世俗的好处。这正是“拜玛门”与“拜神”之间的挣扎(太 6:24)。
今天,我们是否也像巴兰一样,在信仰上犹豫不决,一方面想遵行神的旨意,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世界的利益?
马可福音11章
从第十一章开始记载了主耶稣在地上的最后一周的经历。这八日是主耶稣工作的顶点。祂舍命,死在十字架上,作了多人的赎价并复活升天,完成救赎的工作。
首先,在主日,主骑驴驹进耶路撒冷(1~11 节)。
主吩咐门徒去牵一只没有人骑过的驴驹来。当驴驹的主人一听「主要用他」, 「立时」 就答应。
我们的身体、智力、财物等,都是属于主的,当主要用时,应当「立时」 欢喜献上。 虽然这一只驴驹从未被人骑过,但主能使驴驹驯服。今日我们是否听到主的吩咐,也「立时」 顺服,归祂使用呢?
牵来驴驹以后,门徒就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驴驹上,给主骑上,并有许多人把衣服和砍下田间的树枝铺在路上,又大声的喊叫「和散那」,热烈的欢迎主进城。这应验了先知撒迦利亚所预言的:「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
众人高喊“和散那”,并不表示他们真明白耶稣是谁。实际上,他们期待耶稣来推翻罗马政权,不明白祂来是为了救赎他们的罪。几天后,这些人会从高喊“和散那”变成高喊“钉他十字架!”(可 15:13)。
我们也当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耶稣的身份,还是按照自己的期待来定义祂?
主耶稣进了耶路撒冷与圣殿,看了各样的物件,就出城往伯大尼去了(11节)。主耶稣是圣殿的主人,有权柄查看圣殿。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做买卖的人,看不到真正敬虔爱主的人。然而,『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城外,位于橄榄山东南麓的小村庄,那里有清心爱主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一家人(约十一1~5,18),马利亚在那里作了一件美事(14:3~6;约12:3)。
我们的主今天也在察看我们的心肠肺腑,看我们里面是否有对他的爱?
接着第二天(星期一),主咒诅无花果树和主洁净圣殿。
那棵無花果樹代表當時的猶太人,空有宗教的儀式、外表,卻毫無生命的果實。我们也当省察自己的生命,是否能结出果子来,给主享用?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15:5)。要想结果子,必须常常住在基督里面。
主在洁净圣殿时,说他的殿要称为万民祷告的殿,然而犹太人却使它成为贼窝。
「祷告的殿」是与神交通、让神得着荣耀的地方;「贼窝」是窃取神的利益、使神不得安宁之处。这给我们何等重要的提醒!我们信徒既然成了主属灵的殿,就不该再让世上的财利来充满,成为贼窝;而是应常常向主祷告,与主交通。让我们常常记得主的这句话,愿我们的教会成为祷告的殿,成为主的家,使主心意得满足。
3月3日 讀經概要
3月3日
民数记20-21章20节;马可福音10:32-52
民数记20章 以色列人经过38年的漂流,又来到了加低斯。
“加低斯”对于以色列人来讲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的地方。38年前,他们因为不信神的应许,窥探迦南地,向神发怨言,被神管教。
如今,三十八年过去了,以色列人又回到了迦南門口的加低斯。從埃及出來二十歲以上的的那一代,已經沒有多少留下來的了。
这次回到加低斯的,多半是新生的一代。
属灵的成长没有捷径,该对付的一定要对付。经过三十八年的旷野行走,神百姓中间的旧人逐渐倒毙旷野,新人逐渐成长起来,然后神才把他们领回「加低斯」,让他们回想自己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启二5),从「加低斯」重新踏上进入应许的道路。
这一年应该是出埃及后第四十年,是进入迦南之前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
首先,米利暗在这年的正月去世。
米利暗,是一位女先知。她曾在红海边带领众妇女起舞,高唱救恩之歌,却经不起旷野长期的考验,与亚伦一同嫉妒毁谤摩西,而受罚不得进入美地。成为后人的警戒。
接着,发生的是另一件大事是:以色列人又因为没水喝而发怨言,攻击摩西、亚伦。
他们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这表明领头「争闹」的人很可能是旧世代的那批人。他们的生命依然故我。年青时固然愚昧,年老时智慧也没有增加,连所发的怨言也和从前一样。
神让我们看到,旧人的生命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必须「在这旷野消灭,在这里死亡」(十四35)。正如保罗说的,「我们的旧人要和基督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罗六6)。
摩西、亚伦面对百姓无理的争闹,除了默默忍受以外,只好离开争闹的会众,退到会幕的门口,在神前俯伏,求神指示如何行。于是神的荣光向他们显现。神晓谕摩西拿着杖,和亚伦在会众面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给会众和牲畜喝。
注意,这一次神没有让摩西击打磐石,只是让他吩咐磐石出水。我们记得,在出埃及记17章,神曾吩咐摩西击打磐石出水。但这一次不同。
但是,摩西面对冥顽不灵的以色列人,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动了血气,说了急躁的话:“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然后他狠狠地连击磐石两下。这举动违背了神的旨意,没有尊神为圣。结果神不许摩西进入迦南地。
摩西作全以色列家的守望者,没有时刻为自己儆醒,以至于受了亏损。诗106:32-33,他们在米利巴又叫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是因为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
那么,神为何在第一次吩咐摩西击打磐石出水,而第二次却让他吩咐磐石出水呢?原来,磐石预表的是基督。第一次击打磐石,代表基督在十字架上被击打,他的身体为我们裂开,就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供应我们的生命。主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要从他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基督只一次被钉十字架,就完成了救赎,不需要再钉十字架。因此,神不许摩西再击打磐石,只需要吩咐就可以,也就是只要信就可以。
因此當我們行走在我們的曠野路上,感到乾渴的時候,就不需要基督再為我們釘十字架。因為祂已經復活坐在寶座上,成為我們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祂也長遠活著,替我們祈求,天天供應我們。我們只要向祂禱告,祂就從施恩寶座上垂聽我們,把聖靈的活水賜下,解我們的乾渴。
接下来,以色列人要从加低斯往迦南前进。中间要经过以东王的土地。以东人的祖先就是以扫。以扫和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是孪生兄弟。因此摩西客气地向以东王自称为「弟兄」。但以东王不念兄弟情谊,「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
我们注意看以色列人的反应。他们这次竟然没有抱怨!可见他们的生命在成长。新世代的百姓慢慢在学习信靠神,顺服神。以色列人不与以东争战,绕道而行(申二8)。虽然要多走一些路,但他们相信神的引导没有错,神一定负责到底。
到了何珥山发生另一件大事,就是大祭司亚伦去世了。根据民数记33章记载,亚伦是在五月1日去世,和米利暗相差4个月。
亚伦去世前,把大祭司的圣衣脱下,给儿子以利亚撒穿上。这表明,新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民数记21章
以利亚撒刚刚接任大祭司,迦南人就来攻击他们,「掳了他们几个人」。新的世代刚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其实,神要借着这个小小的挫折来恢复百姓的信心,催促他们去仰望神。他们也的确和以前不同,开始学会向耶和华祷告(许愿)。神就使他们得胜仇敌。
我们留意看,这次战胜敌人的地点是何珥玛。这也是一个老地方。三十八年前,旧世代的以色列人不肯顺服神,想凭着自己的心意强行进入迦南,结果被迦南人一直追杀到「何珥玛」(十四45)。就是在这个地方。现在,新世代的百姓不再凭着自己去争战,而是向神祷告,求神「将这民交付我手」,神就让他们在同一个「何珥玛」得胜仇敌,恢复了信心。
不过,新时代的以色列人的生命还很稚嫩,接下来,他们又落入了试探中,向神发起了怨言。神就用火蛇来管教他们。请留意看他们受到管教之后的反应。百姓马上到摩西那里认罪悔改:“我们怨讟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蛇离开我们”。这是多么难得的改变!他们知道主动认罪悔改了。这是新时代的生命表现。
神听了他们的祷告,吩咐摩西制造铜蛇挂在杆子上,使凡被蛇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主耶稣亲自给我们启示,这蛇预表的就是他。“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约 3:14)。
接下来,神的军队向着目的地一步步前进。从何珥山到阿伯,到以耶亚巴琳,到撒烈谷,到亚嫩河那边。
到这里,又出现了水的问题。但这一次和以前完全不同。神先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这里没有“埋怨、悖逆、不信、震怒、火蛇”。我们可以听到的只有嘹亮的赞美声:
井啊,涌上水来!
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这又是新时代生命的特征,他们学会了赞美。
他们在歌声中,继续向前行,最后到了“毗斯迦山顶”。这座“毗斯迦山”就是摩西在生命的尽头要登的山,他在那里远远地望着应许之地。这表示,以色列到达了可以看见应许之地的瞭望台了。
马可福音10:32-52
主第三次预言他要受死和复活,雅各和约翰求高位,主医治瞎子巴底买。
首先我们看到主坚定的走向耶路撒冷,以至于门徒很希奇,也很害怕。门徒为什么希奇?因为主已经两次预言他要在耶路撒冷被害。门徒仍然不完全明白,但他们或许隐约感觉到即将发生大事,因此心里充满不安。
这时,主第三次告诉门徒,他要受难并且复活。这说明,主是甘愿受死,没有任何不情愿。
主剛說完他將要被釘十字架,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就向主求取功名地位。在第9章,主第二次预言受难时,门徒就曾议论谁要为大。主一讲十字架,门徒就争谁为大。可见,肉体的私欲总是和基督的十字架为敌。主已经教导门徒,在这里,又重复教导他们,在基督王国里的地位的高低,和世界的看法完全是颠倒的。“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意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为何是这样呢?因为「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我们当效法我们的主。
然而,门徒当时的眼睛是瞎的,看不到主要为他们成就的是怎样的恩典。因此,主接下来醫治耶利哥的瞎子巴底买,實際上是指出,門徒的眼睛是瞎的,需要主的憐憫和醫治。
主啊,也求祢醫治我的眼睛,使我看見你在十字架上的荣耀!
3月2日 讀經概要
3月2日
民数记17-19章;可10:17-31
民数记17章 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
本章是16章可拉事件的延续。在16章,神以严厉的刑罚止息了可拉一党的背叛,也显明了亚伦祭司的职分。但是,为了更彻底的止息以色列人的怨言,神要给他们一个记号,为前面一系列的怨言和叛逆做一个了结。以色列人三番五次地质疑和挑战摩西亚伦的权柄,耶和华神要特意显一个神迹给他们看。神让以色列众支派首领在象征权柄的杖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会幕至圣所的约柜旁,一夜之后去看,谁的杖发芽,他就是神所拣选的祭司。
杖本来是死的,没有生命了。可是,第二天,亚伦的杖竟然发了芽,生了花苞,开了花,结了熟杏。而其余的杖没有任何变化。神吩咐把其余的杖都拿走,唯独亚伦的杖留在约柜旁,“给这些背叛之子留作记号”。
神以此证明亚伦是蒙拣选的祭司。亚伦被拣选,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超越其他人的特殊之处,而是上帝定意要选择他,让他先蒙恩,然后藉着他再赐恩给其他支派。
亚伦必定也深知自己的不配。他曾经为以色列人做金牛犊,他的两个儿子在承担圣职当天就被神击杀,他和姐姐米利暗也嫉妒过摩西。亚伦实在没有什么可夸的。他蒙拣选只能是出于神的主权的恩典。
另外,木杖发芽的神迹是预表基督的死而复活。因为神设立亚伦和他的子孙做大祭司,目的是领人认识那位完美的大祭司,就是耶稣基督。在他里面有无穷生命的大能,能战胜死亡,赐给人复活的生命。
亚伦的杖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福音的图画!可是,以色列人的脸上有帕子蒙着,看不见这荣耀福音的光。
他们看到亚伦的杖发芽后的反应是什么?他们就极其害怕,连说5次“我们要死了”“灭亡了”。似乎是说“完了,神弃绝我们了!”他们仍然仅凭眼睛去看神的作为。他们没有看到替代性救赎的恩典。神藉着亚伦代替他们献祭赎罪,也代表他们领受复活的生命。只要他们与亚伦联合,不再反抗他,就能透过亚伦领受神的恩典。这正如,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我们以信心与基督联合,顺服他,就能罪得赦免,得到永生!
民数记18章 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以及他们所得的恩典。
当神在上一章荣耀了亚伦之后,接下来神要向他重申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
在1-7节,神指出祭司的主要职责是担当干犯圣所和祭司职任的罪孽。
什么是干犯圣所?就是违反圣所的条例,例如不洁净的人误入圣所、不按规矩献祭等,就会触犯神的圣洁,招致神的刑罚。因此,神设立祭司,使他们成为中保,担当百姓干犯圣所的罪,借着献祭求神的赦免。
什么是干犯祭司职任?就是指祭司若服侍不当,也要为自己的罪负责。就像利未记 10 章中的拿答、亚比户献凡火,最终被神击杀。
祭司担当百姓的罪,这是在预表基督要来担当我们的罪。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惹神发怒。基督来,为我们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
我们也留意到,神在吩咐祭司的职责时,也不断在强调祭司和利未人要一同担当,一同服侍,利未人要和祭司联合。因为在16章,可拉一党的反叛极大的破坏了利未人和祭司的关系。神在这里要恢复他们合一的关系。
基督的工人在教会里服侍也当合一,连于元首基督,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8-24节是讲神给祭司和利未人的赏赐。祭司蒙神特选,分别为圣专一事奉神,在以色列中没有产业。 神是他们的产业,是他们的分(申 18:1-5)。他们享受一切献给神的举祭和摇祭。各祭中未经火的至圣物,祭司男丁可以吃,其他圣物祭司家中凡洁净的人可以吃。以色列中一切永献的都必归祭司。
利未人同样在以色列人中无分无业,他们办会幕的事,所以百姓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神为举祭的要归给利未人享受。
这一段的核心经文是,神说“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产业”(20下)。
弟兄姊妹,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地上是寄居的,地上没有我们永久的产业,我们的产业就是神,我们的财宝是在天上。因此,我们也应该把心放在神身上,常常思念天上的事。
25-32节,讲利未人也要奉献十分之一。利未人蒙恩享受以色列家献上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神的举祭。他们也当遵神吩咐,将所得的取出十分之一奉献给神,以报神恩。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都是蒙神恩典的人,我们是否在忠心地奉献十分之一?以此承认我们所有的产业都是神所赐的。
民数记19章 用红母牛的灰制作“除污秽的水”,用来洁净那些因死尸被污秽的人。
以色列人在旷野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
在14章,百姓发怨言,导致第一代人要倒闭旷野,因此每天至少有400人死去。
再加上可拉的背叛带来了又一次刑罚,「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16:49)。
如此,就导致许多的人因接触了死尸而不洁净,不能与神有交通。
如何使他们得洁净呢?根据利未记,应该献上赎罪祭。但献祭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过程比较复杂,不便应用于死亡这类大范围的情况。尤其我们要记得,此时的以色列人正漂流旷野。于是,神命定本章的条例,以便以色列人能尽快处理因死尸而造成的污秽,恢复并保持个人及全营的圣洁。
神吩咐宰杀一只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纯红的母牛,全烧于营外。祭司还要把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线都丢在火中,焚烧成灰。然后,用红母牛的灰调制成除污秽的水。使用的时候,拿牛膝草蘸这水洒在不洁的人身上,使他成为洁净。
今天有些犹太人想重建聖殿,恢复祭司体系,其中包括要制作红母牛灰除污秽水,但他们找不到符合条件的红母牛。可见,他们如今在读摩西的书时,心里还是有帕子蒙着。其实,这些条例“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9-10)什么是振兴的时候?就是耶稣基督来的时候,耶稣基督已经来了,已经“藉著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来9:13-14)
感谢神,基督的宝血已经洗净我们的污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过失,经常会跌倒。主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乾净了”(约13:8-10)。“凡洗过澡的人”是指重生的人。重生的人,要靠主恩典,保守自己的脚步,不沾染污秽。“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 6:17-18)。
马可福音10:17-31 青年财主求问永生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热切寻求永生的人。他是「跑」着来的,这暗示他的热诚和敬意,接着他「跪」在主面前,说明他的谦卑和真切。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当作甚么,才以承受永生?
他对永生的关切超过许多的人,甚至超过在教会里的某些人。
可是,当主耶稣要指示给他得永生的道路时,他却忧忧愁愁地离开了。为何呢?
因为主要求他撇下一切跟从主。可是他因为产业太多,舍不得撇下。这表明他在今生的享受和永生的福气之间,仍然选择了今生。因此他并非真的看重永生,也不明白永生的可贵。
当青年人走后,门徒对主说: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你了。主回答說,为了他和福音撇下的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主会给百倍的赏赐,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今生得百倍的意思是,在圣徒相通中会找到新的家人,这些人比血肉之亲更加亲密,更真实和更宝贵。
其實,彼得那時真的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主了嗎?沒有。雖然他已經撇下了很多,但他依然有所保留。否則,當基督被賣的時候,他不會三次否認主。
但主是仁慈的,並沒有打擊彼得的信心,但卻提醒他: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后,將要在前。意思是,不要憑著自己誇口。“凡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9)。
弟兄姊妹,让我们谦卑祷告,求主加给我们坚忍的信心,靠着主的恩典,一生跟随主,绝不回头!
3月1日 讀經概要
3月1日
民數記16章;馬可福音10:1-16
民數記16章:可拉一黨的背叛
昨天我們讀到馬可福音9章,裡面講到門徒在路上爭論誰為大。今天,我們在可拉一黨的人身上又一次看到爭權奪位的罪。
主謀“可拉”是利未支派的人,與摩西、亞倫同屬於哥轄的孫子,他們是堂兄弟關係。他本來已經在參與聖所的服事了,負責搬運約櫃等聖物,這是極其榮耀的工作。
可是,可拉一黨對自己的崗位不滿足,他們還想要做祭司。摩西對他們所說,“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他,這岂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
與可拉一起反叛的還有流便的子孫:「大坍、亞比蘭、安」。他們可能認為流便既是雅各的長子,就應該高於利未支派,所以他們不服摩西的領導。他們攻擊摩西說:“你想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又抱怨說:“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你沒有把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
他們完全顛倒了事實!他們把埃及當作是流奶與蜜之地,竟然忘記了在法老手下受到的奴役和痛苦。不是摩西把他們領出來的,是耶和華神把他們領出來的。不是摩西不把他們領到迦南地,而是因為他們向神發怨言,導致神管教他們,使他們在曠野漂流。
回顧民數記第10章到16章,以色列人一直在“埋怨”(11:1),“毀謗”(12:1),“報惡信”(13:32),“背叛”(14:9),“叛逆”(16:2)。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身體雖然出了埃及,心卻仍被法老奴役。
摩西面對他們的攻擊,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俯伏在地,把事情交付神手中。他高舉神的主權,等候神的指示和審判。摩西靈裡洞察一切,一眼看穿可拉的陰謀是要奪得更高的職分和特權,他們不是同摩西、亞倫爭辯,乃是同神爭辯。
摩西知道這事的嚴重性,真為他們擔心。為了他們免遭神的審判,摩西極力勸勉他們悔改,挽回他們。很可惜,他們拒絕悔改。
結果神使地裂開了口吞下可拉、大坍、亞比蘭及其家眷、人丁及財物,那些附從他們的二百五十個首領,也被火燒滅,那些對神的處罰不滿的人,也遭瘟疫死去一萬四千七百人。
此時,摩西馬上要亞倫拿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瘟疫才止住了。
多麼慘痛的教訓!
神藉此警戒我們:在教會中,絕不可因嫉妒而反叛神所設立的屬靈權柄。
摩西和亞倫的屬靈權柄不是他們自己樹立起來的,而是神呼召他們,賜給他們的。「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來五4)。
因此,雖然亞倫自己算不得什麼,但不順服亞倫的祭司職分,就是不順服呼召他的神;「向他發怨言」,就是「攻擊耶和華」。
同樣,我們若不順服神在教會中設立的權柄,就是不順服設立權柄的神。即使行使權柄的仆人不完美,我們也應當憑愛心說誠實話,彼此勸勉,而不是「向他發怨言」。「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羅十四4)。
最後,如果我們常常定睛在十字架上的神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看他是何等的謙卑捨己,就能去掉我們中間的嫉妒紛爭。想想主在被賣前的晚上,腰束毛巾為門徒洗腳。我們的主尚且為我們洗腳,我們還有什麼要去爭搶的?“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
可10:1-16
這一部分的經文講到兩件事:主對婚姻的看法,和對孩子的看法。
1至9章記錄的都是主耶穌在加利利的服事,從10章,主要走向耶路撒冷,被釘在十字架上。
主一來到約旦河外,法利賽人就來試探他。他們以離婚的事試探耶穌:“人休妻可以不可以?”
在當時,猶太人對婚姻的主流看法很鬆懈,所定的標準很低。他們根據申命記24:1,認為摩西允許男人因“妻子有不合宜的事”而休妻。什麼是不合宜的事呢?有的猶太人認為只要妻子不和丈夫的心意,就是不合宜,就可以休妻。比如,妻子做的飯太鹹,或煮糊了,就可以把她休掉。
但主把他們的眼光轉向創世之初,看神是如何設立婚姻制度的。主強調了三個要點:
第一,婚姻是神在起初就設立的,不是人的發明,因此是神聖的,人人都尊重。
第二,主重複強調二人成為一體。「一體」表示最深的合一,在身心靈上都應追求合一。
第三,不可分開。夫妻關係是盟約,一生一世不可改變!不可因著各種藉口離開對方。除非一方犯了奸淫破壞了婚約,另一方才有權離婚。
這教訓在今日普遍性的輕視婚姻、扭曲婚姻、性別混亂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基督徒應回到神創立婚姻的「起初」,持守真理的原則,成為這污穢世代中的聖潔見證。
根據使徒保羅的教導,我們知道,神設立婚姻還有一個更榮耀的目的,就是預表基督和教會的親密關係。“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1-32)。這樣,基督走向耶路撒冷受死,就是要用自己的寶血洗淨教會,使教會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妻子”。
神設立婚姻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養育敬虔的兒女。因此,主喜歡祝福小孩子!主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
我們是否按主的心意,關懷和教養孩子,並帶他們到主面前來?今天許多基督徒父母正在用各種理由禁止孩子到主這裡來,比如孩子學業太忙,要參加補習班等等。難道學業比永生更寶貴嗎?千萬不要想說等到孩子大了,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信耶穌。有這想法的父母要反省自己是否重生?是否真認識耶穌是誰?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求主憐憫我們!
2月28日 讀經概要
2月28日
民数记13-15章;可9:14-50
民数记13章 主题是:凭信心还是凭眼见?
在本章,以色列人来到了加低斯,已经正站在应许之地的门口,等待进入神所赐的迦南地。这时,他们本应该凭着神的应许直接进军迦南地,可是他们却打发探子去窥探那地。
首先,是谁提出要打发探子去窥探迦南地?根据本章经文,好像是神吩咐摩西作的。其实,根据申命记1章21-22记载,是以色列人先提出要派探子去,然后神许可他们这么作。
“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申1:21-22)
可见,在他们打发探子之前,他们的信心已经动摇,心里开始感到惧怕和惊慌。面对挑战,心里有惧怕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如何处理心里的惧怕。以色列人选择了凭自己的眼睛去看环境,而不是回到神面前,凭信心战胜惧怕。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凭着眼见行事,不是凭着信心而行。保罗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这是神百姓行事为人的基本原则:凭信心不凭眼见。凭信心我们看到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看到天家的荣美,看到神与我们同在。我们是因信称义,因信得生,因信进入永恒的安息。基督徒要走的道路就是一条信心的路,是“本于信以至于信”。以信心开始,也要以信心完成。
因此,无论如何强调信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没有信心就不能得着神的恩典。以色列人倒闭在旷野就是因为不信神的应许。
十二个探子中有十个是没有信心的,有两个是有信心的,就是迦勒和约书亚。他们去的地方是一样的,但看到的却完全不同。十个探子看到的是困难和危险,迦勒和约书亚看到的却是耶和华的同在,“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14:9)。
信心从哪里来呢?第一,是从神的话语而来。“信道是从听道来的”。约书亚很早就跟随摩西,作摩西的帮手,上过神的山,看过神的荣耀,必定常常听摩西讲论神的话。而迦勒和他很可能是亲密的属灵伙伴。因此,神的话语使他们的信心眼睛了亮。
第二,信心也来自于顺服。难道其余的探子没有听过神的话吗?听过,但他们不顺服神的命令。他们听从了肉体的感觉,违背了神的命令。而迦勒和约书亚却说:“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
所以,神最喜悦的就是听命,“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民14章 以色列人最严重的抱怨以及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
在本章,以色列人的抱怨达到了顶点。他们抱怨神把他们带出埃及,以恶意揣测神,以为神要把他们杀死在迦南地,他们觉得回埃及更好,他们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他们不是在反抗摩西和亚伦,而是在反抗耶和华神,藐视神的权威。这是极其可怕的罪,甚至大过拜金牛犊的罪。那时他们对神认识不足,但现在他们是公然藐视神。
神在忿怒之中再次申明,要击杀悖逆的百姓,叫摩西的后裔成为大国。但摩西关心的是神的名和神百姓的利益,胜过他自身的好处。他不顾一切,舍己代求,抓住神的慈爱,求神再一次赦免百姓的罪孽。
神是轻慢不得的,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出 34:7)。凡藐视神的都倒毙旷野,除了迦勒、约书亚以外,上一代的人一个也不得进美地。
百姓在悲痛之中,不听摩西的警戒,偏要上去攻打亚玛力人和迦南人,走向另一极端。他们擅自上去,约柜未出营,没有神的同在,结果在敌人面前溃败。以色列人此时自行出战,并不是因为真心悔改,凭着信心顺服神,而是想靠自己的行为来逃脱刑罚,实际上是再次「违背耶和华的命令」。真正的悔改不在于外面的行为,而在于里面的顺服。
民数记15章 献祭的条例
乍一看,本章好像和14章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在罪恶中不能自拔的以色列人,迫切需要献祭。因為人失敗、不能進入神的安息,神就用这一章講獻祭的事,提醒他們回到神面前去,恢復与神的交通。
今天、我們的生活,就像行走在曠野裏,常常會落在加低斯的失敗中,怎麼辦?回到基督耶穌里面,基督就是赎罪的羔羊;唯有藉著主耶穌的寶血、我們才可以回到神面前恢復交通。
因此本章是给叛逆的以色列人的福音。虽然在利未记已经详细讲过这些献祭的条例,但现在他们还是需要再听一次福音。
另外,从本章开始,以色列人就开始了38年的旷野漂流。因此,这一章也是为了教导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使他们知道神依然要作他们的神,赐恩典给他们。
本章的要点就在22-28节。神说,当以色列人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的命令的时候,就要献燔祭、赎罪祭,他们就必蒙赦免。可见,神向他的子民是永远守约施慈爱的!
本章的结论是“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神。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句话在出埃及记和利未记都常常提到。这是提醒新的一代,神已经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了,不可再回去。
可9:14-50
这一部分的经文,内容包括:主下山医治被鬼附的孩子,以及更深入的训练门徒。
首先,我们看到主下了山以后,遇见的情景与在山上的是何等强烈的对比。在山上,主的荣耀显现出来,又有父神从天上发出的喜悦的声音。来到山下,遇见的是痛苦、悲惨场面:一个可怜的孩子,一个愁苦的父亲,一群软弱无助的门徒。从山上到山下,这就是主耶稣离开天上荣耀宝座来到罪恶世界的一副图画。
在这个事件中,主教导门徒一个功课: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主让他们经历失败,为的是让他们谦卑依靠主。
接着主再次预言他要受难和复活。可是门徒依然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他们心里正想着要在地上做王。“他们在路上争论谁为大”。听起来真的很奇怪!主马上要上十字架,而门徒却在争论谁为大?事实上,这揭露了隐藏在许多人心里的罪。骄傲和自私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罪。今天在教会中,不也是常常有争权夺利的事情吗?求主怜悯!
为了医治门徒心里的这弊病,主给的药方是:“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做众人的用人”。这表明,基督徒的价值观与世人完全不同。让我们效法基督,甘愿做仆人,不显露自己。
门徒看到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但不加入门徒的行列。门徒就很不高兴。这表明门徒心里依然藏着骄傲自大,把他们自己当作信仰的权威,心胸不够宽广。但主教导门徒,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跟随门徒,而是是不是属基督的。若是属基督的,就是主的小子,应该得到其他门徒的尊重和爱护。在这一点上,摩西和保罗都是我们的榜样。当约书亚想禁止不进会幕的伊利达和米达说预言时,摩西说:“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11:29)保罗说“这有何妨?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1:18)。
2月27日 讀經概要
2月27日
民數記10:11-12:16;可8:27-9:13
從民數記10:11開始,以色列人終於要往前行了!
他們從《出埃及記》19章開始來到西奈山,一直到《民數記》10章10節,在山下住了約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神給他們頒布律法,指示他們建造會幕,指示他們獻祭的方法,教導他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如何慶祝節期,又訓練他們如何安營,何時起營往前行,何時停下來。
神真的是花了許多的心思裝備以色列人,使他們成為耶和華的軍隊。
到了第二年2月20日,雲彩收上去了,以色列人就從西奈山出發,往迦南地前行。
我們看到他們按照神在第二章的指示列隊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哥轄子孫,他們抬著神的約櫃,代表神在前面引路。
接下來,第一隊是猶大營;之後是革順和米拉利族,他們抬著會幕的器具;
第二隊是流便營;之後是哥轄族,抬著聖所中的聖物;
第三隊是以法蓮營;
第四隊是但營。
可以想像他們前行時是多麼的高興,浩浩蕩蕩地走向應許之地。
在這樣滿懷希望的氣氛中,摩西極力地邀請自己的岳父(或內兄)與他們同行,作他們的眼目(嚮導),希望他也得到耶和華的好處。我們注意到摩西三次提到「好處」。可惜,摩西岳父不肯去。
在這裡我們看到:
第一,一個人若不是出於神的感動,他是不肯與神同行的。即便用再多的好處吸引他,他也不肯跟隨神。除非聖靈光照他,開啟他的眼睛,使他真的看見自己的貧窮和卑微,看到神應許的是何等豐盛的恩典。
第二,摩西為何請求岳父作他們的眼目?這是因為從西奈山到巴蘭曠野這一段路極其難走,是所謂「大而可畏的曠野」,一路都是高原丘陵,溝壑縱橫,崎嶇不平。摩西的岳父對地形相當熟悉。所以,摩西希望他能幫助以色列人。這無可厚非,也是很正常的考慮。不過,這也可能暗示摩西對前面的道路有些擔心,想要依靠人的能力,似乎忘記了神正在引導他們,神就住在他們中間。
摩西的岳父走後,摩西的眼睛完全定睛在耶和華的身上。他們離開了耶和華的山,前面有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頭上有耶和華的雲彩引路。每當約櫃前行時,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你興起!願你的仇敵四散,願恨你的人從你面前逃跑。」當約櫃停下來,摩西又說:「耶和華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
弟兄姊妹,我們每天也要作這樣的禱告。或出或入,都要求耶和華神與我們同在!
民數記11章——以色列人發怨言
經過這麼多的教導和訓練之後,我們覺得以色列人應該已經很成熟了。結果,剛剛離開西奈山,才走了三天的路程,他們就開始發怨言了。
「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直燒到營的邊界」表明神在震怒中還施憐憫於他們。如果不是燒到「營的邊界」,而是燒到了中央,會怎麼樣呢?可能就迎來了與所多瑪一樣的結局。所以那個地方起名叫他備拉,意思是焚燒。
其實這不是以色列人第一次發怨言。在《出埃及記》15-17章,他們剛剛過紅海,就三次向神發怨言。在瑪拉因為水苦而發怨言,在汛的曠野因為沒吃的而發怨言,在利非訂因為沒水而發怨言。但是,請注意,那時神一點也沒有向他們發怒。為什麼?因為那時他們還沒有到達西奈山,他們的生命還很稚嫩,還沒有領受律法。可是,經過了一年的時間,接受了許多的教導和訓練,生命還是老樣子。這怎麼不令神傷心?因此神要嚴厲地管教他們。但管教他們是出於愛,「主所愛的,他必管教」。
弟兄姊妹,請省察自己的生命狀況。 你信主多少年了?聽了多少神的話語?生命有沒有長大成熟?《希伯來書》5:12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吃奶的嬰孩只想要凡事順利,吃乾糧的成年人要接受艱難環境的熬煉。主耶穌早就告訴我們,要作祂的門徒,就必須背起十字架跟從祂,要進窄門,走小路。雖然充滿挑戰,但主應許必永遠與我們同在!祂不留下我們為孤兒,乃是賜下聖靈永遠與我們同住,作我們的保惠師。
在他備拉剛受管教,有一些「閒雜人」引發另一次抱怨。「閒雜人」可能是與以色列人通婚的埃及人,或在埃及為奴的外族人。他們跟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目的並不是為了事奉神。他們是為了眼前的好處出埃及。所以,在路上一遇到困難就想念埃及的好處。他們幻想出一個美好的埃及,作為自己虛假的盼望。而神允許這些閒雜人在百姓面前,是要把百姓心中的「閒雜人」也顯露出來。這些百姓雖然有應許之地的盼望,卻活得和那些「閒雜人」一樣,只看重眼前的好處,結果他們就和「閒雜人」一起哭著要吃肉。
以色列人的抱怨聲給摩西帶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摩西感到力不能勝,擔當不了帶領他們的責任。摩西甚至向神求死。其實,神也是在借此機會考驗摩西。摩西在火煉的試驗中,也顯出了自己的虧欠。他在抱怨的過程中,眼裡只看到自己,似乎忘記了神的能力。他以為是自己獨自擔當重任,其實神早就應許他:「我必親自與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33:14)。
可見,摩西雖然被神稱讚為最忠心的僕人,但他不是完美的中保。只有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才是。主耶穌在地上忍受人的一切抵擋、辱罵,卻從來沒有發過一句怨言。為此,我們要更加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民數記12章
我們看到,不但以色列百姓發怨言,連大祭司亞倫和姐姐米利暗也發起了怨言。他們因為摩西娶了古實女子而毀謗他。事實上,他們是嫉妒摩西的地位。但摩西沒有為自己辯護,顯明他真的是極其謙和的人。他默默承受這些毀謗,但神卻站出來為他伸冤,也堅固他的領袖地位。神稱讚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並且神與他是面對面說話。於是神就管教米利暗,使她長大痲瘋。亞倫馬上認罪悔改,為米利暗代求。而摩西在整個事件中,唯一的一次開口,就是求神醫治米利暗。
神應允摩西的禱告,但仍然要將米利暗關在營外七天。
兩百萬以色列人前往的行程,因米利暗而耽誤了七天,但神卻並不著急。進迦南固然是神的目標,但神也要藉著曠野的路程來顯露人的敗壞,一面拆毀舊人,一面造就新人,使「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10:11)。
可8:27-9:13
這一部分的經文中,主耶穌不再行神蹟醫治病人,而是專注於訓練門徒,教導他們認識耶穌的身份、耶穌的使命、以及耶穌的榮耀。
主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在《馬太福音》16章裡,主耶穌稱讚彼得說:「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彼得雖然回答對了,但並不真正明白基督的使命。他以為基督來是要復興以色列國。然而,耶穌指示他們,他來的使命乃是「必須要受許多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主耶穌為何「必須」死在十字架上?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聖父與聖子在永恆裡立約,由聖子代替蒙揀選的人受刑罰。這是必須成就的救贖之約。我們要為這個「必須」發出感恩和讚美。因為主必須受死,我們才能有得救的確據!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救贖我們這些罪人。這是聖經的核心真理,是我們必須明白的。保羅說:「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主不但「必須」死在十字架上,也「必須」復活。但當時的門徒還不明白復活的事。於是,主帶領三位最親近的門徒登山,在那裡變了形象,顯出他的榮耀。這是要教導門徒,雖然他們的主外表看來貧窮卑微,但他的真正身份卻是榮耀的神的兒子!
神又差遣摩西和以利亞顯現,他們代表律法與先知,就是整個舊約。他們來,是為了見證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基督,是他們一直盼望的那一位。他們很快又消失,只剩下耶穌一人,這是要教導門徒,要單單注視耶穌。
父神也從天上發出聲音作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唯有耶穌是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是教會的元首。我們都要聽從基督,專注於他,常常住在他裡面。
2月26日 讀經概要
2月26日
民数记8-10:10;可7:24-8:26
民数记8章 在神话语的光中被洁净
昨天读到7章讲以色列首领连续12天的奉献。带来的结果是神就在会幕里从施恩座上向摩西说话。
紧接着,8章一开始就讲到要点亮金灯台的灯,使灯发出光来。这表示,神的话就是光。如诗篇119篇讲到的,神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又说“神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
这里特别提到“七盏灯”。“七”表示完全。“七盏灯”代表神的话语是完全的、全备的。金灯台也预表基督是世界的光,给黑暗的世界带来荣耀福音的光。
神又说,灯要向前发光,这样就可以照在对面桌子上的陈设饼,代表神的子民永远活在神的脸光之中,活在基督荣耀福音的光中。
灯台的作法,是用一块金子锤出来的。这首先是预表尊贵的基督为我们受击打,也表示基督的教会也要经过千锤百炼,才合一成圣,成为荣耀的教会,发出光来。
讲完了金灯台的事情,接下来讲利未人的洁净礼和奉献礼。在3章和4章,讲到利未人的职责,在6章和7章讲到了拿细耳人的奉献和以色列12支派的奉献,但都还没有讲到利未人的洁净和奉献。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提利未人的洁净和奉献。只有得到洁净,才能进到会幕里侍奉神。
那么,应当如何洁净呢?先用除罪水(民19:9;赛12:3)弹在他们身上,用剃头刀刮全身,洗衣自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然后献上燔祭、赎罪祭并同献的素祭,表明工人要经历神救赎。此外,要招聚全会众,为利未人行献身的按手礼,亚伦将他们当作摇祭奉到神前,全然归神。
本章最后提到利未人任职的年限,是25岁到50岁。在4章曾说过是从30岁到50岁。因此,他们在前5年应该是实习期,从30岁正式任职。到了50岁要停工退任,但退而不休,仍然和弟兄们一同服侍,不再是事务的服侍,而是更注重在生命的服侍。
9章-10章10节
以色列人终于要出发了。但还有最后三件事要完成:过逾越节,跟随云彩的引领,制作银号。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晚就是逾越节,因此神吩咐他们每年正月14日要过逾越节,记念神的救赎大工。但是,有幾個人正好在逾越节碰了死屍,不潔淨了,因此錯過了守逾越節的日期。於是他們去找摩西和亞倫提出请求。摩西让他们等候他去寻求神的指示。
这里我们看到兩點:
第一,為什麼這些人有這樣的要求?顯然他們很重視這節期,願意守耶和華的節期,渴望和眾人一同记念神的恩典。
請問弟兄姐妹,我們有否類似情形?因為有紧急情况发生,导致主日不能來聚會,我们心裡是否有遺憾呢?應該要有的!我們對神的救恩若有強烈感覺,就會看重這樣的聚會。因為神羔羊的血為我們流了,祂的身體為我們捨了,祂的死成就了我們的救恩,祂的復活成了我們新生的盼望。因此每一次聚會,我們都要珍惜。心裡要常被主的恩典感动,被激励渴慕更多親近神。
第二,当摩西也不知道怎麼辦,他就去求問神。這又是我們當學習的功課。許多事我們不明白,怎麼辦呢?摩西說你們暂且等候,我們看神怎麼說。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操練。不能只憑著一己的判斷就做決定,而忘記了要在神面前等候。
神指示摩西,可以在二月十四日给他们安排第二个逾越节。这表明神的慈爱和宽容,願意人人都能夠享受逾越節。并且神也允许寄居在以色列中间的外邦人守逾越節。讓我們想到新約裏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都可以到我這裡來。聖經在結束的時候,聖靈和教会也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的取生命的水喝。」(启22:17)
第二件事是学习跟随云彩的引导。以色列民一出埃及,就有云彩引导他们前行(出 13:21- 22)。云彩代表圣灵,也是神同在的象征,日间有云柱,夜间有火柱,引领他们安营和起行。何时安营,何时起行,都要随时听候神的命令。我们也当一举一动随圣灵借着神的话语的引导。着急,不耐烦,或者懒惰不愿动,都是神不喜悦的。主耶稣在地上时,常常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表明他一举一动都是完全听从父的安排。
第三件事是制造两枝银号,用以指挥、调动全营。云彩和银号都是神给以色列人的信号──云柱是引导他们的眼睛;银号则是引导他们的耳朵。全营百姓都以神为中心,都听从统一的号令。战士们听见出征的号令,奔赴战场,与敌人争战。百姓听见节日的号声,便聚集欢呼守节。无论是敬拜或争战,起行或安营,都服从于号声。
这号声由祭司吹响。吹的时候要按照神的指示吹。发出的声音代表的是来自耶和华从至圣所发出的声音。这告诉我们在教会中传讲神话语的人要“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不可随私意解说(彼后1:21)。
而神的百姓听见神的号角声,就当听命遵行。
可7:24-8:26
这一部分记载了主耶稣行的四件神迹: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医治聋哑人,用七个饼喂饱四千人,医治伯塞大的盲人。
首先,我们看迦南妇人求耶稣医治自己的女儿。
一开始,主似乎拒绝了她的祷告,并且指出了她是外邦人,不配得到神的恩典,“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主的话没有激怒这个妇人,反而激发她更加谦卑的祈求主的怜悯。“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这就是罪人在主面前当有的态度,要乐意承认自己是不配的罪人。主的话没有错!因为从主的公义来看,我们都是污秽不堪的罪人,如狗一样不配得儿女的名分。但是,从主的恩典来看,狗也能够得到怜悯。主说:“因你这句话,你回去吧!鬼已经离了你的女儿了。”这就是得救的信心!这样的信心具有莫大的能力,能把鬼赶出去。
弟兄姊妹,讓迦南妇人的話增强我們禱告的信心吧!如果狗都能吃碎渣,那麽,我們因著基督被接納為神的兒女的,爲何不大大張口向天父求生命的餅呢?爲何像浪子一樣到世界上与猪抢吃的?
其次,主医治了一个耳聋舌结的人。这个神迹一方面证明耶稣的神性,另一方面,通过这个聋哑人揭露我们人类属灵的耳朵是聋的,听不见神的声音,属灵的舌头是打结了,说不出属灵的话语。而主耶稣来就是要开通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见福音,并且能讲说属灵的话语。
弟兄姊妹,这个神迹有没有在你身上发生呢?从前你听不明白福音,如今你明白了;从前你不会祷告,在人前羞于承认主的名。一讲到世界的事就滔滔不绝,一提到属灵的事就支支吾吾。但如今,你变了,你不再以福音为耻,你勇敢且清晰地向人传福音。但愿这个神迹发生在你身上!
第三,主用七个饼喂饱四千人。类似五饼二鱼的神迹,再次显明主耶稣就是那位创造天地的主宰,又是怜悯人的救主。可是,门徒仍然不明白主所作的,看不见主的真实身份。主对他们说:“你们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
因此,主接下来行了第四个神迹,医治一位盲人。以此表明主要医治门徒属灵的眼睛,使他们看出主耶稣到底是谁。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属灵眼睛如何呢?真的看见耶稣基督的荣耀了吗?
2月25日 讀經概要
2月25日
诗篇90篇
10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12 求祢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在这仅存的年间,让我们天天亲近主,警醒祷告,紧紧跟随主的脚踪,直到见他的面!
民数记7章;可7:1-23
民数记7章的主题是以色列各族长的奉献。
首先,从时间来看,本章应该是接续《出埃及记》40章,在出埃及第二年的正月份,摩西立起会幕那一天,各族的首领前来奉献礼物,之后连续十二天,每一天有一个支派奉献。
会幕是神荣耀同在的记号,会幕一立起,神的荣光就充满了会幕。“当天以色列的众旨领,就是各族的族长,都来奉献。”他们因着神荣耀的彰显,把他们里面所受的感动化为行动,“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华面前。”其实神并没有吩咐他们要奉献,是他们自己主动的奉献。以色列的首领看到了会幕的需要,就一同商议好奉献车和牛,用来搬运会幕。
请留意,他们总共奉献了6辆车和12头牛,给了革顺族和米拉利族所用,但没有给哥辖族。为什么?因为哥辖族的工作是抬圣所中的器皿,这些圣物不能用牛车拉,只能用肩抬。
当首领作了上述奉献以后,神吩咐他们再为祭坛作奉献,每天一个首领来奉献,连续十二天。
他们所奉献的礼物包括:一个银盘子、一个银碗、一个金盂,都按圣所的平,分别盛满了调油的细面和香,还有燔祭、赎罪祭、平安祭使用的祭牲。
神为何要他们连续十二天作奉献呢?我们知道,献祭是预表着基督的牺牲,神借着献祭来教导以色列人认识神的赦罪之恩,仰望神所赐的基督。因此,神用十二天的时间,来重复教导以色列人这个宝贵真理。神并不是喜悦这些礼物本身,神所喜悦的乃是这些祭物所预表的基督,就是神的儿子的牺牲。“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来10:5)
另外,摩西使用了超长的篇幅,十二次重复记录了详细的奉献清单,这是表明神悦纳和记念每个人甘心奉献的心!
在本章结尾,奉献的结果是神在会幕中向摩西说话,表明神的心意满足之后,就带来了神与人更深的交通。
从篇幅上看,本章是圣经中最长的经文之一,仅次于诗篇119篇。诗篇119篇主题是爱慕耶和华的律法。这两篇最长的篇章彼此呼应似乎也在表明爱慕神的话语和甘心奉献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若过一个奉献的人生,神也会清楚向我们说话。如主耶稣所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
可7:1-23
主题是:真正的洁净和真正的敬虔。
在这里法利赛人和文士责怪主耶稣的门徒饭前没洗手。 饭前洗手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这些法利赛人其实关注的不是清洁与卫生,而是『古人的遗传』。但主耶稣揭露了他们的假冒为善:他们用嘴唇亲近神,心却是远离神;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是装满了污秽。
这让我们看到,在主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人的信仰光景变得非常凄惨衰败。我们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一再看到,神通过神迹、律法、献祭不断的教导以色列人要认识耶和华神,神是圣洁公义,又有恩典和怜悯的;也教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需要祭物的血来洁净。
可是,后来的以色列人只看到外在的礼仪,看不到神的心意。换句话说,他们不认识耶和华神,他们只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3:5)。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今天的敬拜。我们不是习惯性地去参加教会活动,而是要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中与神会面,被基督的爱激励着去敬拜,去服侍。
也让我们小心,不要像法利赛人一样给神的话增添、删减或修改。“饭前必须洗手”并不是神的命令,而是犹太人发明的规条。孝敬父母是神的诫命,他们却对其进行了修改。神的话语是我们信仰的唯一最高的权威。任何人的意见都不能被高举与神的话语同等。
在这一段里面,主耶稣也教导我们,人心是污秽和不洁的源头。人经常把罪恶归咎于外在的环境,或是魔鬼。主耶稣却揭露了人心中藏着的许多罪恶。「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 」
读到这里,我们要谦卑省察自己的心,为自己的心守望祷告,求主保守我们的心!
同时,我们更应该感恩。那位揭露我们人心的主,也是为我们的罪上十字架的主。他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我们心中的诸多的罪恶!他又差遣圣灵来更新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
所以,无论我们得救年日多长,事奉主有多久,千万不要把恶念头当作平常,败坏自己; 相反,要常常思想真实、可敬、公义、清洁、可爱的事情(腓四 8)。 而最重要的是不可让自己的心远离主,应借着不住的祷告,顺服圣灵的光照,让圣灵治死肉体的恶行,经历基督完全的救恩。
2月24日 讀經概要
2月24日
民数记5-6章;可6:30-56
民数记5章 主题是洁净神的军队。
在前四章,神已经吩咐百姓数点人数、安营,在事奉配搭上作好了安排,百姓已经整装待发。但在出发之前,神还要洁净祂的百姓,将他们分别为圣。因为他们是「耶和华的军队」,不但要各就各位、各尽其职,还应当在神面前维持分别为圣的地位,才能与神、与人「合而为一」,保持属灵争战的能力。
要保持属灵战斗力,第一要保持营地的洁净。神三次强调要使不洁净的人「出」到营外,因为「这营是神所住的」。人若沾染污秽,神就不能与他们同在,他们失去了得胜的保障。
有三种不洁净的人必须「出到营外去」:「长大麻风的,患漏症的,并因死尸不洁净的」
「大麻风」代表罪的污染,「漏症」代表生命的流失,「因死尸不洁净」代表沾染死亡的气息。神的性情是圣洁、丰盛、没有死亡的,因此,在神所住的营里不能有罪的影响和生命的流失,也不能接触死亡。我们如果不肯对付自己的罪,任凭生命白白地流失、枯干,毫不介意接触带着死亡气息的事物,就不能成为耶和华的军队。
「耶和华的军队」要分别为圣、维持属灵的战斗力,第二要洁净人际关系,使弟兄能合一。任何彼此亏负的事情都会影响弟兄的「和睦同居」,因此,有了亏欠就要及时对付,堵住破口。在神的救赎计划里,祂所要得着的是一支合一的「耶和华的军队」(出十二41),一个同心的「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一个完整的「基督的身体」教会(弗四12)。
要彻底除掉亏欠,不能简单地说声对不起,而是要向受害者「如数赔还」,并且还要「另外加上五分之一」来对付自己,更要向神献上赎愆祭认罪。这样才能堵住破口,恢复属灵的战斗力。「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3-24)。
「耶和华的军队」要分别为圣、维持属灵的战斗力,第三要洁净婚姻生活,使夫妻能合一。神百姓的婚姻应当显明神与以色列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能让任何的不贞或嫉妒,在家庭中给仇敌留出破口,亏缺神的见证。
如果丈夫心里怀疑妻子不贞,就要带妻子到祭司那里,寻求神的判断。妇人通过喝下咒诅的苦水来显明自己是否清白。这就是「疑恨的条例」。这是表明神要亲自管理百姓的婚姻关系,让祂的军队里没有家庭的破口。
让我们想想这个条例实际带来的效果如何。
首先,会阻止人犯奸淫。就算是偷偷犯奸淫,瞒得过人,也瞒不过神。若真的犯了奸淫,怎敢在祭司面前发誓否认自己的罪呢?这样,就使人心里产生惧怕,不敢违背神的诫命。
其次,保护贞洁妇女的名声。如果丈夫无故的怀疑妻子,经过在祭司面前的试验,证明妻子的清白,就消除了背后的猜疑。
民数记6章
主题是拿细耳人的奉献和神的祝福。
拿细耳的意思是分别出来、奉献给神。拿细耳人就是指在一段时间或终生把自己分别为圣、专心事奉神的人。
我们知道,只有利未人才可以在会幕事奉,只有亚伦的子孙才可以担任祭司。但任何以色列人都可以奉献自己做「拿细耳人」。
作拿细耳人的要求包括:
(1)不可喝清酒浓酒,以及葡萄所制的一切,表明许愿归神的人不可体贴肉体,放纵情欲,贪求今生的享乐。
(2)不可剃头发,头发是神赐生命能力和尊荣的象征,拿细耳人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头上。
(3)不可接触死尸,远离世俗,专心跟主,以神国的事为念(路 9:60)。拿细耳人圣洁的标准,超过一般的祭司利未人,接近大祭司圣洁的程度(利 21:10-12)。
那么拿细耳人的职责是什么?其实他们没有具体的“任务”,但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属灵的使命,
全然奉献的榜样。拿细耳人以极为严格的生活方式展示对上帝的委身,成为社区中敬虔与顺服的榜样。有些拿细耳人可能在特别的时期为特殊的属灵任务而分别出来。例如,士师参孙就是上帝为拯救以色列人而设立的终身拿细耳人。他们也给社区带来属灵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圣洁生活,提醒人们要分别为圣归给神。他们也会在社区中担任代祷、属灵教导的角色。
圣经中的著名拿细耳人有参孙,撒母耳和施洗约翰。
我们作为新约的信徒,都应当作拿细耳人,「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十二1),分别为圣事奉神。
可是,今天教会里最缺乏的就是真正的拿细耳人。你是否愿意立志加入拿细耳的行列?
讲完拿细耳人的条例以后,神便吩咐亚伦和他儿子为以色列人祝福。这是表明,以色列人无论男女,肯离俗归神,分别为圣事奉神,神的祝福便临到全以色列家。 基督为天上的大祭司,也必因我们圣洁的事奉赐福给他的教会,赐永远的平安与我们!
在这里也把这个祝福送给弟兄姊妹: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可6:30-56
这一部分的经文,记载主对众人的怜悯:
主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30~44 节) ──祂怜悯没有牧人的羊;
主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45~52 节)──祂怜悯逆风中摇橹甚苦的门徒;
主在革尼撒勒地方医治病人(53~56 节)──祂怜悯有病的人。
同时我们特别留意看到主对门徒的训练。
在他们传道回来以后,主训练他们学习休息;
在他们面对众人极大的需求时,主训练他们学习依靠主的供应,经历主的大能;
在他们面对艰难的环境时,主训练他们放心交托,经历主所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
『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祂』。 门徒所作的是可喜乐的事。 这时他们也许十分兴奋,急着与主耶稣分享他们所作的事、所传的道。 然而主却选择带领门徒暗暗的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 因为祂知道这些人疲倦了,于是祂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 (31 节)。 主这样作,是使他们得安息。与主同在的休息,不但使我们得着甜美的安息,并且使我们重新得力。我们事奉主,殷勤作工固然要紧,但也不可忽略与主一同去「歇一歇」。所以,我们应学习在百忙中,还能常常回到主的面前,与主同享安息。
2月23日 讀經概要
2月23日
最近發現堅持每天按著進度讀經的人變少了。看來,要走出埃及進入迦南,的確不容易。想想以色列人當時在曠野,要面對的困難有多大。我們現在只是每天讀他們的旅程,都覺得很難堅持。所以,我們真的不比以色列人強啊。我們都是軟弱的人,求主加添我們力量,否則我們也走不出曠野。
我們昨天讀了《民數記》1-2章,以色列人還處於預備階段,還在西奈山下,真正進軍迦南的旅程還沒開始。一直要等到10章11節,以色列人才拔營,離開西奈山。
由此可見,神非常看重預備工作!在出埃及記領受律法、建立會幕,在利未記學習獻祭和聖潔生活,在民數記前面10章數點軍隊,整裝待發。只有做完了這一切的準備,神才吩咐他們前行。
教會裡的服事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熱心就開始服事,一定要接受足夠的裝備和訓練,真正明白神的心意後,才能按照神的要求服事,蒙神的悅納。
民數記3-4章;可6:1-29
民數記3-4章,主要記載利未支派的人數和職責。
在1-2章裡面,沒有數算利未支派的人數,沒有提到他們安營的位置。在3-4章,就要對利未支派進行詳細的安排。
在3章,首先提到亞倫兒子。亞倫本來有四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都是受膏的祭司。其中,拿答、亞比戶曾隨摩西、亞倫,並七十個長老上過神的山,見過神的榮耀(出24:1-11)。神的盼望和重任在他們身上。可是,他們竟藐視神恩,違命獻上凡火,以致遭神烈怒,死在神前。
「神在親近他的人中要顯為聖」,這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因此,剩下以利亞撒和以他瑪接續供祭司職任。可想而知,他們會多麼地謹慎遵守神的吩咐。
接下來,神特別設立利未支派的職責。利未支派最重要的使命是**「代替以色列頭生的」**。第12節,神說:「我從以色列人中揀選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利未人要歸我。」
這裡面包含著兩個代替:利未人代替以色列所有頭生的,以色列人頭生的代替全體以色列人。
簡言之,利未人就代替全體以色列人歸於神。利未人的服事,就代表了全體以色列人的服事。
神提醒以色列人,當逾越節那晚,神擊殺了埃及所有頭生的,卻因著羔羊的血赦免了以色列人頭生的,所以,以色列人頭生的理所當然地要歸耶和華為聖。 因此,是拯救在先,服事在後;恩典在先,律法在後。
神讓利未人來代替以色列人歸耶和華,就是要教導以色列人明白替代性救贖的恩典。這也是我們應該明白的。 是誰代替我們受死呢? 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既然基督替我們死,我們今天活著的就不再是我們自己,乃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加2:20)。
有人可能會問:神為何揀選利未支派?他們有什麼特別的長處嗎? 沒有。 不但沒有長處,相反,利未支派的祖先利未曾經在**「底拿事件」(創34章)**中做出了殘酷的行為,以至於沒能得到雅各的祝福,反倒受了咒詛(創49:6-7)。
因此,神揀選利未支派參與會幕的服事,只能是出於神白白的恩典。 正如保羅所說: 「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
後來,利未支派在**「金牛犢事件」**中也證明了他們的確是蒙恩的。利未子孫沒有跪拜金牛犢,並且,他們和摩西站在一起,替神執行審判,殺了拜金牛犢的三千人。這顯明了他們是歸耶和華為聖的。
曾經被咒詛的支派,後來蒙恩成了得到祝福的支派。 這就是福音的大能! 神的恩典改變了他們。
接著我們看到,利未支派的三個宗族:革順、哥轄、米拉利,安營在會幕的周圍。革順族在會幕西邊,
哥轄族在南邊,米拉利族在北邊。會幕的東邊是摩西、亞倫,和亞倫的兒子們。
這樣,以色列人營地的整體安排是: 會幕在中央, 緊挨著會幕的是利未支派, 最外面是其他的十二支派。
第三章最後又提到了替代的事情。 剛剛我們看到了,利未人要對等(一對一地)代替以色列人頭生的獻給耶和華。可是,這二者在人數上出現了差別,以色列人頭生的總數比利未人多出了273名。
這多出來的,誰來代替他們呢? 神的方法是: 讓全體以色列人為這多出來的人付贖金。顯然,神並不是需要這些錢,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再次教導以色列人替代性救贖的真理。這些贖金只是影子,預表著神的兒子基督為我們付出生命的贖價。
數記第4章
記載利未三個宗族的具體工作職責。
首先,神對所有服事的人員有年齡的限制,必須是30歲到50歲。神反覆強調這一點,表示參與服事的人必須具有擔當重任的能力,他們要身體健壯,靈魂興盛。
哥轄子孫的任務
哥轄子孫的任務是搬運至聖之物,即搬運會幕裡的約櫃、香壇、燈臺、陳設餅桌子等。
這看起來是最榮耀的工作,但神的要求也極其嚴格。神不許他們碰觸這些聖物。只能由亞倫的兒子進聖所包裹這些聖物,之後才交給哥轄子孫來抬。在亞倫子孫包裹聖物時,哥轄子孫絕對不可以觀看。
為什麼神要把聖物藏得那麼嚴實,不讓人隨便觀看呢? 這是要表明:人的罪攔阻了人與神的交通。只有到了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到來,至聖所的幔子才徹底打開,人才能坦然無懼進入至聖所。
革順子孫負責帳幕的幔子、帷子和門簾。米拉利子孫負責板、柱和座。
總共參與的人數竟有八千五百八十人之多!
本章讓我們看到,三批人所做的工作雖然不同,職事各有其範圍,但都是以「會幕為中心」。
從屬靈意義的觀點看:
在教會的服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不同的功用,但目的都是一樣:「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 4:12)
負責約櫃的哥轄子孫,不能輕看抬板和閂的米拉利子孫。 相反,負責底座的也不需要自卑,認為自己是無用的。會幕的底座缺少一個,會幕就不完全。若沒有「柱子」,蓋子要蓋在哪裡?若沒有蓋子,約櫃要放在哪裡呢?正如保羅說: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 哥林多前書 12:15-21
在教會裡面,我們都是因著主的恩典成為美好的同工,我們不可分門別類,總要彼此相顧,同心合意,完成神的託付。
馬可福音 6:1-29
這一部分包括三件事:
主耶穌在家鄉被厭棄
主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道
施洗約翰被希律殺害
主耶穌的家鄉是拿撒勒。那裡本來是無名鄉村,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村莊像拿撒勒人一樣擁有如此特權,
能夠在三十年的時間裡,與神的兒子同吃、同住。
可惜的是,他們竟然認不出神的兒子。他們只是憑著外貌認耶穌。錯失了多麼大的恩典!
其實,我們也無需為拿撒勒人感到驚奇。美國難道不是擁有許多屬靈的特權嗎?人們在這裡可以自由去教會聽道,敬拜神。可是,如今的美國人卻厭棄神的恩典。太容易獲得的恩典,反而不珍惜。
因為拿撒勒人不信,主耶穌就不得行什麼異能。可見,人的不信帶來多麼大的攔阻,能把主耶穌的恩典攔阻在外。 求主保守我們,除去我們裡面的不信!
主耶穌就詫異他們的不信。試問,主耶穌是否也詫異今天的世界對福音的反應?末日即將來臨,世人仍然沉迷罪中,不悔改信福音。這必定使主感到詫異!
主耶穌吩咐門徒傳道之前,也預先告訴他們,有人會接待他們,也會有人拒絕他們。
當想到連主耶穌自己都被人厭棄,門徒就能得到極大的安慰。
再看看,主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的遭遇:他忠心傳講神的道,勇敢指責人的罪。可是,他在地上的結局卻是:冤獄和暴死。這一方面是在預示著:主耶穌即將被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另一方面,也教導我們:真基督徒的福分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我們如果要想得人的稱讚,必定會失望!今生不是全部,將來神必按公義審判萬民。那充滿榮耀的日子在墳墓的那一頭,是我們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心裡也未曾想過的。正如保羅所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 哥林多後書 4:17
2月22日 讀經概要
2月22日
民数记1-2章;可5:21-43
《民数记》简介
《民数记》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本书中有两次数点以色列人数,第一次是在西奈旷野(第一章),第二次是在摩押平原(26章)。但是本书的希伯来原文的名字是《在旷野》。“在旷野”这个名字更能概括本书的内容。本书所记载的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约40年的经历。从出埃及第二年2月1日起,一直到第40年11月1日为止。
在“创世记”的结尾,雅各的子孙七十人下到了埃及。在“出埃及记”,神带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到了西奈山,颁布律法,与他们立约,要使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在利未记,神从会幕中呼叫摩西,启示以色列人如何成为圣洁的国民。到了“民数记”,神就吩咐他们从西奈山出发,向着应许之地迦南地前进。民数记记载的就是走向迦南美地的旅程。
联系新约的圣徒,出埃及记讲的是得蒙救赎,利未记讲的是与神交通,民数记讲的就是圣徒要走的道路。
这条道路并不容易,充满着各样的挑战和试探。唯有凭着对神的信心才能胜过考验,最终进入迦南地。很可惜,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常常因为不信,发出怨言,甚至想要走回头路,重新回到埃及。因此,神向他们发怒。本来四十天就可以走完的路程,结果他们花了四十年在旷野漂流,以至于第一代以色列人几乎都倒闭在旷野,无法进入应许之地。
但神的应许没有改变,以后新的一代起来进入了迦南。
圣经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警戒我们什么呢?警戒我们不要学习以色列人不信从的样子。“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的样子跌倒了”(来4:11)
在民数记中,我们如何看到基督的影子呢?主在约翰福音第六章里说,“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6:49-50)在民数记,吗哪就是预表主的影子。在约翰福音第七章里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7:37)被击打流出活水的磐石也是预表基督。又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3:14-15),被举起的铜蛇也是预表基督。
本书大致可以分三部分:
一、旧的一代,从西乃山走到加低斯巴尼亚(一至十四)
二、过渡时期,在旷野飘流38年(十五至二十)
三、新的一代,加低斯至摩押平原(二十一至三十六)
民数记第一章:数点耶和华的军队
神吩咐说,“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 可见,这不是简单的人口普查,而是检验“耶和华的军队”,为要进军迦南地,需要军队来击退仇敌,征服应许之地。
弟兄姊妹,神期待我们都加入耶和华的军队,成为神的战士,“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弗6:11)并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弗4:13-14;提后2:3)。
在这里可以注意到的是,并没有笼统地直接说出总数,而是花去很大的篇幅,将每一个支派一一地讲述。这说明什么呢?被数点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神不会忽略任何一个人。
“利未人却没有按着支派数在其中”。利未支派不是要出去打仗的军人,而是要在后面守护帐幕,使出去打仗的人可以安心争战。其实,利未人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53节说“利未人要在会幕周围安营,免得忿怒临到以色列会众”。可见,利未人是在进行属灵的争战。他们每天要为全体会众献祭,祷告,教导会众遵行神的律法,保持与神和好关系,免得得罪神。如果得罪神,失去了神的同在,以色列人就无法出去争战。利未人就如新约教会的属灵监督,使徒保罗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徒20:28)。
民数记2章:以会幕为中心的军队
神指示以色列军队安营的位置和行军的顺序。
首先,安营的时候是以会幕为中心的。行进的时候,会幕也位于军队中间位置。这样,任何一个营都能看到会幕,看到会幕上的云柱和火柱。这就是以神为中心的信仰。
第一营为犹大营(东边),第二营为流便营(南边),第三营为以法莲营(西边),第四营为但营(北边)。每营由三个支派组成。之所以需要这样的组织,是为了使六十万大军能够有序地前进。“神不是叫人混乱的神”(林前14:33),而是有秩序的神。
我们留意到,犹大营是 “在东边日出之地”。这是什么特别用意呢?这是因为在犹大支派中,将要诞生基督。基督是从犹大支派而出的。基督就像公义的日头,照亮世界。 “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玛4:2)
在本章我们看到,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属那一支派,那一营。不论是安营或行进,各支派绝不能妄动,都要按着指定的位置排列。会幕的位置不仅是置于各支派的中间,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和焦点。今天在教会里也是这样:每一位圣徒都有其功能,均应各尽其职(弗四 12),投入服事的团队行列;而教会一切的活动都必须连于基督,以基督为首(弗四 15)和中心(西三 11) 。
可5:21-43
主医治血漏女人和使睚鲁的女儿复活。
第五章特别描写堕落人的三种光景: 受鬼的辖制、生命的流逝和死亡的痛苦,也生动地叙述主在拯救人的事上,所显出的大能、温柔和恩慈。
当睚鲁的女儿快要死时,他迫切地祈求主耶稣去医治他女儿。
在途中,有一个患血漏病的妇人,也需要被医治。可见,有太多人需要主的医治!
血漏妇人因信来摸主的衣裳,因此有能力从主身上出去,使她得了痊愈。主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罢」。 从此,这个妇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此时却传来睚鲁女儿的死讯,但是主耶稣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主到了以后,拉着孩子的手吩咐她起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何等的安慰和喜乐。
我们记得,在利未记读到过,血漏是不洁净的。别人都不能碰,碰到的也成了不洁净。但是,我们的主耶稣被血漏病人触摸,却向人发出医治的大能。
同样的,在利未记规定,祭司不可碰触死人,因为是不洁净的。但是,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却伸手拉着死人,使死人活过来。
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主耶稣来世上就是要寻找拯救不洁净的人,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人的一切污秽,赐给人全新的生命。
2月21日 讀經概要
2月21日
利未記27章;可4:35-5:20
利未記27章 有關奉獻的條例
首先,為何在本書最後一章提到有關奉獻的事情呢?這是為了表達對神的感恩:感謝神的赦罪之恩、拯救之恩、同在之恩。
前二十六章都是講神給人的恩典,使人親近神、享受神、敬拜神並事奉神。所以,神給人祭物、贖罪日、節期、禧年等等,從赦罪的恩典到國度的產業,一應俱全,毫無所缺。神所啟示的這些律例、典章,都是在揭示神的榮耀和祂對子民的愛。第二十七章是講人還願奉獻給神,讓神享受。這是人對神恩典的回應。神這一切的「給」最終必激起人的那個「還」。恩典最終的果效就是叫人甘心樂意地向神奉獻自己和自己所有!我們若真看懂了前二十六章,自然就會活在第二十七章中。當人真的明白神的心意,自然就會生發甘願奉獻的感動:“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詩篇116:12)
本章的奉獻包括兩類:特許的願和當納的奉獻。
特許的願是在當納的奉獻之外,由於內心受感動,就甘心樂意再多奉獻給神的。特許的願可以奉獻自己、牲畜、房屋和土地。
人若是許願把自己給神,意思是願意服事神,被神所用。但是,在舊約,神只允許利未人參與聖所的服事。所以,把自己許願給神的人,就可以用奉獻金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按照年齡不同,奉獻不同的價銀。成年男人要奉獻50舍客勒銀子。這其實是一筆相當大的金額。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一舍客勒。因此,若成年男子奉獻自己,他要奉獻大約4年的工資!可見,他不是隨便許願的,而是發自內心地感謝神的恩典。
不過,若是貧窮人也想奉獻自己,神也特別給他們開出路,由祭司酌情而定,按他們的力量奉獻即可。
注意,這裡的“特許的願”,與出30:11-16 提到的“生命的贖價”不同。生命的贖價是每個成年人必須付的,價值是半舍客勒。這指向的是救恩,每個人的贖價都一樣,都是基督為我們付出的贖價。而“還特許的願”,是指感恩的奉獻,獻上自己為神而活。力量強壯的就多奉獻,力量弱的就可以少奉獻。但最重要的原則是出於甘心樂意,並且不可收回。
若是奉獻牲畜,就直接把牲畜奉獻到祭司面前。特別強調的是,一旦奉獻,不可更換。
若是奉獻房屋或是土地,也可以換成價銀奉獻給神。
對於當納的奉獻,包括:(1) 所有頭生的都屬耶和華;(2) 永獻和當滅之物;(3) 十分之一的物,包括地上種子、樹上果子、牛群羊群中的第十隻。這些都是必須歸給神的,不可作許願用。
弟兄姊妹,對於活在耶穌基督恩典裡的我們,神要求我們的奉獻是什麼呢?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前11章闡明了神的拯救之恩之後,在12章一開始,他就勸勉我們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神喜悅我們將身體獻上,一生為祂而活。這是比50舍客勒的銀子更高的要求!
利未記到此結束。本卷開始於人如何親近神,享受神;結束於人如何許願奉獻給神,讓神享受。我們是否看懂了當中的意義?
可4:35-5:20
這一部分記載了主耶穌行的兩件神蹟:平靜風浪和趕出群鬼。
平靜風浪的神蹟
首先,這讓我們看到,跟隨基督並不意味著可以免遭人生的風浪。主的門徒正在忠心地跟隨祂,主到哪裡,他們就到哪裡。然而,他們卻落在了風浪之中,甚至險些喪命。真基督徒不可期望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帆風順。我們也會和別人一樣遭遇疾病、患難、死亡。然而,這些對真基督徒來說,不再是咒詛,而是「化妝的祝福」,神要藉著患難教導我們許多寶貴的屬靈功課。
其次,主用一句話就平靜了風浪,使門徒驚訝地發問:「這到底是誰?」主耶穌就是創造天地的主宰。對主耶穌來說,沒有什麼難以制服的風浪。祂能制服外在的風浪,也能制服我們內心的風浪——內心的情慾、焦慮不安、暴躁的脾氣,主都可以馴服它們。只要我們謙卑來到主面前,以信心求告祂,我們就能經歷到祂的大能!正如那首熟悉的詩歌所唱:「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
主在格拉森趕出群鬼
主趕出群鬼,治好被鬼附的人,再一次使門徒看到耶穌就是神的兒子——祂不但能制服風和海,也能制服群鬼。在這裡,我們也看到撒但及其差役是多麼的兇殘、惡毒,使人落入可怕的悲慘境況。那被鬼附的人住在墳塋裡,晝夜喊叫,用石頭砍自己。這樣的情形隱約描繪出地獄的各種痛苦。因此,我們不可輕視魔鬼的攻擊和攪擾。彼得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彼前5:8-9)
其次,我們更要看到主的能力是何等完全。祂一句話就趕出了群鬼,拯救了那被鬼附的人,使他心裡明白過來,恢復了正常。這給我們莫大的安慰。雖然魔鬼如吼叫的獅子,令我們不安,但我們的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勝過了魔鬼。我們的主在天上也在為我們禱告,使我們不至於失去信心。當祂再來時,要把撒但捆綁起來,扔進無底坑。
弟兄姊妹,你是否確信自己已經脫離了撒但的權勢?這是關乎我們靈魂的重大問題。撒但仍然在悖逆之子心中作王,使他們順著邪靈的意志行事。但我們若在基督裡,就得著了自由,不再受撒但的轄制。問題是,我們是否活出了自由的生命?是否天天穿上屬靈的軍裝,抵擋仇敵的一切詭計?
2月20日 讀經概要
2月20日
利未記25-26章;可4:21-34
利未記25章:本章是論及關於安息年與禧年的條例。
首先我們看見,神吩咐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以後,不但要守安息日,也要守安息年。安息年是特別為了讓土地享安息。到了第七年,地就要守聖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如果土地自己長出了莊稼,也不可收割,要留給僕人、婢女、雇工,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七個安息年以後,要守更大的安息年,就是禧年。在禧年同樣不可耕種和收割。禧年是一個自由年。在禧年的七月初十日(贖罪日)要吹出角聲,宣告一切都得自由,各人可以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也就是可以將自己賣的產業,無償收回來。
一定有人會問:安息年不耕種,人吃甚麼呢?不用擔心,神早已預備。神賜福給第六年的出產,可以生三年的收成,一直到第九年還可以吃陳糧。因此,神要藉著安息年及禧年的律例,試驗以色列人對神應許的信心。根據聖經記載,很可惜,以色列人在歷史上沒有真正遵行過安息年的命令。一直到他們被擄到巴比倫,迦南地才得以享安息。他們被擄七十年,迦南地就安息了七十年(歷代志下36:21)。
神又規定了買賣土地的條例。土地不可永賣,因土地不屬於任何人所有,而是屬於神。如果曾經因為貧窮不得已出賣了土地,等到富足的時候,可以贖回;或者,雖然自己沒有能力贖回,但是至近的親屬也有權利替他贖回。如果實在沒有能力贖回,到了禧年時就自動歸回原主。在《路得記》中,波阿斯作為拿俄米丈夫的至近親屬,為她贖回了產業,做了美好的見證!這都是在預表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至近親屬,把我們贖買回來,使我們重獲自由!
神又規定了借貸的條例。看見弟兄窮乏,不可塞住憐憫的心,要樂意幫補他,並且不可向他取利。若欠債人賣身還債,買主不應看他如奴隸,要看他為弟兄,禧年一到,就當無條件釋放他。
在本章我們看見,神設立禧年的目的是「宣告自由、安息、釋放」,土地要得安息、奴僕要得自由!當然,這些還都是外在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乃是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裡。在路加福音四章19節,主耶穌宣告祂帶來了真正的禧年,因祂要傳福音給貧窮的人,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所以,主耶穌基督是禧年的實際。我們有了祂,就有了禧年,如今,在基督裡,我們每一天都是與祂一同過禧年。
利未記26章
要點是:遵命有福,違命有禍。遵行神的誡命就得祝福,違背神的命令就要受咒詛。
本章可以說是利未記全書的總結,和《申命記》28章有許多相同的內容。神在以色列人面前擺放了兩條道路:生命和死亡,祝福和咒詛。正如摩西在臨終前呼籲百姓說:「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30:19)。
新約聖經中也有「生命與死亡,祝福與咒詛」這兩條路。經上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3:16-18)。
謹守遵行神誡命的人何等蒙福!神應許賜福與他們:
降時雨賜豐收,收穫與播種接連不斷;
國泰民安,以寡勝眾,得勝仇敵;
生養眾多,堅定所立的約;
神住在他們中間,在他們中間行走;
不再為奴,挺身而走。
違背神誡命的結局,就是各種災禍、責罰:
身心靈的疾病;
勞碌不得收成;
受敵人轄管;
乾旱之災;
惡獸的襲擊;
戰爭的禍害,以致瘟疫、飢荒臨到;
因飢荒吃兒女的肉;
城邑被毀,慘遭屠殺、被擄;
最嚴重的災禍就是神不再與他們同在,聖所成荒場;
剩下的人在仇敵之地心驚膽怯,惶惶不可終日。
這些嚴厲的刑罰,目的是為警告他們不要悖逆,當謙卑悔改,與神同行,就能免災得福。
最後一段表明了神的心意,重申神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約。
神知道以色列人必會違背祂的誡命,但是神應許他們,若謙卑認罪,承認遭受的是他們罪有應得,神的心就因此回轉。這就是耶和華神,滿有恩典、有憐憫、有豐盛的慈愛,不輕易發怒的神。
弟兄姊妹,祂也是我們的神,我們的阿爸父!因此,神若管教我們,我們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祂所收納的兒子(來12:6)。
可4:21-34
這一部分經文記載了主耶穌講的另外四個比喻:燈和量器的比喻、種子長大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
1. 燈的比喻
教導我們: 不僅要領受福音真道,也要把福音傳出去。就像燈要放在燈台上,照亮周圍的人,我們也要努力傳揚福音。有朝一日,我們要為所領受的福音向神交賬。我們不能只滿足於自己得救,而對別人的靈魂不管不問。
在瘟疫流行時,如果有人發現了一種靈驗藥方,就應當馬上告訴鄰舍。同樣,基督徒看到身邊的人因缺乏真理而面臨永恆的死亡,就應該趕緊告訴他們耶穌基督的福音。
2. 量器的比喻
教導我們: 要殷勤追求神的道,「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在聽道、讀經和禱告方面,努力付出代價,神必定加倍賞賜。
我們希望在恩典上長進嗎?希望有更強的信心嗎? 那麼我們就應該善用神給的機會,讓我們的「量器」裝滿神的話語。
3. 種子長大的比喻
揭示了: 恩典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如同種子發芽長大一樣,完全出於神的能力,是超自然的,人無法解釋。 正如保羅所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
這一方面使我們在傳福音時保持謙卑,因為人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別人,而是唯獨靠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鼓勵我們,只管放膽傳福音,把結果交在主的手中,主自己會使福音結出果子。
4. 芥菜種的比喻
揭示了神的國在地上的發展過程。起初,神的國極其渺小軟弱。神國的君王作為一個嬰孩誕生在馬槽裡,他召集的門徒也是一群最普通的人。在人看來,基督教會的起頭微不足道。然而,一旦種子種下,就必定生長,而且迅速增長。
到了五旬節,教會快速成長,一天就有三千人悔改,幾天後,又有五千人歸正。世界越逼迫教會,教會就越分散,增長得越快。今天,神的兒女已遍滿全球。
但這還沒有結束,將來有一天,主的國要完全降臨,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9)。
2月19日 讀經概要
2月19日
利未記23-24章;可4:1-20
利未記23章
本章詳細講述了神給以色列人指定的七大節期,包括逾越節、無酵節、初熟節、五旬節、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神特別指定這些節期,目的是要啟示神的救贖計畫。因此,神的百姓「到了日期要宣告為聖會」,藉著敬拜神、宣讀神的話語,認識神所要成就的救贖計畫。如果不明白這些「節期」所表明的神的心意,「耶和華的節期」就成了人的宗教活動或娛樂慶典。
首先,安息日是所有其它七個節期的根基。所以,神在說到節期之前,先提安息日。安息日首先是記念神的創造之工的完成;當基督從死裡復活以後,新約的聖徒在主日守安息,記念基督的救贖之工的完成,也是新創造之工的完成。
第一個節期是「逾越節」,在正月14日。預表神救恩工作的起頭,人蒙救贖的開始。人要到神那裡去,首先就要接受「逾越節」所預表的救恩。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羔羊,已經為我們被殺獻祭了,使我們從罪的審判中得以拯救。
第二個是「無酵節」,是緊接著逾越節,從正月15日到21日,一共七天。無酵節代表將罪從生活裡徹底清除,追求過聖潔的生活。
第三個是「初熟節」,是在無酵節內的安息日的次日,把初熟的莊稼獻給神。這初熟的供物預表著主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安息日的次日就是七日的頭一日,主耶穌正是在安息日的次日復活,也就是在初熟節復活。
前三個節期算一組,都在正月份,指向基督第一次到來,給人帶來救恩。
第四個節期是「五旬節」,是在初熟節之後五十天,處在收割小麥的季節。到了新約,在五旬節,聖靈澆灌下來,開啟了新約教會時代,也可以說是末後的時代,恩典的時代。祭司要在五旬節用細面加酵烤兩個餅作素祭。這兩個餅是預表猶太人和外邦人同受聖靈的洗成為一個身體(林前12:13)。不可收盡田角,要留給貧窮人和寄居的,這是預表外邦人要與猶太人同享救恩。
第五個節期「吹角節」,在七月初一日,這是預表末日號角吹響,基督要再臨,召集他的子民回天家。同時,也提醒今日的聖徒,當吹起福音的號角,高舉十字架的福音,領人歸主,喚醒教會和選民儆醒預備,迎候主來。
第六個節期是「贖罪日」,在七月10日。一方面預表基督把自己獻上作為永遠的贖罪祭,給我們打開了通往至聖所的幔子;另一方面也指向基督再來時,使我們得著完全的救贖,就是身體得贖,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從此就可以永遠住在至聖所,與神面對面。
第七個是「住棚節」,從七月15日到21日,一共七天。「住棚節」是一年勞作的結束,是喜慶豐收、感恩歡樂的節期。住棚節預表在神的國度裡享受與神同在的歡樂。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如今我們還在帳棚裡,是寄居在世界的,不要把世界當作永遠的家鄉,乃是要羨慕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利未記24章
當神啟示了把人帶進安息的節期之後,接著就啟示聖所裡的事奉,表明活在神的光中、接受神的兒子作生命的供應,我們的生命才能得著真正的安息。聖所裡的「精金燈檯」是會幕中唯一的光源,預表基督是「世界的光」。陳設餅代表基督是生命的糧,為我們捨己、破碎、擺上。
聖所裡的燈要常常點著,陳設餅要常常擺著,這都是教導我們要每天來到神面前,親近祂,聆聽祂的話語,使我們裡面得著亮光,靈命得到餵養;同時,我們也要作世上的光,照亮黑暗的角落,並且把基督分享給飢餓的靈魂,使他們得飽足。
在本章,當我們正享受節期的歡樂,在神裡面得安息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讓人不能安息的聲音:有人「褻瀆了聖名,並且咒詛」。我們留意到,這個人的母親是以色列人,而父親是埃及人。這指出這人並不是真以色列人。這似乎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神指示摩西要把那咒詛聖名的人用石頭打死(雅2:12),顯明神審判的威嚴,神的聖名是不容輕慢的!我們的肉體中也同樣有殘餘的敗壞,所以要用主的話對付自己,靠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羅8:12-13;西3:5)。
整卷《利未記》只有兩個敘事段落,一個是第10章拿答、亞比戶獻凡火被火燒滅,另一個就是第24章以色列婦人的兒子褻瀆聖名被石頭打死。這兩次死亡事件都是因為不尊神為聖,藐視耶和華的律法。明顯地,神以此來警戒以色列人當謹守遵行耶和華的一切話語。
馬可福音4:1-20
本段經文主要記載主耶穌講的撒種的比喻。
首先,主耶穌為何要用比喻講道呢?主說:「神國的奧秘只叫門徒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這裡的要點是:神的國是一個奧秘,主指示給誰,誰才能明白。這就是為什麼法利賽人抵擋耶穌的原因,因為他們自以為熟悉律法,卻根本聽不見神的聲音,看不見神國的奧秘。
而撒種的比喻也可以解釋,擁擠耶穌的有許多人,但真正明白福音的卻不多,因為他們的心不一樣。
「路旁」的心無心接受主的道,聽了隨即被撒但奪去了。石頭地的心裡「沒有根」,只有一時的熱心,遇見患難和逼迫就離開了主。荊棘地的心裡有許多世俗的思慮和私慾,攔阻了主的道,無法結出生命的果實。只有好土的心裡是清潔的,溫柔的,不但領受主的道,也忍耐著結出果實。
弟兄姊妹,在今天這個物質主義氾濫的時代,你的心是否也會被世俗的荊棘纏住,在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中迷失了生命的真正方向?
我們來禱告:
親愛的天父,你是滿有憐憫的主,在繁忙的生活中你賜給以色列人屬靈的節期,讓我們明白要在你裡面得著屬天的安息,記念你為我們成就的救贖,使我們成為聖潔,進入你那充滿喜樂和榮耀的國度裡,讓我們在今生的日子都活在你聖所的光中,讓你的話語在我們裡面結出豐碩的果實,三十倍、六十倍乃至百倍,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月18日 讀經概要
2月18日
在這新的一天,主有新的話語要賜給我們,就像降下新鮮的嗎哪一樣。我們不是靠著昨天的食物活著,今天要吃今天的食物。我們不能靠昨天的力量前行,今天要求神加添今天的力量。「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無論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過去,神要在今天做新事,賜給我們新的恩典,新的話語,新的力量,新的感動。
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祂。」(哀3:22-24)
利未記21-22章;可3:7-35
昨天讀的18到20章,是對全體以色列人的要求,他們要聖潔,因爲耶和華是聖潔的。
21章和22章是對祭司和大祭司以及他們的家庭講的話,神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
祭司的身份是尊貴的,獨特的。他們在民中是為首的,並且是替百姓獻神的食物(就是獻祭),因此不可隨從世俗的樣式沾染自己。
以下提到三類聖潔的要求:
第一,祭司不可哀悼死人,除非為骨肉之親。
死是罪的後果,因此死屍被視為不潔淨。祭司不可挨近屍體,也不可隨從異教的喪禮樣式,比如剃髮,用刀劃身(利19:27)。
對於大祭司而言,就更為嚴格,連骨肉至親也不可哀悼(21:11)。因為大祭司是要進至聖所親近神的,他頭上有膏油的冠冕。
誠然,要在失去親人時克制自己的情感,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既然大祭司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他就必須學習捨己,把自己全然奉獻給神,包括自己的情感。如主耶穌所說的:「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
注意,不為死人舉哀,這不代表不能安慰死者的親屬。相反,百姓要在哀傷時到祭司那裡尋求安慰。祭司要把復活的盼望帶給失去親人者,免得他們像沒有指望的外邦人一樣過於傷痛。就如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帖前4:13-14)。
再者,不為親人舉哀也不代表不在他們生前愛他們。事實上,主已經吩咐要孝敬父母,要愛人如己。經上說:「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是這樣」(加6:10)。要在親人活著的時候,盡力去愛他們。
第二,祭司的婚姻和家庭都當聖潔,不可娶妓女或被污、被休的女人為妻。
祭司的女兒若是行淫,不但污辱自己,也污辱父親,玷污聖所,大大羞辱神名,要被火燒死。
可見,祭司的家庭並不會自動地對罪惡免疫。他們同樣面臨各樣的試探和危險。因此,祭司也必須經營好自己的婚姻,管好自己的家,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使兒女端莊、順服(提前3:1-13)。
第三,祭司的身體要完好無缺。
祭司必須在身體、心靈上,毫無瑕疵,為神悅納。經文中提到的身體上的殘缺,背後隱含的是屬靈的殘疾。比如,瞎眼代表看不見神的榮耀;瘸腿表示無法行走神的道路;塌鼻子表示屬靈呼吸不暢,禱告不通。等等。總之,神不但看重外在的健全,更是看重內在的健全。
如保羅教導說:我們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腓2:12,15)。
利未記22章
本章是論及關於祭司吃聖物和以色列獻供物的條例。
前半部分(1-16)是關於誰可以吃「聖物」,後半部分(18-22)是有關蒙悅納的供物。
祭司吃「聖物」是神給祭司的特別的賞賜:「以色列人歸給我至聖的供物……都為至聖之物,……原是你們的賞賜,是酬你們在會幕裡辦事的勞。」(民十八 8~31)吃聖物也是神與他們相交的憑據。為著能享受這個特權和福份,祭司必須謹慎保守自己毫無瑕疵與玷污。
祭司若沾染了以下五種不潔就不能吃聖物:
(1) 身上有污穢。
(2) 長大麻瘋。
(3) 有漏症。
(4) 摸死屍沾染世俗或其他不潔。
(5) 吃自死、帶血的肉。
這都是在教導我們:「當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多 2:12)。
照著外面看,祭司必須放下許多別人所有的,然而事實上他也得著了許多別人所沒有的。越是親近神的人,生活越受聖潔的管制,但同時他從神那裡所得的享受也越豐富。
今天,神給事奉祂的人所享受的聖物,就是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 8)。
弟兄姊妹,我們因著基督的救贖也成了有君尊的祭司,我們是否也在天天享受神的豐富呢?祭司要獻上沒有殘疾的祭物。我們是否將自己最好的獻給神呢?
可3:7-35
這一部分我們看到「癲狂」的主耶穌。祂的事工達到了一個高潮。祂退到海邊,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來跟從祂,甚至從更遠的耶路撒冷、推羅、西頓來到祂那裡,祂就醫治了許多人。耶穌上了山,設立了十二個門徒,差遣他們去傳道、趕鬼。這說明神的國度正在快速擴展,需要更多人與主同工。當主耶穌進到屋子,又有許多人聚集,甚至祂連飯都顧不得吃。以至於耶穌的親屬以為祂癲狂了。
是的,主耶穌確實是「癲狂」了。但祂不是失去理智,祂是因愛而癲狂。祂為了拯救我們,甘願從父神那裡來到我們這個罪惡的世界,生在馬槽裡,忍受世人的嘲諷、抵擋,最後死在十字架上。
主耶穌確實癲狂了,但不是被邪靈充滿,乃是被聖靈充滿。主的靈在祂身上,叫祂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主正在闖入撒旦的黑暗國度,從撒旦權下搶奪靈魂。
主耶穌確實癲狂了,但不是否定肉身的親情,乃是超越血緣的關係,要把許多人帶進永恆的天家,成為真正的親人。
今天,我們是否願意像主一樣,為福音「癲狂」?願主幫助我們,像祂一樣遵行神的旨意,被主使用!
保羅說:「我們若果癲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因為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3)
2月17日 讀經概要
2月17日
利未記18-20章;可2:1-3:6
利未記18章
本章是分水嶺,開始了本書的第二部分。
如前所述,本書可分成二部分:
第一部分 是由1章到17章,論述如何來到神面前?通過獻祭,使罪得赦,才能成為聖潔,與神和好。
第二部分 是由18章到27章,論述如何保持與神親密的關係?就是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使神心意得滿足。
前一部分使我們想到基督的救贖,後一部分是我們蒙恩後的生活。
這個結構可以類比羅馬書的結構。羅馬書1-11章講因信稱義的福音,從12章開始講在福音裡的生活。
因此,羅12:1-2:「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類似的,利未記18章以後的勸勉也是基於神的救贖恩典:「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所以你們要聖潔,不可效法埃及人的行為,也不可效法迦南人的惡行。
請留意,神的百姓從埃及出來,正在向著應許之地——迦南地前進。而這兩個地方都會給以色列人帶來非常大的試探和危險,這裡提到兩大危險:一個是淫亂,另一個是拜偶像。這是神忌恨的兩大可憎之事,並且這兩樣罪是聯繫在一起的,拜偶像時常有淫亂發生,拜偶像本身就是屬靈的淫亂。
在第6-20節提到許多淫亂的惡行。神把這些令人感到害羞的內容具體地揭示出來,目的是使人看到人的完全敗壞。如經上所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這些惡行背後都有撒但的詭計,他想「用肉身的情慾和邪淫的事」引誘被拯救出來的以色列人(彼後2:18)。在民數記我們會看到,有一個假先知巴蘭,就是用詭計使以色列人陷在淫亂的罪裡,導致神發怒懲罰他們。
在22節提到禁止同性苟合。這是聖經清清楚楚的禁令。然而,竟然有所謂聖經學者為同性戀辯護!我們要遠離他們。使徒保羅也斥責這個惡行:「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1:26-27)。
在20節提到:「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也不可褻瀆你神的名。我是耶和華。」摩洛是迦南人的偶像。迦南人在拜摩洛時,最可怕、最邪惡的事情是把自己嬰孩投入火中獻給摩洛!而摩洛的祭司則命人打鼓,其聲震天,使嬰孩的父母聽不見嬰兒的淒慘哭聲。可見迦南人是多麼邪惡,又是多麼可憐!如被鬼附一樣,良心都泯滅了。因此,神說迦南地已經被他們給玷污了,神要把他們趕走,把那地交給神的百姓以色列人。
然而,以色列人若是效法迦南人的行為,在肉體上雖然是征服了他們,但是在靈性上反被他們征服。很可惜,通過後面的歷史書或先知書我們知道,神的百姓果然效法了迦南人的行為。所以他們又被亞述、巴比倫毀滅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末後時代,同樣是邪惡淫亂的時代,到處充滿了引誘和危險。我們要謹慎自守,要遠離一切偶像,逃避淫行,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林前6:18)。
利未記19章
本章的內容可以概括為「愛神和愛人」,要行事公平公義,愛人如己。
首先,在本章一開始又重申:「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並且在接下來重複提到「我是耶和華」「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這好像是簽名一樣,提醒以色列人這些律法是耶和華神所頒布的;同時,也告訴以色列人,這些條例反映的是耶和華的性情。耶和華是聖潔的,是慈愛的,有憐憫的。
聖潔的生活先以家庭起首。兒女當孝敬父母,因父母在家庭中代表神的權柄。謹守安息日,敬神愛人,尊神為聖。不可偏向虛無的偶像,也不可鑄造神像,這都是十誡中的命令。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因此,本章花了許多篇幅講述如何具體地去愛鄰舍。我們選取幾樣來看:
在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在《路得記》裡我們看到,波阿斯遵守了這個命令,他指示僕人要留下麥穗給路得拾取(得2:15-16)。這就是效法神,以神的心為心的人。不可咒罵聾子,也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只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這裡「指摘」的意思是「責備,糾正」,這與第16節的「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相反。「搬弄是非」是指在背後議論,而「指摘」是當面勸勉。主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
若想這樣做,就需要有愛心。「搬弄是非」的背後是恨,而當面「指摘」是因著愛。「搬弄是非」引起紛爭,「指摘」能建立愛的共同體。「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
聖經認為父母和長輩在一個家庭中發揮著神的代理人作用,所以要尊敬他們。這就是順應創造原理的。「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這就如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
本章另一個重點就是「分別為聖」,要與外邦人的生活模式有所分別。
不可叫你的牲畜與異類配合;不可用兩樣摻雜的種種你的地,也不可用兩樣摻雜的料做衣服。
這樣吩咐的主要目的是教導以色列人要保持純潔、純粹,沒有摻雜。「你們到了迦南地,栽種各樣結果子的樹木,就要以所結的果子如未受割禮的一樣。三年之久,你們要以這些果子如未受割禮的,是不可吃的。」
「未受割禮的」指的是外邦人。過了三年,到了「第四年所結的果子全要成為聖,用以讚美耶和華。第五年,你們要吃那樹上的果子」(24-25)。
神警戒得多麼徹底啊!以此防止混雜。「你們不可吃帶血的物,不可用法術,也不可觀兆。頭的周圍(兩鬢)不可剃,鬍鬚的周圍也不可損壞。不可為死人用刀劃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紋。」
這些內容都是在警戒他們不要被迦南地的風俗所污染。
利未記20章
本章講的是對罪惡的處罰,反覆強調對那些犯罪的人「必要治死」,「從民中剪除」。
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
首先,這使我們想到神在伊甸園給亞當的命令:「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神從起初的要求就是這麼嚴格的。
其次,所有的罪都是該死的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然而,耶和華是有恩典的神,並沒有對每一樣罪都立刻執行死刑,乃是寬容許多的人。但對那些極其邪惡的罪,神仍然以死刑來處罰,使人認識罪的可怕,從而引導他們悔改。正如彼得所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第三,聯繫新約,這裡的“治死罪人”也使我們想到使徒保羅教導我們這些蒙恩的人要治死身體的惡行,治死舊人。
羅6:6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羅8: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西3:5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
清教徒約翰歐文在《治死罪》這本書說,你必須治死罪,否則罪會治死你。
親愛的弟兄姊妹,請問有沒有哪一樣罪正在纏累你?你願意治死它嗎?
可2:1-3:6
這一部分的經文的要點可以歸納為:耶穌基督帶來了新酒、新衣服,開啟了新的時代,就是恩典的時代,福音的時代。
當約翰的門徒問主耶穌有關禁食的問題,主就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這是說,他就是新郎,要迎娶教會。門徒是陪伴之人。耶穌帶來的是大喜的信息,罪人可得赦免的好消息。人們應該為此歡喜快樂!這是一個新的時代。
耶穌又說,不要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也不要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舊衣服、舊皮袋指的是拘泥於舊約禮儀規條,比如我們正在讀的利未記中提到的獻祭制度,潔淨的條例等等。我們已經說過,那些儀式本身不能洗淨人的罪,那只是影子,是指向將要來的實體基督。然而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還在拘泥於那些儀式。基督已經站在眼前,他們卻不認識他。實體已經來了,他們還抓着影子不放,這是荒唐的。就如把新布縫在舊衣服,新酒裝在舊皮袋一樣不符合常理。
因此,我們看到主耶穌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令法利賽人大為驚訝。因為他們從來都是定人的罪,並且按照舊約規條,只有到聖所獻上贖罪祭,神才會赦免人的罪。可是,主耶穌一句話就赦免人的罪。怎麼回事?因為主耶穌自己要替那人贖罪,因此他有赦罪的權柄。這是新的時代。
我們也看到主呼召稅吏利未(就是馬太),又和罪人並稅吏一起吃飯。這又引起法利賽反感,因為在舊約這些罪人要被趕出營外,不能和神的百姓在一起。但主耶穌要告訴他們,他來就是為了尋找這些不潔淨的人,要洗淨他們,把他們帶進神的家裡。主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是新的時代。
關於安息日,主要糾正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誤解。他們拘泥於安息日的表面規條,卻完全不明白安息日的真正用意。他們誤解了神的心意。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人得安息,得自由,得釋放。因此,主耶穌允許飢餓的門徒掐麥穗,好使他們得飽足。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枯乾手的人,好使他得釋放。主耶穌說,他就是安息日的主。他帶來的是真正的安息。
親愛的朋友,你現在還活在舊時代嗎?還穿着舊衣服嗎?還用舊皮袋承載你的人生嗎?當知道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已經來了,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帶來了恩典,帶來了安息!請來信靠他吧!
2月16日 讀經概要
2月16日
利未記15-17章;可1:21-45
利未記15章
本章敘述各種「漏症」造成的不潔,前半段論男性,後半段論婦女。
身患漏症的人,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為不潔,甚至觸摸他身體與這些對象的也都不潔,必須洗衣洗澡。此外,患者所摸的瓦器必被打破,所摸的一切木器也必用水刷等。
一旦患漏症的人痊癒了,就要自潔七天,洗衣、洗身;第八天要獻贖罪祭與燔祭。
這種隱秘的不潔,只有當事人自己知曉,象徵著內在的罪:隱藏的不信、暗中的驕傲、內裡的自私、心中的私慾,即使未在人前流露,罪的污穢仍然不斷滲透出來。但願我們能真正感受到罪的污穢!
神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51:6)。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7:1)
從十一章到此的潔淨條例,有一個目的,就是「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污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污神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污穢死亡。
教導我們,在聖所中敬拜時,內心的純潔何等重要。我們必須確信自己已經得潔淨。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是聖潔的。」正如希伯來書12:28節所勸勉的:「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
利未記16章
贖罪日的禮儀。大祭司要一年一次為全體百姓行贖罪之禮。
祭司行贖罪禮之前,要自潔,脫去華美聖衣,穿上細麻衣,預表基督撇下天上榮華,降世為人,為我們贖罪。
亞倫要先為自己和本家獻贖罪祭,才為百姓獻贖罪祭。因他也被軟弱所困。來5:2-3,「(人間的祭司)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然而,基督卻是聖潔無瑕疵的,他來是為我們的罪獻上自己。
贖罪日的獻祭流程是:
第一,大祭司先為自己和本家獻上一隻兩歲的公牛犢為贖罪祭。帶著香爐和血進至聖所,彈血七次在施恩座的前面。
第二,為百姓獻上一隻公山羊為贖罪祭。同樣把血帶進至聖所,彈血在施恩座前面。
第三,大祭司按手在另一隻公山羊頭上,把罪歸於山羊,然後把羊放到曠野。這裡提到「歸於阿撒塢勒」,阿撒塢勒意思是「離開的羊」。表明罪被完全赦免,不再被記念了。「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103:12)
第四,大祭司要分別為自己和百姓各獻一隻公綿羊作燔祭。表示再次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為神而活。
神吩咐以色列人每逢七月十日為贖罪日。在這日要刻苦己心(就是要禁食),無論何工都不可做,要守為聖安息日。
贖罪日指向的是基督受難的那一天。神的兒子被掛在十字架上那一天是真正的贖罪大日!
根據希伯來書10章,我們看到,舊約中每年的贖罪日不能真正洗去人的罪,公牛和公羊的血斷不能除罪。這些都是影子,實體乃是基督。基督獻上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他一次獻祭就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因此,我們不用再為罪獻祭了。
既然,基督為我們成就了如此偉大的救贖,那麼我們該如何回應他呢?
來10:22-25
我們當存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於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利未記17章
本章前半段強調的是獻祭的場所必須在會幕。這是要避免他們效法外邦人,在曠野隨意獻祭。神限制他們惟獨在神選擇立為他名的居所敬拜神(申12:4-14)。
這提醒今天的我們,要與弟兄姊妹集體地在教會中敬拜神,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後半段敘述禁止吃血的條例。神禁止吃血的原因是,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並且血是用來贖罪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叫我們看重基督的寶血,基督為了贖我們的罪而流出他的「寶血」。若有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那麼,他要到受可怕的刑罰(來10:29)。
可1:21-45 主耶穌忙碌的服事
首先在迦百農的這一天,早上在會堂裡教訓真理(21~22節),並且趕除污鬼(23~28節),祂的服事滿有憐憫和能力;下午進西門的家醫治他的岳母(29~31節);晚上醫治全城各樣的病人(32~34節)。
在這一切繁忙中的服事之中,35節記載了主事奉的秘訣。次日早晨天未亮祂就起來,到曠野去親近禱告父神(35)。所以當西門和同伴找到主耶穌時,祂因禱告明白了神的旨意而回應他們,祂要離開當地,到鄰近的鄉村去傳道(36~39節)。
接著,主潔淨長大痲瘋人(40~45節)。我們在利未記看到,患有大痲瘋的人要被隔離在營外,忍受孤絕和痛苦。当他远远呼求主时,主动了慈心,伸出手来 , 摸他说: 「我肯!你洁净了吧!」 (41 节) 。 主的「肯」,说出祂对人的服事,不仅是祂有能力,更是祂里面甘心毫无保留地流露祂对人的爱。
我们从主的身上学到什么?我们不可忽略个人的祷告生活。清早是祷告最好的时刻,在未进入世界之前,要先来到面神前得指引,添力量。
弟兄姊妹,我們多少清晨是在密室中與父神親近呢?
2月15日 讀經概要
2月15日
利未記14章;可1:14-20
14章是大麻瘋得潔淨的條例。
我們記得,得了大麻瘋的人要被關在營外,忍受痛苦和孤獨。毫無疑問,他們會尋求醫治,呼求耶和華。當神施行憐憫,使他們得醫治。那麼他們就要請祭司來查看。
首先,祭司要出到營外去察看。這預表神的愛子耶穌從父懷裡來到罪惡的世界,使罪人得拯救,得潔淨。
若是大麻瘋痊癒了,就要用瓦器盛活水,把一隻鳥宰在上面。這顯然預表基督流血犧牲。
祭司要把另一隻活鳥,香柏木、朱紅色線,並牛膝草一同蘸於鳥血中,在人身上灑血七次,潔淨那人,然後把活鳥放飛。這表明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大能,帶走了我們一切的罪愆,使我們得以自由。注意那隻飛走的鳥身上留有同伴的血跡。
噢!多麼生動的畫面啊!一位曾受大麻瘋折磨的人,在經歷了漫長、悲傷、孤獨的日子後,如今盡情享受著恢復後的喜悅!然而,這不過是一個影子,真正蒙神稱義的罪人,所進入並享受的福樂遠遠超過這一切!
因著基督死而復活,我們也能同樣自由、同樣歡欣!「祂使我口唱新歌!」(詩40:3)
我們既與祂同死,也可以與祂一同復活,並歡然歌唱:「我身上帶著耶穌的死!」我們可以在廣闊的田野上翱翔,直達天國的門口!
經過上述的潔淨儀式,患病者已被帶入營內,恢復了蒙悅納的地位。但還不能住在帳棚裡面。因為,他的舊有生活方式和行為也必須改變,然後他便可以重新加入那蒙福的團契。因此,那人要洗淨衣服與身體,即清除一切外在的不潔;又要剃去所有的毛髮,除去身上任何可能隱藏的敗壞之處。
完成這些之後,他便可以與會眾相交,同享神的眷顧,參與敬拜。
這還沒有結束。接下來,第八天,要有更隆重的獻祭儀式,使他得以公開被接納為以色列會眾的一員,分別歸給神。
他要獻三隻羊羔,一隻為贖愆祭,一隻贖罪祭,一隻燔祭。同時還要獻素祭。
這裡比較特別的是,要像給祭司舉行承接聖職之禮一樣,用血和油抹在得潔淨的人右耳垂、右手拇指,右腳拇指上。這是在宣告:「你已潔淨,可以在營中聆聽神的話,用雙手為神作工,行在主的道中。」
弟兄姊妹,你是否發現,一個人要重新得潔淨進入神的家要花多麼大的代價!這豈不是告訴我們,基督為我們付出的是何等大的代價嗎?因此,我們既然得赦免,便不再屬於自己,我們是重價買來的,就當歸主所有。耶穌已赦免你的罪,聖靈也要住在你裡面。「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
可1:14-20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我們留意主耶穌所講的福音中包括四個要點:
第一,日期滿了。指的是根據救贖計畫的時間表,神差遣基督降世拯救罪人的時間已經到了。舊約中所有關於基督的預言要實現了。女人的後裔終於來了,亞伯拉罕歡歡喜喜所仰望的基督來了,逾越節的真正的羔羊來了,所有的獻祭禮儀所預表的基督來了,以賽亞預言的耶和華受苦的僕人來了!總之,救贖的時候終於到了,「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既然日期滿了,那麼就不要再耽延,要快快悔改信靠耶穌基督!
第二,神的國近了。福音是關乎神的國度的。神拯救他的子民目的是建立神的國度。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成為大國,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要他們成為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但是在舊約,神的國度是處於孕育階段。如今,神的兒子來了,他要帶領許多的子民進入國度。基督要做王掌權,子民都順服跟隨,神的國才真正建立起來。因此,福音要求人順服基督。
第三,當悔改。悔改就是回頭,從原來的道路上回轉。悔改是福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悔改包括懊悔和改變。為自己的罪行痛悔,為自己的罪性哀慟,求神施恩憐憫;也要離開罪,遠離試探,活出新生命的樣式。
第四,信福音。福音就是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是神白白的恩典,使我們因信耶穌基督就可以白白的稱義。福音唯獨是基督的功勞,唯獨是神的榮耀,我們只能憑信心領受這莫大的恩典!
主耶穌一開始傳福音,同時就開始呼召門徒來跟隨他。
第一批跟隨主的人,不是世上的偉人。這些人既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和權力。因為基督的國度並不取決於這些。經上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使徒保羅也說:「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6-27)
主呼召門徒放下一切跟從他,並應許他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注意,是基督使他們成為得人漁夫,不是靠他們自己的能力。主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
2月14日 讀經概要
2月14日
利未記13章;可1:1-13
利未記第十三章規定了麻風病的診斷條例,第十四章則制定了麻風病得潔淨的規矩。
第十三章強調的是診斷,第十四章則講述潔淨的過程。這兩章的核心在於「營內」和「營外」的對比——十三章強調「趕到營外」,而十四章則講述「進入營內」。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13:46);「求潔淨的人當洗衣服,剃去毛髮,用水洗澡,就潔淨了。然後可以進營,只是要在自己的帳棚外居住七天」(14:8)。
首先,這裡所說的「大麻風」並非現代醫學定義的麻風病,而是泛指各種惡性皮膚病,以及衣服、房屋的黴變。
大麻風的特性包括:潛伏期長、傳染性強,一旦發病,後果極為悲慘,甚至需要與家人隔離。這些特性與罪的本質極為相似,因此,神吩咐要將麻風病人「關在營外」,以免污染整個會眾。
神要求祭司在判定病人是否患有麻風時,不可草率行事,而是要先隔離觀察七天,甚至十四天。這提醒我們,在教會執行屬靈管教時,必須尋求神的帶領,依靠聖靈的智慧,持守公正與謹慎的平衡——既不能放縱罪惡,也不能倉促定罪,而是要按照神的公義行事。
雖然舊約的禮儀規條隨著基督的降臨而終止,但其中的屬靈原則依然適用於今日。神不能容忍外在肉體的污穢,同樣,祂也不容忍任何屬靈上的污穢,以免玷污祂的聖工。
在新約中,與麻風病隔離相對應的就是教會的懲戒制度,其目的也是為了使教會保持聖潔,不讓罪惡和敗壞蔓延其中。然而,神讓祂的百姓「獨居營外」,並不是要毀滅他們,而是要讓他們有一天「得潔淨」,能夠重新回到營內。神的管教不是為了毀壞人,而是為了挽回人。
至於衣服上的大麻風,神特別設立此條例,提醒以色列人:即便是外在的污穢,也必須謹慎防備,使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林後7:1)。古代以色列人衣物稀少,但若衣服感染大麻風,就必須燒毀,這表明潔淨是要付出代價的,若不願付代價,就無法過聖潔的生活。
神的百姓不僅要在飲食、身體上保持潔淨,連住房、衣物也當潔淨。在今日這個充滿污穢的社會,我們必須願意付上代價,遠離並放棄一切不潔淨的人、事、物。正如希伯來書所說:
「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來12:14-15)
馬可福音簡介
《馬可福音》是四福音書中篇幅最短的一卷,並被廣泛認為是最早成書的。本書行文簡潔,敘述緊湊,節奏明快,以生動有力的筆觸呈現耶穌基督的生平和事工,使讀者直觀感受到基督的權柄與大能。
本書的作者是馬可,即巴拿巴的表弟(西4:10)。他曾隨保羅和巴拿巴同行宣教(徒12:25),但因中途離隊,引起保羅的不滿(徒15:37-39)。然而,在晚年,馬可重新贏得保羅的信任,被稱為「在服侍上有益的」(提後4:11)。此外,馬可與彼得關係密切,早期教會傳統認為本書主要基於彼得的口述,由馬可整理成書,因此《馬可福音》也常被視為彼得的見證。
本書大約成書於公元60-70年之間,可能是在羅馬寫成,主要面向外邦基督徒,尤其是羅馬信徒。
《馬可福音》突出強調耶穌基督既是神的兒子,又以僕人的身份來到世間。全書的核心經文是:「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書中多次使用「立刻」一詞(超過40次),突顯耶穌在世上的事工充滿行動力——祂四處奔走,施行神蹟,教導門徒,並勇敢面對各樣挑戰。因此,《馬可福音》也常被稱為「行動的福音」,向世人彰顯那位以服侍和救贖為使命的彌賽亞。
可1:1-13
《馬可福音》第一章伊始,便宣告:「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耶穌基督本是神的兒子,卻甘願捨棄天上的榮耀,為拯救我們這些墮落的亞當子孫,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正是福音的核心信息。
福音的起點是施洗約翰的事工。他奉神差遣,為基督預備道路,傳講悔改的洗禮,使人罪得赦免。這表明,在人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前,必須先認罪悔改。這一原則貫穿整個新約,使徒們在傳福音時,同樣呼籲人們首先悔改(徒2:38)。
施洗約翰深知自己並非基督,他的使命只是為基督預備道路,因此,他始終引導眾人的目光歸向耶穌。悔改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通往基督的必經之路。基督來,是要用聖靈為人施洗,賜人重生的生命。正如主所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當耶穌來到約旦河,謙卑順服地接受約翰的洗禮時,天父的心何等滿足!因此,耶穌從水裡上來的時候,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並且天上有聲音作見證:「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1:11)這不僅表明耶穌的身份得到了神的認可,也預示著祂的使命正式開始。
紧接着,圣灵催促耶稣进入旷野,接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马可使用“催”这个词,突出了行动的急迫性。神的儿子要立刻开始服事,因此,圣灵刚刚降临在耶稣身上,随即就催促他进入旷野,接受撒但的试探。这也提醒我们,当属灵生命达到一个高峰时,往往会面临试探,因为顺服神的人正是魔鬼首要攻击的目标。魔鬼不会浪费时间对付那些对神冷淡的人,因为他们早已落入它的掌控。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祷告,谨慎自守,因为试探随时可能临到。
然而,我们的主耶稣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完全倚靠神的话,胜过了一切试探。他自己既然受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凡遭受试探的人(来2:18)。因此,面对试探时,我们要效法基督,紧紧抓住神的话语,凭信心得胜,坚守在神的旨意中。
2月13日 讀經概要
2月13日
利未記11-12章;太28章
從第一章到第七章裡講述了五大獻祭的條例。第八章到第九章講祭司承接聖職,開始履行職責。但是在第十章裡發生了兩位祭司被火燒滅的災難。
從11章開始到15章,主要講潔淨的條例,包括飲食的潔淨,生產的潔淨,皮膚的潔淨,房屋的潔淨。
11章講飲食上的潔淨條例。
神吩咐這些條例的目的是使他們與萬民有別,在45節提到:「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走獸類可吃的乃是蹄分兩瓣、又倒嚼的,如牛、羊。分蹄代表與世界分別;倒嚼指將神的話反覆思想,化為生命。
水族類可吃的乃是有翅、有鱗的,這些水族屬於高級的,能夠自由地在水中行動的。而「無翅無鱗的」,在神創造的生物圈裡的功用一般是清理環境中的垃圾,所以不適合做「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的食物。
飛禽類不可吃的是喜歡吃肉和血的,喜歡陰暗地方的,吃不潔污穢的食物的。
爬蟲類不可吃的是只能爬行不能飛行的,都是不潔的,表示他們都是屬地的。
最後,所有死的動物都是不潔的,不可食,也不可觸摸。
神為甚麼要以色列人分別可吃與不可吃的,潔淨與不潔淨的呢?神乃是要祂的百姓被分別出來,成為聖潔,正如祂是聖潔的一樣。
每當他們和外邦人接觸的時候,不同的生活習慣就會不住提醒他們,要「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
但是,舊約中的禮儀、律法和規條,都是要把人引向基督。所以,本章條例內容背後的屬靈原則,乃是唯有基督和一切出乎基督的是潔淨的。
主耶穌說:「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可七18),「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可七20),從這個意義上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可七19)。所以使徒們指示外邦信徒:「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徒十五28-29);保羅也說:「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四4)。
但對於營養過剩的現代人來說,如果我們盡量遵照這些條例控制飲食,也可以「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20),對身、心、靈的健康也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然而「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羅十四3),因為神所看中的,是人「分別出來」的實際:「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又要「愛人如己」(可十二31)。
因此,弟兄姊妹,我們屬靈的生命應當「分別出來」,「成為聖潔」(44節)。我們無論是工作、生活、閱讀、娛樂還是交友,都「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分別出來,好讓自己「成為聖潔」,可以蒙神悅納。
利未記12章
本章是關乎生產的條例。
當婦人生男孩,在生產的期間,因生產的流血就不潔淨七天;到了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後要家居三十三天。
若婦人生的是女孩,就不潔淨十四天;婦人在產後要家居六十六天。
無論是生男,或是生女,滿了潔淨的日子,就要為孩子獻祭,以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一隻斑鳩為贖罪祭。若是家貧力量不夠,可以用斑鳩或雛鴿代替羊羔做燔祭。
這些條例說出,我們的生命從源頭上就本為不潔,因為是在亞當裡生的,在母腹中就有了罪。大衛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所以神規定婦人生子之後,必須藉著獻祭而成聖,從亞當裡面轉移到基督裡面來。又因為受割禮,就領受了成為立約的百姓的證據。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基督就是我們的燔祭和贖罪祭,使不潔的人可蒙神悅納。
這段經文也教訓我們,基督徒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子女帶到基督裡,孩子一出生就要獻給主,使他們活在神的恩典之中。
太28章
終於到了最後一章了。馬太福音在最後宣告了主耶穌的復活。
基督的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根基。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的信就是徒然,我們就還在罪中(林前15:17)。
基督復活證明救贖大工完成了,證明基督已償還我們的罪債,證明祂已經勝過了魔鬼和死亡。我們可以放膽和保羅一起說:「誰能定我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羅4:25;彼前1:3;羅8:34)
讓我們留意基督復活的榮耀和威嚴。祂復活的時候,「地大震動」,「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
接著我們看到,基督的仇敵感到恐懼。「看守的人就因祂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那些強悍的羅馬士兵,看到上帝的使者出現,他們的勇氣立刻消化。
當末日號筒吹響,基督在榮耀中再來審判全世界的時候,不義之人和惡人要看到上帝的天使聚集在那白色大寶座周圍,那時他們要怎麼辦?他們再也不能躲避上帝的面。
哦,願人都有智慧,思想他們末後的結局!願他們都記得,必有復活和審判!
讓我們接著留意,天使對基督的朋友說的安慰話:「不要害怕!」
不管世界發生何事,真正的基督徒沒有懼怕的理由。末日要來到,審判要開始,案卷要展開。但在這一切當中,基督的門徒必不懼怕。上帝的憤怒衝擊大地時,他們必不至受傷害。那時主的話必完全應驗——「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 21:28)
之後,復活的主親自向婦女顯現。因為她們首先到墳墓這裡來,有特權首先見到復活的主。主就給她們使命,把這消息帶給他的門徒:「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 「我的弟兄」,這稱呼多麼感人!門徒雖然軟弱犯錯,耶穌仍稱他們是「弟兄」。上帝的兒子充滿了榮耀,能夠勝過死亡、地獄和墳墓,但仍然「心裡柔和謙卑」,他稱我們為「弟兄」。我們偉大的大祭司,同時也是我們的兄長。
也讓我們留意基督要門徒當盡的本分。他命令他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每一位門徒的義不容辭的本分。如果我們疏忽這本分,不努力帶領人作主的門徒,我們就是在違抗主基督的命令。
主命令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教訓」的目的是為了「遵守」,不但要明白主的心意,更要接受主的權柄、遵守主所吩咐的,這樣才能成為在天國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門徒」。不接受主的權柄就不能作主的「門徒」。有基督生命的「門徒」必然會接受主的權柄。
只有實際順服耶穌的話語,努力按他命令行的人,才能算作真基督徒。只有洗禮的水、聖餐的餅和杯,這救不了任何人的靈魂。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 15:14)所以教會一開始就「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徒 2:42)。
最後,讓我們留意耶穌給門徒的恩惠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讓所有真基督徒抓住這句話,把它記在心裡。基督常常「與我們同在」,無論我們去到哪裡,基督都「與我們同在」。他第一次到這世上來的時候,是「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當他準備要離開世界時,他宣告他永遠是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他每天與我們同在,赦免饒恕我們,使我們成聖,給我們加力,看顧、保守我們,帶領和引導我們。我們活著,與我們同在;我們死去,與我們同在。在時間之內與我們同在,在永恆之中與我們同在。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們!